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体育》2013,(12):96-96
运动有助于健康,但运动也存在风险。运动风险因素评估就是要窖观评价运动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是否安全,并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运动中的风险包括骨骼肌的损伤,如跌倒、扭伤和肌肉拉伤时的骨骼肌损伤等,还有心血管事件、热损伤以及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其中,心血管事件对人体的影响比较严重,甚至是致命的,所以应是所有运动者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成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我省9地市10125个成年人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省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处于中低档,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根本目的得到普遍认可.人们大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免费运动场馆、公路或街道、宿舍或办公室、公园等是人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跑步等运动项目深受人们喜爱。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缺乏运动场地,缺乏技术指导等。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体质提升是通过打破自身机体稳定的平衡来实现的,这一过程是艰辛痛苦的,唤起学生的运动自觉是达成体质提升的唯一途径。探讨学生自制运动处方的必要性及运动处方制定的步骤,激发学生的自觉与自醒,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吸收体育知识、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4.
钟青 《体育科技》2005,26(2):48-51
通过分析生化因素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提高体育运动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帮助体育锻炼参加者制定运动处方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对运动技能与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探讨。目的是使体育锻炼的所有参与者,即体育锻炼管理者、体育锻炼指导者、体育锻炼受益者明确运动技能与体育锻炼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结果认为:人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是自主性的、可持续性的。运动技能影响着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是在具备了心仪的体育项目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相互发展并持续着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运动承诺理论和相关文献对影响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阶段性和反复性,退出锻炼存在两个高峰;2)运动承诺理论的6个要素是坚持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3)除运动承诺理论的要素外,影响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还有:社会支持、锻炼条件、锻炼动机、自我效能、锻炼效果、个性特征、运动风险、运动能力、锻炼氛围和制度约束,在运动承诺理论中整合这些要素,有利于更系统地理解大学生的锻炼坚持行为.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借鉴体育锻炼风险以及风险认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风险认知问题.首先,在阐述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的基础上,界定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概念,分析体育锻炼风险认知在中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以及体育锻炼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对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中认知风险和客观风险之间产生偏差的因为做出理论解释;最后,就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研究构想进行说明,提出利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理论,编制调查表进行量化研究的研究方案,并对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体育差生课外体育锻炼实施运动处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高校体育差生存在的身体素质下降,体育技能水平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的方法,把运动处方引入体育锻炼中去,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进行了为期一年三轮次的教育实验.结果表明,对体育差生课外体育锻炼实行运动处方的方法,对促进学生体育技术的提高,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老年人体育锻炼中采用柔韧性练习的功效进行了调查研究,运动实践和医学分析结果证明,柔韧性练习是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族学生与日本学生部分运动素质指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新疆维族学生和日本学生的部分运动素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距,这对确立新疆维族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运动养生文化能滋生繁衍、常青不衰,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着重探讨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文化对现代社会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运动文化,继而为社区居民体质的提高和体育锻炼发展,提供宝贵的运动养生资源.讨论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社区居民单一的生活和休闲方式,还有社区体育锻炼缺乏等方面,运用运动养生进行体育锻炼能有效增强社区居民的体质健康和丰富居民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层抽样法调查了我国上海市、天津市、成都市、武汉市和福州市5城市的2187名18~69岁的居民,主要调查了他们的运动愉快感产生情况,以及居民运动愉快感的产生与他们的体育锻炼方式和运动量的关系,并研究了有、无运动愉快感居民的心境状态、健康状况的区别。结果表明:有63.74%的居民体验到了运动愉快感,这部分居民大多是2人或2人以上结伴或集体进行体育锻炼,而且他们的运动量显著大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有、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其心境状态和健康状况也有差异,有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其心境状态显著性地好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并且他们的总体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也显著性地好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说明运动愉快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达到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因此,建议我国城市居民通过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适宜的运动量,并采取结伴锻炼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质性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进行研究.质性研究构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理论,包括风险认知的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以太原市城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进行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结构包括风险受益、风险恐惧和风险应对;中老年人在对大多数体育锻炼风险进行判断时,不存在性别和经验差异;不同年龄的中老年人对部分体育锻炼风险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因素排序与质性研究结果类似.通过量化研究,证实了所构建理论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正>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或自发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进行锻炼的一种行为方式。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不仅要在文化知识方面优秀,同时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有所提高,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主要在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从某种意义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比体育课所进行的锻炼更重要。体育课更多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则是自觉地锻炼,并在锻炼中寻找乐趣,学校应将体育课与课外体  相似文献   

15.
在普通高校课外活动推行运动处方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是落实健康第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落实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了他们的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和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大学对运动处方不了解,有92%大学生表示对运动处方指导锻炼非常感兴趣。在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原理指导健身的前景是极为广阔。在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原理进行体育锻炼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紧密相关。良好的运动习惯与运动规律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实现全面化发展。本文从学生主体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体育锻炼的外部环境和氛围、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高校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4个维度探究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认知,丰富体育锻炼内容;完善体育锻炼场地器材,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加强体育锻炼科学指导,提升学生运动技能;采用多元创新教育方式,强化体育锻炼意识的措施,以期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健康状况欠佳,他们有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但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人口比例偏低,大部分教师体育锻炼项目单一,多与同事、朋友、家人一起在学校的运动场地参与体育锻炼.工作任务繁重是阻碍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其他如运动兴趣、意志力、同伴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子女教育等对教师参与体育锻炼都有一定影响.要更好地促进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应提高领导"健康投资"理念;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健康与体育锻炼观念;加强教师体育工作管理;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强医务监督,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杨桦 《冰雪运动》2007,29(1):90-92
冬季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在运动后,缺乏对合理饮食及营养补充重要性的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冬季体育锻炼、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补充的必要性,提出了推广合理膳食,科学进行营养补充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风险管理为视角,调查分析健身路径体育锻炼者在锻炼中可能造成的伤害事故的风险因素,提出对健身路径体育锻炼者的风险管理建议。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健身路径体育锻炼者风险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了健身路径体育锻炼者锻炼主要的风险因素及其特征。研究主要意义在于运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探讨全民健身路径体育锻炼者的风险问题,初步构建起全民健身路径体育锻炼者风险事故的识别、评估与应对的理论,为健身路径体育锻炼者的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指导和管理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詹晓东 《新体育》2023,(16):9-11
随着科学技术更新迭代,智能运动穿戴设备成为智能终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可帮助运动个体动态化获取身体数据,方便个体进行自我身体量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锻炼监测方式,将智能运动穿戴应用到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中后,可完善运动反馈机制,帮助教学主体或者学生动态化监管机体的身体状况,继而制定出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方案,改善学生身体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养[1]。本文结合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情况,分析了智能穿戴在体育锻炼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智能运动穿戴应用路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