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翻译理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对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解构传统翻译忠实观,否定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重新表述"忠实",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重新审视传统上的忠实观.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译者的差异性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她们强调翻译研究应该消除传统译论对译者/女性的歧视,本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重点关注的性别切入,展现女性的话语策略以及女性译者对“忠实“概念的再度概念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翻译忠实问题一直是现代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就“忠实”引发的争论似乎也未曾停止。在传统译论中,“忠实”一直被视为翻译的唯一标准。那到底“忠实”是不是翻译的唯一标准?译作是否一定要忠实原作呢?本文作者从中西文化差异和西方翻译学派对翻译标准的进一步认识这两方面来论证传统译论中把“忠实”作为翻译的唯一标准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翻译"忠实"标准: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翻译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中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传统翻译忠实标准的局限性,从多元系统理论和目的理论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翻译"忠实" 标准的演变.指出忠于原文不是唯一的标准,译者的根本任务是要达到翻译的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文化批评视角,阐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渊源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作者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研究中译作与原作的二元对立关系,并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过程,更是一项政治行为,目的是反抗原文的男性中心和女性歧视。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翻译颠覆了传统观念中原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的不平等关系;揭露了忠实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译者的身份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虽然修正了传统翻译理论的不少缺点,但它过于强调对语言的“操纵”和译者的“干预”.女性主义翻译观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何文芳 《考试周刊》2013,(88):27-28
女性主义翻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文化转向”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是译者(女性)实现其理论及政治主张的有效途径,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主张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采用女性话语策略,以便译者能在翻译中获得话语生存空间.该翻译理论还从原作和译作的关系,忠实原则,以及意义的差异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对翻译活动和翻译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翻译家们对衡量翻泽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概括来说,翻译标准以“忠实”“通顺”为核心。散文是抒发作者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所以散文翻译不仅要“忠实”,“通顺”,还要“传递原作的思想感情”。张培基先生凭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透彻理解和熟练驾驭,在翻译散文《巷》中力求做到内容忠实,译文通达顺畅,充分传达原文作者感情,实属一篇佳译。  相似文献   

10.
译者是连接原文和译文的纽带,在翻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并在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忠实的原则及意义的差异等方面有着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突出了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但是译者主体性的不恰当发挥给翻译带来不利影响。翻译伦理体现在翻译个人伦理和翻译职业伦理两个层面上,其核心之一是"忠实",翻译伦理的作用体现在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上,只有坚持翻译伦理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关系,译者主体性才能得到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自的理论“前见”超越了适用的范围,单一译者忠实对象论总是受到质疑。译者忠实对象是多元的,这是对翻译定义作整体性观察的结果。多元的译者忠实对象又是互动的,这是由它们之间既高度统一又相互矛盾的利益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辩证的角度来探讨了译者的职业伦理,认为既不能摒弃传统的社会预期伦理规范"忠实",也不能将它视为唯一的伦理规范,译者应该根据具体翻译实践进行灵活处理,在各种制约因素间寻求平衡和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翻译文本根据其具体的内容、题材、体裁以及译入语受众群等等的不同,对于翻译的忠诚度要求也会有所不同,而且不能只是简单地分为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的本质也决定了它与非文学翻译或专业翻译的区别。以文学翻译为对象,探究译者在翻译中如何把握、平衡和抉择并实践对原文本的"忠诚",有助于揭开长久以来蒙在译者脸上不公的"背叛"的黑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把翻译行为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目的准则、忠实和连贯准则。影视剧字幕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译者不仅要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更要考虑到目的语观众期待、文化背景等,以目的论的三大准则为指导,灵活地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讨论了功能翻译的目的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功能翻译理论研究认为:目的论除了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还有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功能翻译论提出的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译者较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可以为译者进行翻译提供两个基本的翻译标准:(1)连贯性法则要求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实现语内连贯;(2)忠实性法则要求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实现语际连贯.另外文章也对科技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作为一名科技文献的译者不但要有扎实的英文功底,而且还要懂得大量的科技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7.
赵俊 《考试周刊》2007,(14):47-48
“忠实”标准一直是传统译论的核心。它既是译者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又是翻译评论者检验译文质量、评论译文优劣的尺度。然而,随着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发展,“忠实”这个传统译论中无可厚非的标准却引来了争论、遭到了质疑,真可谓见仁见智。本文从三个方面解构传统译论中的“忠实”,并建议以辨证的观点理解,即“忠实”有程度之分,绝对“忠实”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完全抛弃“忠实”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李悦 《海外英语》2012,(17):143-145
围绕诗歌翻译中的忠实与创造问题,分析评价Arthur Waley,柳无忌,Burton Watson,Herbert A.Giles,许渊冲及Ezra Pound六位译者对"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一诗的翻译,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自己的译文。指出诗歌翻译中忠实与创造并非一对矛盾。一方面,要实现诗歌音、形、义的全面忠实,必须依靠译者发挥创造性。而另一方面,创造也应以忠实为前提,译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应以超过原诗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文本是旅游项目和旅游者之间的桥梁,如何正确地翻译,使之发挥应有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从研究目的论的发展入手探讨旅游文本翻译特点,根据目的、连贯和忠实三法则具体分析目的论在《岳阳旅游指南》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提高旅游文本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英汉互译中需要转换的对象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孤立静止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即词典释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动态的相对价值。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变通既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也是非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同单纯的"形似"相比,"神似"无疑更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