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武汉4所高校724名本科生经历的压力事件、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经历压力事件的频率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多数是持久性压力事件;大学生在压力情境下以消极情绪体验为主,但也有动力性的积极情绪;大学生在压力情境下主要以情绪应对方式为主。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耗性事件,重视积极情绪在压力应对中的作用,发挥情绪应对策略的积极功能,并引导大学生尽量避免使用非健康的压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学校环境中的各种压力使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对大学生压力做出有效管理,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压力认知训练是大学生压力有效管理的前奏;对压力源的直接面对和应对策略的训练能从本质上对压力进行有效管理;压力反应的生理、心理应对策略,可以使大学生缓解压力痛苦;压力的认知调整策略能促进大学生的压力反应和调动主动、积极的压力应对资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情绪管理是对大学生个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是研究大学生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策略包括问题关注策略、评价关注策略和情绪关注策略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非典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23名大学生中进行非典压力和应对策略的调查,结果表明:非典流行期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慌程度、所感受到的非典压力的强度以及非典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均是中等水平的;非典流行期大学生主要使用了6种应对非典压力的策略,即计划解决策略、自我调控策略、积极评价策略、忍耐策略、回避策略和幻想策略;大学生更多地使用自我调控策略、积极评价策略等较为主动的应对策略应对非典压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个人价值观、复杂的情绪情感、自信心缺乏、学习与就业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客观和主观原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水平,发挥高等学校、家庭和自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群体,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太多的压力,使其出现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不良症状,导致辅导员队伍的工作不满意感和职业倦怠危机。研究证明抗逆力能对压力事件中个体的认知和情绪等产生影响,并使个体采取有效应对策略,走出危机。以抗逆力为基点,来分析辅导员解决心理压力的基本途径,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各种人际事件,引发抑郁情绪。本文探讨了大学生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抑郁对大学生情绪、认知和生理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三种治疗抑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的现状,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面临的诸多压力以及他们应对压力的主要方式。从认知方式、应对策略、生活技能教育和挫折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学习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如不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后果将不堪设想。当代大学生如果想对于自身压力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全面地认知压力;学会直面压力源,学习应对策略;有效地放松策略,使自身能够维持在生理平衡的状态;改变认知,消除压力源。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经常面临来自自身或者外部的压力。压力会产生焦虑,焦虑会导致情绪波动。情绪管理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学生出现情绪压抑或悲伤或愤慨等问题时要主动及时专业地给予帮助,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人际关系和谐和实现自我超越。从增强大学生情绪管理“内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情绪管理氛围和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三个方面来探索增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调查了昆明四所高校的1 850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来自家庭以及负性事件和重大生活事件;女大学生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强于男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交上所承受心理压力均大于汉族学生;文体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发展、社交以及家庭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均最大。  相似文献   

12.
运用樊富珉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表对湖北民族学院女生的心理压力源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女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2)造成女生心理压力的因素依次是自我发展与择业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3)大学女生面对压力时自己解决是主要策略.体育系女生采取此方式的比例高于普通女生.(4)遇到心理压力时,女生最先求助的对象是同学和朋友,求助最少的对象是心理咨询员、班主任和辅导员.  相似文献   

13.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更容易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压力,这与女大学生的性别心理和其所面临的特殊压力密切相关.心理防御机制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女大学生使用积极的防御方式,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生活事件应激的影响。结果:(1)男生的应激水平明显低于女生.男生的运动量明显高于女生;(2)应激水平存在城乡差异,市区学校较县城和乡镇学校应激水平低;(3)高三与高一应激水平整体上高于高二;(4)高二运动量显著高于高三,高一与高二无明显差异;(5)不同运动量对应激水平的影响均有明显的差别,大、中运动量的学生应激水平较低,小运动量的学生应激水平较高;(6)运动量与应激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刘贤臣编写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C)》对2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了解高中生生活压力事件的基本特点,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目前高中生存在的主要生活压力事件主要来自受惩罚、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方面,其中受惩罚因子是最主要的生活压力事件;高中生的生活压力事件在性别和年级上都存在差异;高中生的生活压力因子中除了其他因子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方面因子在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应根据高中生生活压力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特点来缓解高中生生活压力,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浙江省高校120名女辅导员的压力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工作因素相较于学业因素、身体因素和生活因素成为给女辅导员带来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工作因素中,工作强度、工作收入和工作前途又成为主要压力源。调查中发现,女辅导员职称越高,压力越大。鉴于此,减小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打造专业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辅导员工作系统网络化将有助于高校女辅导员压力的减缓。  相似文献   

17.
借助《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对湖南省22所高校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处于较低压力水平;男生的总体压力感、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社会环境压力感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大四学生心理压力感压力最大,其次是大二年级学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差异仅表现在恋爱压力和自卑压力两个因子上;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在社会环境心理压力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在社会环境压力、适应压力、择业压力、情绪压力方面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农村来源大学生的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高于城镇来源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Inner city commuter college students differ from their more traditional college student peers in terms of age, backgrounds and life experiences. Embarking on a liberal arts education, however, requires a journey through self discovery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students. Because many of our students present histories of traumatic events, and because the inner city campus itself is often surrounded by violence prone city streets, our students represent a population who are particularly likely to have had to deal with traumatic stress.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which calls into question prior ways of handling and understanding life, may make the emergenc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more prevalent among these students. Treatment for this disorder by college student counselor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college campus,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help our students master past event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ir new college student identity.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自编问卷对广西师范大学500名高职生应激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的主要应激生活事件来自学校、就业、家庭、社会、个人等几个方面。(2)高年级高职学生受应激生活事件的影响高于低年级学生。(3)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应激生活事件状况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的扩招,女研究生的数量持续增长,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受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的双重影响,女研究生面临着就业、婚恋、学业和人际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如何缓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压力应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和女研究生个人共同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