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和追踪两期数据,采用增值型教育生产函数,文章就家庭作业与劳动时间对初中生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首先,我国初中生平均每天家庭作业时间为2.96小时,远超“双减”政策规定的1.5小时标准,68.25%的初中生家庭劳动时间不足1小时,呈现出“重”家庭作业、“轻”家庭劳动现象;其次,“双减”政策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发展,具有双增效果;再次,初中生每天参与半个小时家庭劳动对其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发展有益。最后,对于超过“双减”规定作业时间的初中生,如果将超出规定的作业时间替换为家庭劳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提出要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整合起来,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因此,家长对“双减”政策实施的协同意愿将直接影响“双减”政策是否能长续推行。文章通过问卷对湖南省部分地区家长展开调研,发现家长对“双减”政策认知水平偏低,政策实施满意程度不高,“双减”背景下教育焦虑情绪不降反升,甚至有的家长主动为学生“增负”。为促进“双减”更好落地,应提高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家长教育期待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3.
家长教育焦虑已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目前,学业负担和培训负担并未让家长教育焦虑得到实质性缓解,究其根本,教育生态失衡、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受限、学校育人水平参差不齐都是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的主要成因。通过环境熏陶、机构指导、学校深耕等策略,重塑教育生态结构,回归教书育人本质,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推动“双减”政策卓有成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旨在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回归育人新常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双减”政策之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推动深度、有效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学生学习提质赋能。通过文献资料、访谈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双减”政策为研究背景,对中小学教师深度学习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发展理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助力“双减”更好落地实施,充分体现学校育人功能,最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欲减反增”“教育焦虑”等执行性问题,因此,厘清政策执行的逻辑以及制度的价值成为现实需要。以社会学制度主义为理论视角构建政策分析框架,从制度同构的形成与集体理性的选择两个层面阐释“双减”政策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是一种正确的认知。在制度同构层面,通过历史背景、制度趋同与现实路径等三个维度厘清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必由之路;在集体理性层面,通过管制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等三个维度分析“双减”政策最终的价值旨归是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为探讨复杂矛盾提供了方法论。“双减”是促进教育公平、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政策,“双减”政策执行中存在着七对辩证矛盾,通过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政策顶层设计,营造全面发展教育生态;形成学校改进的中国范式,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大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智慧教育督导;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解决对策,以实现“双减”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是助推学校教育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研析“双减”政策助推学校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基础上,明晰“双减”助推学校教育发展的价值意蕴,包括利于回归学校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激发学校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重彰学校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向、明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内容等。为有效回应“双减”对学校教育发展的诉求,应坚守为党育人初心,落实以生为本理念;深化学校内生发展,发挥学校能动作用;聚焦校内减负提质,减少校外教育需求;推进多元主体协作,构建全域育人环境;健全配套制度保障,破除学校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深入,教育部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高度重视初中生素质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立德树人基本要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拥有了全新的目标,不仅帮助学生增强了对世界的认知,还丰富了学生知识体系,“双减”政策的推行,不仅降低了初中生学习压力,还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以“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双减”政策与高效课堂的含义以及联系,其次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抓住课堂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利用分层教学,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的背景下,众多一线教师开始探寻“提质增效”的实现之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并未真正地领悟“双减”政策的教育精神与内涵,盲目地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并未彻底转变教学方式与方法,从而影响了“双减”政策发挥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以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为例,对“双减”政策的逻辑内涵及其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启示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开辟出全新的教育路径提供助力,以推进“双减”政策的全面、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0.