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薇 《传媒》2016,(22):62-64
中华民族素有浓厚的故乡故土情结,认祖归宗是中华儿女重要的文化品格。由此延伸的“寻根”文化交流活动更是海外华人华侨实现认同的情感依托和精神纽带,蕴含着海外华人华侨对祖籍国文化的关注、认同和回归,也是其构建和形成自身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海外华裔青少年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是维系和传播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生力军,是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海内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国家对华裔青少年侨务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华裔青少年回到祖籍地,参与中国寻根之旅的文化交流活动。具有主流地位的电视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本土文化,放眼全球,有效融入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文化交流活动,是值得思考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张成文 《出版广角》2015,(15):37-39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究竟如何走出去,走出去之后如何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并对之产生影响,国内学界对此却远没有达成共识.华裔作家(尤其是美国华裔作家)及其作品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获奖喜讯频传,在受到所在国家主流文化肯定的同时,海外华裔的文学创作日益发挥巨大的文化影响力,这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契机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普通人、“小人物”报道近几年持续走红,相较于以往的典型报道对政策宣导与“意义呈现”的重视,这些“非典型”报道更注重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这种转变既有对固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反拨、传媒对现实关照的理性与自觉因素,也与受众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及对故事、传奇的需求有关.转型后的人物报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呵护、人类良知与灵魂的守护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实证评估公开属地政策能否以及如何对舆情评论产生影响,为网络舆情研究、平台优化和治理提供启示。[研究设计/方法]基于自我监控理论和隐私计算理论构建研究模型和假设,以微博“IP属地”功能的推出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断点回归模型探究IP属地化政策对舆情评论的影响。[结论/发现]政策引发用户自我监控效应和风险感知效应,不仅整体改善了评论情感倾向、评论可读性和共情性,也能够显著抑制评论情感极性,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政策影响在不同用户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较处于事件热点中心的用户,属地公开更能促使处于非热点中心的用户做出改变。政策同时加剧评论中的地域歧视现象。[创新/价值]揭示了IP属地化政策对在线评论行为的作用,为清朗网络环境提供新视角,丰富了IP属地化与舆情评论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初发阶段,海外留学生透过社交媒体了解疫情态势、评估风险.媒介成为留学生与祖国亲人联结的桥梁,"隐没"于日常生活中的国家显得格外具象,在此特殊情势下重新审视家和国的意义.此次研究以问卷调查、深访入手,探讨主流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框架对留学生风险感知、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疫情的新闻报道框架中,领导力框...  相似文献   

6.
沈斌  王荣 《新闻战线》2020,(5):86-88
本文以2008~2019年海外媒体转引中国日报涉沪报道的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分析方法,探索.上海借力国家主流英文媒体提升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力的建构策略。研究发现,海外媒体获取的主要是上海的官方信息,报道塑造的上海形象也从“中国的上海”逐渐转变为“世界的上海”,文化议题的传播力不敌财经和时政新闻,负面新闻对上海城市形象有一定损害但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8.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重大国际形势变化、海外外交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我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展望2022年的国际传播,需要理解并贯彻国家政策,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热点和社会关切问题,打造多元化传播内容与主题.以建设新型主流外宣旗舰媒体为主导,拓展海外主流媒体、国际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深化国际网红传播实践,加强国...  相似文献   

9.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电子游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第九艺术”,电子游戏的“中国风”和“中国化”分别代表了中国电子游戏艺术在国际交流中呈现出的风格属性。电子游戏的“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电子游戏走出国门,对海外的电子游戏产生影响的特性。电子游戏的“中国化”是指海外游戏走进国内,并被国内玩家转化接受,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模式。电子游戏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展示了文化的融合和共享。中国电子游戏艺术在国际交流情境下的“中国风”与“中国化”,也是解决其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的问题。国际交流,文化互鉴,我们需要国产游戏在全球化时代坚守和提升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衍生议题作为国际舆论的有机构成部分,对重大事件的舆论发酵起到至关重要的议程设置作用.在宏观层面作用于海外受众对具体事件的感知与态度,在微观层面影响着国际舆论场的走向.籍此,研究立足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集中梳理了相关衍生议题,并从主体特征、传播方式和主题归因三个层面上对疫情的长尾效应进行追溯分析.针对衍生议题进行多方位的检视、归因与应对策略探讨,以期为重大公共事件的海外舆情监测与引导擎灯,优化海外舆论格局与国际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区块链技术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后,其产业发展演进快、舆情热度高。本研究将情感因素纳入新兴产业网络舆情热度预测,探究区块链产业关注主题及发展态势。[方法/过程]论文融合情感分析与多元时间序列特征提出舆情热度预测模型,采用BERT-BiLSTM(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方法对舆情文本分类并赋值,挖掘情感极性类别的主题,将不同情感倾向的情感值分别取绝对值累加,构建基于情感因素的多元时间序列特征体系,并输入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模型进行区块链产业舆情热度预测。[结果/结论]BERT-BiLSTM在情感分类任务中准确率为84%,其中消极和中性情感类属文本的成因主要为“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不信任”和“缺乏区块链相关概念的了解”。在热度预测模型中,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降低17.67,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降低15.14,决定系数(R-Square,R2)提升11%,模型总体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戴清 《现代传播》2002,(6):65-67
