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能产生静电放电现象,通过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几种典型绝缘材料的摩擦起电性能,得出了限制聚四氟乙烯、聚乙烯使用的结论,对减少石化企业因绝缘体放电而导致的静电燃爆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脉冲放电的方式,获得低输入能条件下半导体桥等离子体的光电信号,实验研究了放电电压为18V、充电电容为47μF和放电电压为57V、充电电容为4.7μF的两种输入能相同的发火条件下半导体桥等离子体放电特性。结果表明,低输入能量条件下,小电容大电压容易完成桥膜物理形态的转变,等离子体后期放电开始的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但是由于消耗在桥上的能量比较多,得到的等离子体温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3.
较系统地介绍了静电测量方法在人体静电方面的应用,对人体静电可能造成事故的防止有着现实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只有220V的照明电压一旦人体触碰,几秒钟就会丧命.然而,当人在地毯上行走或从沙发上起来时,人体的静电会高达1万多伏,脱化纤衣服时的静电电压竟然高达数万伏,橡胶和塑料行业有时产生的静电更是高达10万伏以上.  相似文献   

5.
人在地毯上行走或从沙发上起来时 ,人体静电可高达 1万多伏 ,脱化纤衣服时的静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 ,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的静电可高达 1 0万伏以上 .静电电压为什么这样高呢 ?一、静电现象及其产生的机理任何两种物质互相接触或摩擦时 ,只要其内部结构的电荷载体的能量分布不同 ,在它们的表面上就会发生电荷的重新分配 .当它们分离之后 ,每一种物质都将带有过量的净电荷(或正或负的电荷 ) ,把这种现象称为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是由于摩擦引起的 ,而摩擦并不能创生电荷 ,只是电荷 (电子 )发生了转移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  相似文献   

6.
任觉平 《考试周刊》2013,(6):151-152
为了探究人体静电产生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防护静电。作者通过查找有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发现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同的介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人体产生了静电。它对某些行业及人体的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通过增加空气湿度,注意衣物和材料的防静电即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方法可以防护静电。人体静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因而了解学习如何防护静电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翔太 《母婴世界》2014,(1):52-53
揭秘静电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人体产生静电的原因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产生原因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它附着于物体的表面,使物体带有一定的电压。  相似文献   

8.
研究常用静电放电防护器件氧化锌压敏电阻的静电放电防护性能,设计了一套静电放电防护器性能测试方法,搭建相关测试平台。研究了该保护器件及其组合网络对静电放电脉冲的响应规律及特点,分析了动态导通电阻、箝位电压、响应峰值电流等参数与其静电放电防护能力的关系,并给出了最佳防护方案。该研究为电路设计时选取氧化锌压敏电阻作为静电放电防护器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空气干燥的季节,当你开门时偶尔会有电击的感觉,这就是静电放电。当你感觉电击时,你身上的静电电压已超过2000伏,当你看到放电火花时你身上的静电已高达5000伏,当你听到放电声音时,你身上的静电已高达8000伏。但是现代许多高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碰到仅几十伏或更低的静电就会遭到损坏,也就是说当你接触这些电路时,  相似文献   

10.
物体起电包括有接触起电、物理效应起电、静电感应起电等起电类型。静电在一定条件下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实践带来许多灾害。如在生产过程中会引起生产故障;静电对人体产生电击;静电放电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静电。具体方法如下:以不可燃介质代替可燃介质;进行工艺控制;静电接地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静力学原理对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杆上一瞬时的反弓身动作技术进行了研究. 作者认为:要做到运动员身体从杆上越过,而人体重心则从杆下通过,必须加大运动员过杆一瞬间的反弓身弧形弯曲度,并得出:如果( R - yc) > 0 ,则人体重心就可以处在横杆之下;如果( R - yc) < 0 ,则人体重心就会处在横杆之上的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杆上反弓身孤形弯曲度动作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12.
之前的研究常常将提喻归于转喻之下,这样不能够十分恰当地解释一些问题,即把提喻和转喻作出一些基本的区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转喻和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有关人体部位的提喻进行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观和体验观来分别解释人体部位提喻的生成机制和得以经久不衰的基础,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提喻。  相似文献   

13.
人体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物,人们对人体的看法和理解各不相同,艺术与人体的关系更是值得我们进行探讨。艺术人体对我们的生活、艺术带来了一系列的思考,在艺术人体的审美观中体现了无可比拟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4.
对静电以及静电放电产生的原因和破坏机制进行了概述,根据静电产生的机理提出了采用静电接地、静电包装以及空气加湿等防护措施,对于电子仪器生产行业的静电防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作为文化的符号,人的身体上铭刻着文化的印记.身体即历史,关于人类文化的历史.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h)在<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一书中宣告了"人的死亡",即现代意义上的人的死亡,观念形态的人的死亡.在对现代人文科学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同时,人的身体成为当今文化研究的焦点.关于文化施加于身体的影响与控制,福柯从话语、权利与身体的关系出发,考察了外在权力对于身体的规训史;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从人的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的演变过程出发,研究了身体的自我控制逐渐加强的历史.人的身体并不仅仅是作为同灵魂分离的肉体性的物质存在,它承载有更多的文化内涵.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就是一种文化建构.身体即文本,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服装与人体是服饰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人体散热、体表面积与衣服外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目的。通过探讨人体动态规律,认识人体结构各部位运动方向和幅度,合理完成服装的人体"缩影"造型,就可以达到服装与人体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人体解剖学的美学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不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也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历来都被作为美的对象来研究、认识和表现,几乎反映了所有美的规律,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是人体美的基本要素,它是形式美法则在人体美中的具体表现。从人体的结构分布、及体形所表现,人体聚集了所有形式美的法则,在审美行为的指导下才能充分表现,所以人体美既需要人体解剖学作为支架和体形来展示,也需要美学法则和审美行为来表现。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的类型和使用特点,基于事故树分析法对北京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瓦斯气瓶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了实验室瓦斯气瓶爆炸基本致因事件的模糊概率,得出顶事件发生概率,并对基本事件重要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实验室瓦斯气瓶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瓦斯气瓶密封性不良和实验室仪器静电放火。该研究结果对实验室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被遗忘的领域:身体与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不仅是物理实体,而且处于社会和历史之中,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现代以来,被视为他人或自然的工具的身体,逐渐成为自我控制和改造的对象.教育领域中,学生的身体处于被自我或他人压制、控制和忽略的地位.身体具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美学层面和哲学层面,是自我价值感、力量感、美感、道德感的重要来源.对身体健康发展的束缚,必然以牺牲精神的发展为代价.学校教育必须寻求自我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将身体的"物质-美学-哲学"三个层面结合起来,促进个人寻求合适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穆旦笔下的身体意识最早出现在《野兽》一诗中,此后,身体与穆旦的创作主题融合,成为揭示“此在”真实境遇的一种角度,通过身体揭示孤独、虚无的真实处境。不仅如此,穆旦还将这种身体意识推广到大自然之中,营造一个欲望燃烧的大自然。最终,由于不堪虚无的折磨,他把身体推上了神坛,不过,这只是一次短暂的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