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中占主体位置的是政治思想。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体即三民主义。本文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中,揭示了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石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和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为救国救民而奔走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孙中山在摸索中建构了一整套思想学说,集中体现为三民主义。他自称:“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1]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振兴中华的责任心使孙中山建构了三民主义学说。孙中山申明,他的三民主义是“集古今中外的学说,顺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三民主义的确如孙中山所说,是集合了古今中外的学…  相似文献   

3.
崔耀鹏 《文教资料》2011,(28):87-88
汪精卫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汪精卫一生政治思想复杂多变,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他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上。本文主要探讨了汪精卫对三民主义认识的历史演变过程:辛亥革命时期对三民主义的大力宣传,国民党改组时期对三民主义从不理解到积极支持,"改组派"时期根据自身利益和汪蒋斗争的需要对三民主义的修正,抗战时期对三民主义的篡改。  相似文献   

4.
汪精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汪精卫一生政治思想复杂多变,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他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上。汪精卫对三民主义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蜕变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汪精卫对三民主义认识历史蜕变的原因:时代特点原因、个性心理原因、权力斗争原因以及陈璧君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思想和政治业绩在晚年达到了光辉灿烂的顶点,这就是“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因此,科学地考察孙中山晚年思想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不但对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民主义是二十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想理论之一。孙中山晚年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更新了三民主义的内容,突出了反帝反封建和重视工农利益的思想;对三民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说,从而使之成为更加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在中国现代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抗战时期张闻天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战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然而,即使在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中,也还包含有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从而形成新旧内容杂陈、进步交保守并存的现象。这就给他身后的解释者们以各择所需、各唱各调的可能性。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应该如像他们研究共产主义一样,好好研究三民主义。张闻天关于三民主义发展性、真假三民主义等的研究,是抗战时期思想理论战线和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研究成果,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形成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思想由改良而向革命,在政治生涯的起始阶段,他的美国观对他影响不大。而宋耀如受到美国文化的十年影响。在孙中山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宋耀如的美国观有直接影响。孙中山在转向革命共和之后,提出三民主义,并把三民主义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结合起来,作为革命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9.
国际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在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国际化趋势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导向和动员功能;坚持创新发展,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蔡锷三民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的分析,揭示出蔡锷的政治倾向。蔡锷虽一生都没有加入革命组织,但他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相似文献   

11.
论抗战时期周恩来对三民主义认识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由于抗日救亡思想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大力研究三民主义,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对三民主义的研究成果,其逻辑起点是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三民主义的基本态度;其逻辑展开之一是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基本态度的历史根据;其逻辑展开之二是逻辑与现实辩证统一:研究三民主义是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逻辑归宿:实践层面是为抗日救亡服务,思想文化层面是体现与发展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兼容品格,并推动中国共产党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2.
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派诗歌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增添了独特的思考和情感,北岛本人对于文学的理解、对于时代的反思也是当时的一个高峰。人们惯常从"政治"的观点对他进行解读,其实他对人、对世界、对历史、对文学的思考更是令人钦佩的。他对"暴力"以及历史虚无和自由概念发自内心颇具个性的忏悔则是当时国内短暂形成的文学公共领域重要的话题组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处于一个思潮激荡、人才辈出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生于19与20世纪之交的施复亮以其非同寻常的丰富政治经历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因为,从尊孔到反孔,从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积极改组国民党、呼吁民主抗战一直到倡导中间路线,都留有他为之不懈奋斗的足迹。施复亮经历与思想的演变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变幻的世事和党派聚散离合等诸多历史事件的一个浓重缩影。这种政治活动的多样性,既是他探求救国救民真理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独特性和活跃性。施复亮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可分为早期政治思想、国民革命思想、“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抗战思想和中间路线思想等五个部分。施复亮的政治思想是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塑造了刘备善“哭”的性格特点。对于他“哭”的原因和目的,我们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他的哭,为立业,为求才,为兄弟,为求生。从个人生活到政治主张,再到用人治国,一应俱全。所以对刘备“哭”的研究与剖析是理解和把握刘备形象所不应忽视的一点。  相似文献   

15.
郭嵩焘上承“经世”,中主“洋务”,下启“维新”,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外交家。崎岖坎坷、风云变幻的人生,造就了他针砭时弊、拯救国家的政治思想,反对科举、倡导新学的教育思想和审时度势、主和避战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6.
大同理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理想,大同世界更是为万千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揉进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民众,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图画。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进行探讨:康有为大同理想的核心——“仁爱”;康有为大同理想的实质——“平等”以及康有为大同理想的终极——《大同书》及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为儒家学说奠定了基调——在早期的"儒"(祭祀人员、传授知识的文弱人员等)中加入仁、礼乐而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其恢复周礼,为分崩离析的时代建立新秩序的入世主张常常被人们当做与道家思想相隔离。文章借助于史料记载,用逻辑的分析方法尝试还原出孔子兼容开放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孙家鼐总结和吸收前人及同时代中外人士有关中西学思想的经验,较早地提出和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他的政治、教育和文化等主张和实践或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或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他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实践上的主要成果是筹办了京师大学堂,并对光绪帝的变法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为同国民政府争夺政治符号,混淆视听,汪伪政权非常重视对自身“正统”形象的塑造。他们利用国民党政统,成立伪中央政权,侈谈实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标榜遵循儒家思想。汪伪政权的傀儡性质决定了这场塑造“正统”形象的闹剧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0.
明代晚期,商品经济勃兴,商贾势力高张。在此背景下,官、商关系进一步密切化。官、商之间挣脱了森严的阶层序列,从思想上开始接受对方,在日常交际、债务往还、人事安排乃至亲缘关系上,官商之间都呈现出密不可分、互为奥援的态势,这种“官商一体”的密切联系从本质上为各自谋求政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