本文通过对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相关题材作品进行文本比较 ,分析了电视剧创作与改编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道德观念 ,从而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环境因素对创作心态、创作方法所构成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中的网民负面情感是群体性思想、心理、情绪和要求的综合表现,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和排解,极容易衍生公共危机.基于象征互动理论建立互动情境、个体认知、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组成的分析框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新冠疫情初期网民负面情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后果感知、社会期望文化、央媒议程是影响网民负面情感生成的重要因素.在突发事件中,要从个体的认知上减少公众的怀疑与猜测,要从社会期望上满足公众的需求,要运用主流媒体弘扬社会正能量.这为引导网络负面情绪、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理论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分析国内外主要的信息资源共建模式,比较其特点和服务功能,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针对现存信息资源共建模式的不足,借鉴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论”,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封面论述“文化自觉论”作为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寻求更合理的信息资源共建模式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中央确立了“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的战略方针。文化产生国际影响力的前提是走出去,目前中国文化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送出去”阶段,大多数仍然是政府行为、政府买单,文化产品在海外总体上仍处于弱势,没有形成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力。以电影、电视剧为例,目前,国产电影和电视剧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国内很多高票房电影和高收视率电视剧都难以进入国外主流院线和主流频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部分节目“低俗化”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大众文化审读的多元化,以及电视文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愈演愈烈,使丑闻劣迹者屡屡登上主流文化舞台,不仅降低了电视文化水准,更不利于树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因此,增强社会责任感,治理电视娱乐节目的低俗化,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前媒体工作者亟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豆瓣一条戏仿《变形记》的疫情动态,引发“疫情文学”火爆传播。为探究豆瓣“疫情文学”火爆传播的原因及影响机制,本文借助费尔克拉夫的话语三维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认为豆瓣“疫情文学”是在疫情管控下中国文艺人用戏谑性互文进行生活状态和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它在文本向度上表现出鲜明的双重符码机制和元叙述特征,在话语实践上表现出焦虑的文艺人互文性戏仿的特征,在社会实践上表现出文化的快感狂欢特征。豆瓣“疫情文学”是中国文艺人用戏仿话语形塑社会的一种方式,既展现出疫情时期人们的情绪,又表现出文艺经典的张力,暗示了网络狂欢时代的大众文化发展的多重走向,同时也表现出多重的影响机制,需要通过构建或者引导构建更积极更健康的“疫情文学”来推动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吕文宝 《传媒》2021,(15):53-55
在媒体融合的传媒生态中,短视频成为主流媒体进行移动新闻报道的新选项,同时不断创造着新的舆论引导形态.本文以三家主流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内容的高点赞短视频报道为例,从信息主题、情感倾向、信息发布角度和素材类型四个方面对高点赞短视频的特征进行剖析,尝试总结主流媒体提升短视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力和引导力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冯海燕  张莉 《传媒》2019,(17):75-79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中国主流媒体纷纷布局海外社交平台,并在短短几年内就吸引了大量粉丝。本文以编码解码理论为依据,以2017年新华社海外社交平台热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际受众的半结构式访谈,深入探究热帖与中国形象认知之间的互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闻议题、说服策略和受众的中国知识水平是热帖“关注度”和中国形象“好评率”之间转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形象的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认知倾向——负面化的政治形象认知、两极化的经济形象认知以及正面化的国民形象认知。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为中国主流媒体进一步传播好中国形象提供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中国政府基于此宗旨,通过资助出版中国的图书和向国外图书馆赠送图书,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而采取的一项举措。“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始于2004年,随着计划的持续推进,中国出版、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走出去”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历经十年风雨,值得我们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