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文中有许多作者嗜(shì)饮。如陶渊明就自道“性嗜酒”,“期在必醉”;李白之“醉诗”是当时“三绝”之一;散文大家欧阳修更以“醉翁”自号……另有很多文人墨客虽算不上“醉鬼”,但喝酒的内容常见于诗文。仅选入我们初中语文课本的,就有十几篇首之多。这些作者借酒抒发了种种不同的感情。真可谓“酒中乾坤大,寸杯装四海。”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欣然“把酒话桑麻”;陆放翁“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都借酒抒写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他们喝的是“喜”酒。刘禹锡在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之时,以“暂凭杯酒长精神”来“酬乐天扬…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生性嗜酒,终生以酒为伴,他的许多诗篇总是浸润着琼浆玉液的色香光影。离开了酒,陶诗就缺少了诗魂。陶渊明用诗与酒找到了人生坐标的切入点,成为中国诗酒文化中的一位过客。酒成了诗人与现实对话的媒介物,也成了诗人与现实抗争的“有效”武器,酒是诗人洒向田园的祝福,也是诗人“勘破红尘”的法器。酒,孕育了陶渊明精深的文化智慧。  相似文献   

3.
古今很多学者认为陶渊明是饮酒避祸的,其实原因并非如此,而是另有缘由:时代风尚、寻求精神解脱、创造艺术境界。陶渊明在酒文化中的最大贡献是把酒和诗直接连系起来,以酒大量地入诗,确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为第一。陶渊明借饮酒在诗文中抒发性情的真;借饮酒在诗文中表现了“靖节”品格。  相似文献   

4.
李白与酒     
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不但在各种祭祀和礼仪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寄托愁绪的象征.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举出不喝酒的诗人,虞信、阮籍、陶渊明……,可谓不胜枚举,而唐代大诗人李白可算其中酒名最盛的一位.李白被后人冠以“酒仙”的称号,郭沫若曾评价李白为“生于酒而死于酒”.酒与诗成为李白的代表和象征.据统计,李白诗文中六分之一提到酒,时至今日,李白的诗歌广为流  相似文献   

5.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与酒     
张帆 《少年读者》2008,(5):28-28
古人曾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酒”虽属夸张,但大量以酒人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陶渊明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曾以“五柳先生”自喻,“性嗜酒”(《五柳先生传》),求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归去来兮辞序》),甚至为了种秫酿酒,不惜家人口食与妻子争执。  相似文献   

7.
刘拖翠  杨凯 《课外阅读》2011,(3):196-197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自杜康造酒始,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等身为一代文圣,又何尝不是一代饮豪?李白好酒,作诗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陶渊明好酒,曾作诗《饮酒二十首》,在小序中称“无夕不饮”。欧阳修好酒,白号“醉翁”,常与民同乐,长饮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更有女词人李清照毫不示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催诗出,诗随酒发,于是大量的饮酒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诗文有一篇之“眼目”.一经点出,就能对此文或此诗一眼看到底。有的诗眼目十分分明,如陶渊明的《止酒》,眼目是一“止”字。此诗不仅题目有一“止”字,诗的每一句都有一个“止”字,点明题意即停止饮洒:这种诗乃游戏之作。以文而言,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历来为人传诵。这篇文章的眼目是一“不”字。钱锺书先生的《管  相似文献   

9.
贯云石是元代作家“慕陶现象”的个例。从他与陶渊明家世与经历中,从东晋与元朝种族歧视与官场斗争现实中,可以看到贯云石慕陶而走向隐居的原因。贯与陶的隐居行迹虽异,但以与对屈原、李白的景仰相较,于惺惺相惜之中,他对陶渊明则情有独钟。他歌颂陶渊明,效法陶渊明,诗词曲中描绘田园风光,赞美隐逸生活,“寄酒为迹”以抒发情怀,都酷似陶渊明。  相似文献   