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学生的学习效能不断提升,此时进行德育渗透,能在强化学生学习认知的同时,提升其道德素养,从而真正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在渗透德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双减”要求融合在其中,从而在强化学生学习效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双减”政策本身着手,对该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中渗透德育理念的方式进行探究,旨在为日后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校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同时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支持“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的坚强后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关键要素,在德育建设、“双减”政策落实、协作育人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当前家庭教育仍面临家长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能力缺失、教育焦虑攀升等困境,应当通过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气氛、构建助力亲职教育的指导体系、家长主动打破教育内卷的现实困囿等一系列改进策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参与意识、家庭教育实践能力,缓解其教育焦虑,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家长参与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家长主义为考察家长参与提供了理论视角。家长是“双减”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家长响应对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川渝地区21位家长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家长对“双减”政策判断、态度、效果的认知存在较大分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的行为与政策期望有差距,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待较多,对政府的诉求相对较少。为促进家长对“双减”的响应,应弥合认知分歧,达成普遍共识;加强家长教育,提升参与能力;回应家长关切,完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教师需结合学科素养,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以生活化、多样化的化学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据此,本文结合“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研究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策略,以期能够为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双减”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家长的“双减”政策认知是政策实施顺利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20位城市中小学生家长进行深度访谈,经编码分析后发现,城市家长“双减”政策认知存在偏差,满意度较低,且教育焦虑扩散蔓延,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行为反应问题。上述认知问题可归因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个层面。应对这些问题,首先,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淡化功利性教育目标;其次,深化普职融通的人才培养改革;最后,提升家校沟通质量,厚植家校共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双减”背景下,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校教育“减负”,为构建高质量学校教育体系提供动力和源泉。故而学校教师要聚焦“双减”中的关键任务,组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以研育人,以研提质,以研统评,整体推进学校教育质量向前发展。为了回应“双减”的迫切需求,学校教师要以校本教研的四大研究模式为出发点,通过课例探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借助课业反思提升作业质量水平,凭借案例分析加强课后服务管理,依托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评考方式,以校本教研的纵深持续发展带动“双减”政策的有序落实与实现。以校本教研为重要抓手,通过深刻的学理性、操作性的研究应对基础教育的变革,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6.
“双减”是我国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政策创新,旨在以人民为中心打造高质量和无束缚的育人环境,与陶行知所提出的教育解放思想存在基本逻辑的契合。教育解放思想以人为中心,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多维度解放,根治束缚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沉疴宿疾。深探教育解放与“双减”的耦合性,前者能够为后者作理论引导,推动后者主体指涉迈向多元、理念目标回归育人、实施策略趋于完善。在教育解放审视和作用下,着眼于效果浅层化、评价应试化、主体简单化的政策实施困境,建构以活知识为核心的贯穿式教育模式,打造以育人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创设由多主体作牵引的整合型联动机制,应成为“双减”有效落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愈来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部分教师将作业作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家长为了让孩子持续进步,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这种育人方式,给学生造成了双重压力,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应运而生。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基于自身教学实践,思考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判断“双减”政策下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意义,从而在设计数学作业之时充分发挥“双减”政策的育人价值。而本文将对“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式进行一番较为详细的阐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18.
“双减”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回归育人初心是“双减”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实施中,“双减”却遭遇了多元主体认知偏差与价值取向间冲突形成的心理阻力、实施的制度供给不足与路径依赖形成的制度阻力、多元主体观念与诉求不对称形成的价值阻力、“双减”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与伦理性薄弱的实际阻力。化解上述阻力的有效策略是匡正传统育人观念,提升综合教学素养;优化政策内容,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制度供给,推动政策深入实施;建立政策动态反馈与专家决策机制,常态化动态调整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双减”目标之下,民族地区小学课后服务有了新发展,服务内容得以丰富,服务时长有所延伸。通过对“双减”政策下民族地区课后拓展服务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民族地区课后服务模式单一、缺乏民族特色、教师资源短缺。以“双减”政策为依托,探究青海民族地区小学课后兴趣拓展服务改革的对策和方案,以期为这些地区的课后服务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不仅要“减负”更要“增质”,才能满足学校教育的“育人”要求,为国家、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养人才。结合“比热容”教学实践,提出物理作业设计应从内容、认知、难度、类型四个维度出发,兼顾全面性、匹配性、分层性、多样性,才能真正地达到“减负”与“增质”的双重效果,推动“双减”政策的切实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