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小学生良好体育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它能为小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为此,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实践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卫生习惯谈点粗浅的体会。对于刚刚踏入校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养成他们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首先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为孩子们准备好上体育课的必备品,其中包括运动服和运动鞋。并在教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实践能力是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师范生应着重培养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师范生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调查,分析了高校体育师范生体育教学实践能力呈弱势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检验与考察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3名临近毕业的体育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师范生对各类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较差;不同层次院校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存在显著差异,就整体而言,部属师范院校优于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省属重点师范院校优于省属一般师范院校。社会对体育师范生的需求主要以专项技能型教师为主;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缺乏,专业知识来源渠道受限、认知程度较低在无形中阻碍了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建议:应不断加强体育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宽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来源渠道,尽快颁行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相关标准,为体育教师一体化、专业化、终身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体育师范生理所当然也应该具备这种技能。采用文献调研和访谈法对国内体育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设情况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国内体育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局限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与其他师范生相同,与体育教学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B-Learning为体育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它强调把传统学习方式和E-Learning有效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从培养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着手,运用微格教学原理,建立了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程序化。运用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实验与评价。结果表明,微格教学方法是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建立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基于能力标准中对师范生发展班级指导的要求,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探究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师范生班级指导能力的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认为:该校体育师范生班级指导能力掌握存在不足;主要受到课程设置、教育实习培养、师范生自身这三个维度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对策:(1)高师院校需优化师范生课程设置;(2)优化教育实习方案;(3)体育师范生需提高自身行动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非体育专业师范生的体育组织能力普遍较低,这对将来从事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我国师范院校非体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方式和未来职业特点,对提高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体育组织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析,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暴威 《体育世界》2011,(10):30-31
体育基拳技能也是师范生成为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校师范生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应重视并加强体育基本技能素质的培养。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法、逻辑法等,分析培养师范生体育基本技能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对存在的问题及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对高校师范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等院校师范生生活比较规律,参与体育锻炼为提高身体素质,未参与体育锻炼是因为没有时间和没有场地等。针对问题,就如何构建高校师范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培养卓越师范生是提高我国学校体育质量的基础。通过“五环工程”建设平台,采用“崇德”“乐学”和“尚技”等主要措施,解决高校体育师范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难题,从而提高体育师范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卓越体育师范生的构成指标,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中的三级认证标准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文对师范类专业认证下卓越体育师范生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师范类专业认证下卓越体育师范生评价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构成。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并据此计算出各指标对应得分。以期对卓越体育师范生进行科学评价、为师范生自身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建立体育师范生运动挫折容忍力量表。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初步研制《体育师范生运动挫折容忍力测评量表》。结果:该量表共有16个题目,包含目标设定、一般自信、运动自信、承诺4个因子。运动挫折容忍力量表设置4个一阶因素模型,解释总变异的60.285%。从拟合指标来看,该量表结构模型的χ2/df=2.6734,GFI>0.80,CFI>0.90,RMSEA<0.08,基本符合要求,体育师范生运动挫折容忍力量表结构模型适配度较好。信度分析发现,总量表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0.7~0.8之间,具有较高的信度。通过对各因子与其对应各题目得分进行相关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复原力评价结构总分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39~0.819,且P<0.01)。结论:量表信度效度良好,是研究体育专业学生运动复原力的有效工具。从体育师范生运动挫折容忍力总体情况来看,运动挫折容忍力普遍不高。体育师范生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不同运动项目几个变量上基本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体育师范生在挫折容忍力及各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马林 《体育师友》2015,(2):45-47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师范生教学技能中,示范技能出现了"短板"效应,为系统培养体育师范生的示范技能,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经分析得出,对于体育师范生技能应着重从动作的概念,动作示范速度,示范时机,示范面及示范位置等几方面进行培养,让体育师范生掌握清晰的动作概念,把握示范速度及时机,形成正确而有效的示范面和位置,从而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温州大学体育非师范专业1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当前的体育非师范生面临压力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2)男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女生;(3)来自城市的体育非师范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体育非师范生;(4)经常运动的体育非师范生在耘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不经常运动的体育非师范生;(5)独生子女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6)不同年级段在采取应对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课程建设采取的课程模式进行例证,重点从课程需求、课程比重及创新环节层面进行了课程问题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就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课程建设的基本构想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了课程结构框架和实施路径,以期为不断提高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培养师范生终身体育思想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师范生保持和发展自身健康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要以奠定终身体育为基础,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并长期不懈的坚持体育锻炼,使其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核心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核心通识课程为研究对象,收集总结国外著名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调查了国内知名大学的通识教育开展现状和通识课程设置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的通识教育理念和遴选原则,尝试性的构建了适应体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依据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把青少年列为重点教育对象,并在教育过程中主张结合我国青少年的解剖结构特点,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目的是使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和行为规范,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为确保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依据我国免费师范生教育新要求与我国基础教育未来体育师资素质需求,以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为对象,从研究型教学概念入手,探讨了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排球普修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超 《体育风尚》2023,(2):104-106
为了保证最佳的教学质量和水准,许多高职院校想方设法的调整育人思路,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全新的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策略和手段,逐步构建科学完善的素质训练教育体系,科学设置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块。通过对岗位专业需求的深入分析及研究,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以此来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师范生。确保高职师范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形成体育锻炼精神和意识,不再畏惧体育或者浅尝辄止、敷衍应对,在教师的潜移默化指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