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农科大学生服务“三农”职业理想的概念出发,提出农科大学生服务“三农”职业理想的层次,并结合职业理想的分层深入分析农科大学生服务“三农”职业理想形成的动因,并对农科大学生服务“三农”职业理想形成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作为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新农科专业大学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正确的职业选择对自身、社会、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分析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引导和帮助其择业与就业,最终实现职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互融互通。  相似文献   

3.
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用自编的问卷对云南某农科院校540名农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只有39.6%的农科大学生了解职业价值观,不同的农科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有差异性。本文根据农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了农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类型,以帮助其发展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职业成熟,实现农科大学生的科学就业。  相似文献   

4.
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未来自身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理想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高等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改善、创新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及其未来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文章从职业理想指导、专业师资辅导、校企合作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A3):159-160
专业认知教育是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随着高校95后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日趋明显,现有的常规认知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这在农科专业显得尤为明显。差异化教学方法研究从农科园林专业入手,分析大学生专业认知差异化产生的原因,消除大学生对农科认知的误区,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认知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稳固专业思想,确定奋斗目标,充实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华中某所农业大学191名不同年级与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专业承诺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农业高校专业承诺水平普遍不高;除规范承诺因子外,其他三个因子和总承诺因子得分农科专业得分极显著低于非农专业大学生;(2)三、四年级是专业承诺发展的转折点,农科专业承诺度呈上升趋势,而非农科专业承诺度呈下降趋势,两者间的差距开始明显;四年级二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3)农业类高校的鲜明专业特色与氛围可能更有利于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发展而不利于非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农忙实践开展特色农科人才培养,结果表明:农忙实践是农科大学生正确专业思想和专业意识形成的重要实践形式,对特色农科人才的人格魅力塑造有特殊作用,对学生进行前置技能培养成效明显,对农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研究了农业高校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专业承诺和专业投入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了大学生专业内部动机问卷、专业承诺问卷和专业投入问卷对正在新疆地区某农业高校就读农科类专业的27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科类专业大学生的总体学习动机、专业承诺和专业投入水平较高;总体学习动机、专业承诺和专业投入水...  相似文献   

10.
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趋势,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未来谁来种地?现代农业建设急需要新型的青年职业农民。针对大量闲散普通农村青年和相关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发展农业技能的培养的教育理念,势在必行。我们不能把培养职业农民的重任都归结于教育机构,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和政策,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注职业农民的培养,才能形成未来稳定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少年世界》2008,(6):10-14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职业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在大学期间的职业理想如何,不仅关系着他们的未来事业的成败和人生道路的曲折,更是关系着国家事业是否有合格接班人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当前幼师大学生职业理想形成的时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动因、职业素养认同感及职业生涯前期规划方面的调查,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信念、职业生涯前期规划及课程设置几个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科大学生应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先导力量.通过梳理农民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的历程,明确了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内涵,阐释了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爱农、懂农和事农的基本特征.从个人、高校和社会等三个层面探究当前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困境,并基于农科大学生事农意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政策扶持力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爱农意识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和政策扶持引导等方面进行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宏观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形势下,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受关注。从根本上提升农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农科毕业生顺利就业,既是市场经济对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阐述了影响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以及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内容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七大战略之一。农科大学生作为农业高素质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是未来"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农科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养成与校地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构建是促进农科大学生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而采取的特定教育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符合人才成长需求、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高效的教育培养模式。农科专业作为一种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农科专业的特点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科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业产业链为主线调整农科专业设置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已不适应现实农业经济的发展,基于农业产业链为主线调整农科专业设置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符合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的举措。它可以不断优化产业链,为农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依据,而农科专业的良好发展又可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办好农村职业学校的农科类专业,是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重要方面,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因而,如何办好农职校的农科专业成为职教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我校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1982年建校以来,农科类专业始终保持了一定规模,现开设的农科专业占学校开设专业数的三分之一;农科专业在校生420人,占在校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一、把准农村经济发展的脉搏,采取灵活办学形式,为农村培养适用型人才农科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办学必须面向当地农村,同时要受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制约。这…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重要性探讨的基础上,对农科专业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进行了解析,认为较高的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岗位需求与学生能力匹配率高是农科专业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体现。提出择业观不科学、核心竞争力不强、择业技能和择业思想准备不足是影响农科专业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原因,并分析了职业指导在提高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质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某高校农科专业2004级、2005级和2006级三个年级大学生补考情况的调查,系统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的生源特点、补考学生的性别和年级特点,简要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和提高农科专业大学生学习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目标做出的想像和设计。大学教育阶段是个体形成职业理想的重要而关键的时期,研究显示,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体,此间形成的职业理想对其日后作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且与教师队伍稳定以及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存在高度相关。因此,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把握师范生职业理想的现状及其发展特征,既对师范院校重视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及其教育、将职业理想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师养成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有效地开展起来具有现实的意义,又对未来的教师专业素养及其发展、教师队伍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