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在关注生活中深化认识,并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准确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要点分析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的作文要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006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异彩纷呈,但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对自我的认识,这些新课改理念依然成为各地中考作文试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表述的过程。“缺乏生活,缺乏观察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提出‘有创意地表达’的要求,实际上是要求作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问题。”所以说写作文的第一步不是“写”,而是“想”,这是一个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李剑平 《师道》2012,(1):16-18
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因此。无论是生活作文,还是应试作文,都必须牢记: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根本途径。作文应该是情理、语言、思维的统一体。优秀的作文更是缺一不可。情理是核心,是文章的血肉;语言和思维是基础。是文章的骨架。  相似文献   

6.
与认识生活、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认识自我作文教学是日本现代国语教育中作文教学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形成的作文教学方法。其作文方式有:通过关注日常生活,形成自己看法的作文,“父亲与工作”的社会认识课题作文,在阅读同龄人的经历、表达中反观自我的作文等。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引导孩子关注现实生活,并通过观察分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社会、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抒发自己的真情,有助于养成孩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丁翠兰 《考试周刊》2011,(62):74-74
什么是写作?《语文课程标准》表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的目的是表达交流,基本性质内容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写作的过程是认识过程,也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为此,我认为,中学写作教学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从素质教育出发,高度重视“真”、“善”、“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雨 《成才之路》2009,(4):39-3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而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无话可说,于是感到头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针对这种情况,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0.
张焱 《湖北教育》2006,(10):47-48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的发展轨迹一般呈螺旋上升状,它的核心是自我的需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首先是阅读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而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本源。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笔端。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生活的习惯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对写作的界定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它表明了写作是个体生命的精神现象,是人的内在心智活动的“物化”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这种清新的声音使写作回归了生活,回归了人文。  相似文献   

14.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使作文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笔者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新课程倡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强调个性,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鼓励学生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把“社会搬人课堂”,也就是说作文要关注生活,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把文笔触向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很好的材料。根据以上精神。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几点成功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中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牛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界定,明确了写作是个体牛命的精神现象,不应该异化为对学生外加的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写作应是学生生活的需要,情感表达的需要,交流的需要。为此,我们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表达和交流的技能是学习写作的主要目的,中学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要适应社会需要,要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9.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的习作应树立鲜明的读者意识,即要有明确的表达对象,将言语表达看成是与具体对象进行的书面沟通。因此,教师的习作指导既要关注写什么、怎么写的等问题,又要关注为什么写、写给谁的等问题,让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1》。 教学理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