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常人看来本是一件不太起眼、只需一二百字的好人好事的小消息,通过记者的慧眼识珠。加上编辑部的精心策划,变成了浓墨重彩的系列报道。“多么可爱可亲可敬的市民,市长向王超华致敬”,这是2011年11月10日燕赵晚报推出图文报道《卖菜老王:我顶你》当天,原石家庄市市长艾文礼在燕赵晚报头版书写的话。2011年11月17日,央视新闻30分称王超华为“最美中国人”。2012年1月中旬,王超华被评为“感动省城”十大人物。燕赵晚报“最美卖菜人王超华”的系列报道彰显了新闻策划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行程万余公里,走进百个村庄;一样的美丽,不一样的见证,燕赵乡村美如画……”这是河北电视台2015年下半年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燕赵乡村美如画》的开篇词.系列报道共10期,每期5分钟,节目在《河北新闻联播》中播出后收视效果良好,在新闻中心月评和全台节目评优中该系列报道均获得第一名.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四月,大连日报在重要的新闻版面相继推出了两组系列报道,一组是《农民工子女入学记》,一组是《文教记者山区行》。这两组系列报道在读者中产生的强烈反响,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4.
难忘“96.8”———《燕赵儿女抗洪歌》系列报道制作散记陈金荣张炜张鸿鹏在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由河北电视台新闻中心与新华社河北分社共同制作的系列报道《燕赵儿女抗洪歌》以全票荣获一等奖。这是自1991年中国新闻奖设立7年来,河北广播电视界乃至河北新...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14日至8月14日,《中国青年报》推出了一组独家高考加分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历时两个月,分6期共刊发20余篇稿件。6期报道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将报道不断向深处推进,形成一个有始有终的完整报道链。《中国青年报》的这组报道在社会  相似文献   

6.
《河北广播》2008,(1):24
2007年12月31日,伴随着《强省之路燕赵行一走进石家庄》采访报道活动的结束,河北电台联合省内11个设区市电台,共同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强省之路燕赵行》圆满落幕。  相似文献   

7.
李瑾 《新闻世界》2014,(8):17-18
《光明日报》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是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的一个成功案例。报道从2012年6月12日起在光明日报新闻版上推出,至9月2日止,共报道了38期42个人物,稿件总字数约十万字,荣获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报道的一等奖。本文从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角度分析这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台州市是全国柑橘主产区之一。2008年11月初,当地柑橘即将批量上市,进人销售高峰期。在这个节骨眼上,《台州日报》推出了《橘子又丰收,橘农咋增收》的系列报道,旨在引起广大橘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未雨绸缪,及早应对,以免柑橘丰收了,果贱伤农的现象却又重现。这组系列报道共20多篇,时间长达整整3个月,涵盖了采橘、卖橘甚至柑橘加工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收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春霞 《河北广播》2006,(4):24-24,26
今年的“两会”报道除了规定动作之外,分别推出了经过精心策划的重点系列报道,尤其是全国“两会”推出的三组系列报道,抓住了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在报道形式、内容上都有了电台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是我台今年“两会”报道最大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27日至4月6日,我台推出了《外向开拓话苏州》一组由7篇报道、6篇评论组合而成的系列报道。接着,4月9日至11日,台领导又调整播出时间,专门开辟《改革开放在江苏》特别节目,再次推出这组系列报道。在短短半个月内,用这样大的篇幅,集中报道一个重大典型,这在我台广播史上尚属少见。许多听众来函来电赞扬这  相似文献   

11.
打造"天使之城"系列报道,是宁波日报围绕寻求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而精心组织推出的重大主题报道,历时5个多月,在重要版面刊发报道近百篇。这组报道让天使投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市政府出台了天使投资相关政策,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庞大的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吸引了一批国内外高层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5,(11):38-3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燕赵日报最近推出了《“首善之区”走读报告》关注民生的系列报道。他们派出6名记者走街窜巷,将“地毯式”走遍市区的每一个角落,以“走读”形式展现石家庄市的发展现状。同时,该报还公布了热线和邮箱地址,欢迎市民为活动提供报道线索,为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13.
去年3月、8月,《浙江日报》先后推出了9篇一组“走向新世纪的先锋——我省23个百强县采访札记”和三篇一组“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纪实”这两组系列报道。这两组系列报道由于抓住了我省“两个文明”建设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而且推出的时机好,加上在写作方法上也有新的突破,因此,刊出以后,在全省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这两组系列报道受到了省委、省委宣传部的好评。尤其是“走向新世纪的先锋”系列报道发表后,省委领导指出,这组报道既体现了十四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突出强调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武汉晚报》2009年8月10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城长60年》,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聚焦武汉各个城区。是武汉晚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策划的最具创意、最有特色的系列报道之一。这一报道。定位于“一次关于城市和成长的对话:一次关于家园和发现的对话:一次关于未来和梦想的对话”,旨在“走进武汉城区,对话家园梦想,见证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5.
杨彧 《新闻采编》2007,(4):38-3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宣传思想战线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要贴近就要有创新、有创新才能有贴近。从2005年4月份以来,山西日报“太原新闻”版推出了“走…问…”三组系列报道:2005年4月至5月推出了“走县区问三农”,共刊发12期,见报稿件40余篇;2005年11月至12月推出了“走社区问民情”,共刊发11期,见报稿件40余篇,2006年8月推出了“走市场问品牌”共刊发9期,见报稿件30余篇。这些报道以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省城新闻宣传的亮点。分析这三组“走…问…”系列报道,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有如下特点:一、作…  相似文献   

16.
徐锐 《新闻三昧》2005,(3):31-32
武汉晚报2004年最大的亮点当属“挽救上网成瘾行动”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历时8个月,集纳100多个版面200多篇报道,有300多家媒体参与,一推出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陶宏开作为“挽救行动”的先行,经武汉晚报成功推介,当选“2004中国电视十大新闻人物”,走进全国千百万家庭。纵观武汉晚报8个月的追踪报道,产生的社会影响已远远超过预期,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学界探究。本拟围绕“挽救行动”系列报道成功的原因,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7.
护苗队系列报道是宁波晚报近期策划推出的一组独家报道。报道聚焦于社会管理创新和文明城市建设,通过小切口凸显大主题,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组报道的策划过程,始终注重一个动字,即通过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作用,实行动态策划,不断推动新闻事  相似文献   

18.
有益的探索喜人的成果──读羊城晚报“爱国拥军模范”姚慈贤系列报道彭朝丞用系列报道宣传先进人物典型,羊城晚报关于“爱国拥军模范”姚慈贤的报道作了许多新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功。这组系列报道始于今年4月2日,一直延续至8月中旬。我作为一个读者、一个新闻研...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中旬以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河北新闻网以超常规连续报道的形式追踪保定早餐经营者刘洪安,对其拒绝复炸油、凭良心炸油条的诚信行为进行了系列报道,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刘洪安被万千网友亲切地称为"良心油条哥"。据不完全统计,河北日报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电视新闻写得更有文采,更加优美,更有情感,更受观众的欢迎?建德电视台于2008年2月25日在"建德新闻·真诚面对面"节目中,推出的一组"民间手工艺集萃"报道,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这组系列报道至今已播出30多篇,以其独有的文采和情感,打动了观众.尤其是这组报道的散文化写作特色,不拘一格,随笔就章,给观众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也让我们看到了写作电视新闻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