10.
酒,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饮料;饮酒,是中国人民一种古老的爱好。早在殷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饮酒的兴趣:有“腆于酒”者,有“湎于酒”者,有“群饮者”,有喜庆用酒者,祭祀用酒者,酒成了一种生活需要。其后,诗人们把酒写进了诗中,《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都有是作。魏晋时期,以酒入诗之作数量大大增加,然创作诚如林庚先生所说:“酒与诗还是两件事情,酒往往是概念的做为诗的题目”。这种情况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手里才有改变。陶诗借酒为迹,以省净冲淡的风格受到后人称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陶渊明诗中的“酒意”进行了初步分析,肯定了酒在田园诗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涉酒诗有着独特的内容和特点。通过梳理和剖析,体会到其涉酒诗之"味"十分丰富:从表层观察,是酸辣苦甜之味的体现;从深层审视,它是人情味、政治味、社会味的反映。陶渊明在其涉酒诗中寄酒为迹,诗酒交融,诠释了酒与诗歌、酒与生活、酒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饮酒》,顾名思义,总与喝酒有关。陶渊明归田以后生活很穷苦,他的诗中曾写过“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甚至还写过一首题为《乞食》的诗。饭都没得吃,他怎么会有酒喝?原来,酒是别人送给他的。陶渊明归隐在家,有个故人带着名酒和  相似文献   

14.
一 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一向被视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的代表;他那种自甘淡泊、不慕名利的气节和“天然去雕饰”的诗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但是,究竟如何全面认识、评价陶渊明其人其诗,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半个多世纪前的一椿公案为人们所熟知。当时有人作文论及陶渊明,认为他之所以伟大是由于他“浑身是‘静穆’”。鲁迅先生对此表示异议,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以陶诗《述酒》、《读山海经》等证明陶渊明还有“金刚怒目”式的另一面。并由此提出了一个为后人经常引用的著名论断:“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才较为确凿,” 从某种意义上说,《咏荆轲》这首诗的重要性便在于,我们从中可以窥见诗人“淡泊”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其人及诗文是“自然”的,从“无为”及“中庸的自然”“人文的自然”的角度考察这种“自然”,可以揭示陶渊明融汇并超越道儒等诸家思想这种自觉而非凡努力的意义与价值.中庸作为一种最自然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总是被人们所忽视的,更被忽视的是中庸在陶渊明追求“自然”的生命境界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陶渊明中庸而诗意地践行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中庸的精神助成、保障了陶渊明其人其诗更加“自然”.  相似文献   

16.
论陶渊明思想性格的矛盾性曹丽环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对我国后代诗人影响很大。一提起陶渊明,人们就会把他和“隐逸”“淡泊”“脱略世故”等联系在一起,钟嵘《诗品》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历代陶诗论者大多也认为了是“闲适的”“浑身静穆”的田...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饮酒诗在其去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酒与陶渊明构生了一种典型的诗酒文化范型。在《饮酒》之五中,诗人着意表现出了一种无所利念、无所欠缺的圆满之人生境界,也彰显出一个悠然、恬适的陶渊明。在宿命、时代、个人三重困境的交相羁束之下,诗人屡屡碰壁,几经反复,最终定心“自然”,守拙归真。在辞彭泽令后的二十多年里,酒成了诗人的最重要的伴侣,诗人“寄酒为迹”,借酒遣怀,精神也得以进一步超脱,个体在重重困境中得以不断升华,直至“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8.
诗和酒联系在一起 ,是陶诗的一大特色 ,也是陶渊明开创的一种风气。酒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的题材内容 ,组诗《饮酒》二十首在陶渊明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组诗思想层次入手 ,探讨诗人这一时期从出仕到归田的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平淡自然是其主要特点,同时还有淳厚与豪放的一面。其诗在平淡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充满了情趣和理趣;在平淡外,抒发忧愤,寄托心志,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一个幽静、恬淡的环境里,菊就变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是在他的诗歌里,除了菊,还有酒。酒也是他的一个形象代言。纵观古今,酒与诗和诗人都有着奇妙的联系。酒与诗好像是孪生兄弟。“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