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行业特色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深入研究地质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实现路径,促进行业特色高校丰富内涵和可持续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保障。随着地质行业的转型发展,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国家发展。这就需要地质行业高校不仅从需求侧进行人才培养,而且要从供给侧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本文基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要求,聚焦地质行业发展需要,从供给侧角度探索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关键及实现途径,为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使命,地域资源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培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特色发展的优势条件,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互动双赢。地方高校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办学特色,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特色育人;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吸取地域文化精髓,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地方高校的战略定位至关重要。区域性特征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地方高校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把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生产力作为学校服务地方的目标,进一步凝练服务地方的特色,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努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有着紧密的联系。民办高校的工科教育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服务社会上要有新的举措,高校的转型也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高校竞争力不强、专业设置带有随意性、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应按服务地方原则、分类发展原则和追求特色原则为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并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措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把自己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高校.开始重视社会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互动价值的分析、互动平台的构建和环境的营造、互动方式的适当选择以及互动机制的建设等,与社会服务形成一个服务于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体,以此推动地方高校在竞争中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上海同济大学与英国埃克塞特(Exeter)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及实践课程设置、理论及实践教学时间比例安排等方面分析了中欧两所代表性高校在地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异同点。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高等学校需要进一步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加大力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高校职能、微观机制与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的三大任务,其目标是人才培养.高校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微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教师在资源配置的规则下进行自主选择,其行为选择要与组织目标要求一致.高校要克服目标设置上的主观随意性,减少行政对高校事务的干扰,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从而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特色性和地地域性是高校差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发展关键在于依托地方旅游业,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武当山地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价值,明确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旅游英语专业建设方案,以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地方及高校优势和特色,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步伐。本文就高校思想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后勤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服务好学校转型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改进和提高学校后勤思想教育工作实际效果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质类科技人才现状调查及培养、成才环境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往往是由国家文化教育宏观环境和培养体系决定的。在通过调查和专家问卷的研究工作,总结出了我国地质科技人才在总量、分布及结构上存在着“六个不足”、“一个不完善”的问题。存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人才培养的宏观环境和国内外地质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地质教育的异同和差距,得出我国地质人才在不同阶段培养成长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良今后地质类科技人才培养成才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根本大计。本文分析了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源质量、科学兴趣、培养质量、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在“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前提下,不断完善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最终,在保证我国地质工程人才市场的前提下,逐步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提升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后劲,真正做到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来年,我国高等地质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桂林理工大学是我国较早创办地质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在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地质专业人才。本文回顾了桂林理工大学50余年的地质教育办学历程,总结了办学的基本经验,谋划了未来学校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体系对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产教融合体系在具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产教融合体系构建的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地质行业院校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特点,以“工学结合”为核心,探索和实践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地质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产教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步入新阶段。职业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深入剖析中高职园林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将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应用于中高职衔接课程模式,重点对教学实施、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课程改革,旨在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创意产业的高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等特征,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形势下,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传统灌输式教育向培养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设计人才为根本。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并且指出了它的战略地位和培养目标。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人才培养质量在规划中的体现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史中关于地质人才素质、人才质量的提法和政策,总结目前地质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提高地质人才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引领、省(部委、行业)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支撑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壮观画面,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各项工作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和危害不容小觑.形式主义衍生官僚主义、助长享乐主义、催生弄虚作假、阻碍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导致教师队伍建设误区和教材建设局面混乱等.形式主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建设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进行了全面深化的教学改革,继续开展"订单式"培养、创新计划实验班培养与第二学士学位培养和国际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开展各级质量工程立项与建设;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建设质量评估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