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幼儿园里,幼儿爱告状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使许多教师为此发愁。其实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形成社会意识初期阶段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和分辨是非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与特点,正确认识、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科学地引导与教育幼儿,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解决矛盾,从而提高交往的技能与水平。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的孩子变得爱告状,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的告状行为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显得十分重要。那么,下面先分析一下幼儿爱告状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然观察法研究63名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后发现.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在不同类型使用频次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男女幼儿告状行为使用频次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而男女幼儿告状行为的不同类型在使用频次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在不同活动类型之间幼儿告状行为的使用频次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分析得出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征、原因和...  相似文献   

4.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重要标志,3~6岁的幼儿正是告状行为不断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告状行为也是幼儿向教师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及道德感发展水平已经显著提高,告状的动机也逐渐复杂。本文主要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观察,探索大班幼儿的各种告状动机,并根据动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36岁幼儿刚刚开始接触社会,由于自身知识与经验的欠缺,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情,常常会通过告状方式依赖他人解决。幼儿告状是其众多行为偏差中的一种普遍行为,鉴于此,首先简述了幼儿告状的内涵及动机,然后说明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及特点,接着指出处理幼儿告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告状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处理幼儿告状的对策,希望老师与家长能深入了解幼儿心理,掌握正确处理幼儿告状的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化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文对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进行动机分析,探讨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希望有助于幼儿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表现,但由于幼儿年龄不同,其告状行为的原因及表现也不同。本文试图从自然观察与实际调查出发来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与年龄特点,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正确认识、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科学引导与教育幼儿,使幼儿  相似文献   

8.
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教师在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了影响教师应对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实地观察和访谈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幼儿告状行为。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幼儿教师工作中与幼儿互动最多的行为,幼儿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告状事件,从而维护幼儿之间的关系,化解幼儿相互之间的矛盾。针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告状”行为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在幼儿园中,中班幼儿告状现象比较突出。面对幼儿各种不同类型的告状,幼儿教师会出现应接不暇并且疲于应付的状态,面对这种状态怎样正确地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对中班幼儿不同种类的“告状”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幼儿园中班幼儿常见的“告状”行为及家中幼儿的“告状”行为向老师和家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静静 《考试周刊》2022,(7):159-162
告状行为在幼儿时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是幼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行为,同时幼儿时期是幼儿能力发展最为重要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缺少正确的应对策略,不利于幼儿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一方面有效地解决幼儿告状行为,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等提供了参考,为教师有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给予一定的帮助;另一方...  相似文献   

12.
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指激发原告告状行为发生的内部动力。在对收集到的231个幼儿告状行为事件进行分析后,研究者把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分为求助、求赏、求罚、试探和陈述五类。这五类动机发生的频率是存在差异的。对于5 ̄7岁幼儿来说,促使他们告状的主要动机是"求助"和"求赏"。  相似文献   

13.
王慧 《考试周刊》2015,(18):191
本文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与动机,并在对常见几种类型的告状行为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谢光姑 《教师》2020,(3):126-127
幼儿告状行为在很多幼儿园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对幼儿的社会性培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解决幼儿告状行为的时候,并没有采取科学正确的态度。因此,文章结合在幼儿园中教学的实际状况,联系不同的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此来帮助幼儿教师更加正确和科学地处理幼儿告状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向家长、教师及相关长者“告状”的行为,幼儿的这种行为是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行为之一。具体地说,它是幼儿由于受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引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幼儿大量“告状”行为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而且往往会因教师处理不当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与人的正常交往。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一方面让更多的家长、教师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特点,以便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发…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23):191-192
在幼儿园里,幼儿和老师的互动除了保育和教育工作外,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幼儿与教师互动最频繁的事,是幼儿向老师传达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这一行为和更有效科学地帮助教师处理幼儿的告状,研究者对3-6周岁的小中大班进行观察研究,记录告状行为的案例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不同年龄班级告状行为的原因、目的、告状时所用的方法、被告幼儿的反应及老师的应对方法的区别,通过对不同年龄班级幼儿的告状行为分析尝试提出更好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教师针对不同年龄班级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何彩云 《文教资料》2014,(15):124-125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经常遇到幼儿告状行为,面对幼儿一天出现无数次的告状行为,教师是否分析过告状原因?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作者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幼儿期孩子爱告状,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幼儿期孩子判断是非往往以成人为标准,他们对老师非常崇拜,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老师赞许的即是好,老师指责的就是坏。所以,孩子们很在意父母、老师对自己行为的态度,父母、老师的态度也成为孩子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幼儿告状的行为看似很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间、师幼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显得十分重要。幼儿告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周围人、事、物的评价多依赖成人的态度;为了受到别人的关注而产生告状行…  相似文献   

19.
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极为常见,通过揭示幼儿告状意识的结构和告状行为体验的情境性内涵,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教育学反思。作为童年基本现象的幼儿告状行为,其背后充满着交织的矛盾:在遭遇困境的呼喊中,幼儿本身是“弱小”却又是“强大”的;在渴望被爱的表现中,师幼关系是“亲密”却又是“疏离”的;在守护内心的秩序中,告状行为既是对班级规则的“保存”却又是某种意义上的“瓦解”。以教育现象学理论来审视幼儿园告状行为的复杂性,有助于教师理解告状行为在幼儿自我建构中的成长性意义,最终提升教师的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20.
幼儿时期,由于幼儿认识发展水平较低,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事物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还未形成足够的是非价值观,因此幼儿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及身边的事情,一旦遇到矛盾或挫折,就会向他们心中有权威的人物—老师﹑家长寻求帮助,这时往往就会产生告状行为。由此可见,关注并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