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紧随着有声书版图的不断扩展,由"喜马拉雅FM"领头的有声书专业运营平台逐渐占据有声出版业的主导地位,但盗版侵权现象却屡屡发生.而传统出版社的有声书平台的开发则较之却显得不尽如人意.出版社具有较为成熟的版权管理运作能力,而有声书专业平台则拥有强大的出版资源,通过两者的自身优势为角度,以版权运作为主要线索,既改善了有声书专业平台的盗版侵权现象及版权运作机制,同时提升了传统出版社的消费市场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溯源美国有声书产业发展历程,归纳总结发展现状,发现美国有声书产业由于有着较长的发展历程,在市场板块划分、商业运营模式构建等方面均已较为成熟完善。尤其在商业模式运营方面,美国有声书产业具有运营模式多样、机制灵活等特点。在新媒体技术不断推广普及的当下,美国有声书产业又有新趋向,智能化成为美国有声书市场争夺的关键点,"有声书+实体书店"是探索未来有声书运营的新渠道,读者关注度培养是未来有声书内容的着力点与商业盈利的挖掘点。  相似文献   

3.
张远帆 《出版广角》2016,(20):23-25
文章通过梳理有声书的发展历程,探究欧美有声书发展的社会动因,归纳有声书产品的内在属性,分析中国的听书传统和发展阶段,希望为起步较晚的中国有声书市场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2017年,“内容变现”“知识付费”这两个关键词在互联网产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近几年,诸多互联网企业在内容和知识服务创新方面创造了奇迹.在众多创新的互联网产品中,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听见所需内容的有声书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可以预见,有声书将成为出版业新的盈利增长点.本文从国内外有声书市场现状、出版社面临的危机及未来如何应对三个方面,浅析国内出版社在有声书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部分出版社在有声书业务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未形成规模化效应.究其原因,如何解决内容生产与产品运营两大层面的问题,以提高有声书业务的经济效益是行业亟须解决的较为普遍的现实难题.文章就此提出建议,供出版社参考:在有声书选题策划方面,重视已有出版资源的再次利用,间接成本可降低很多;对拟用于有声书的内容资源,事先妥善处理好其中难以用声音表达的部分,可避免生产制作时发生出版损失;积极争取作者的支持,商请其不仅同意授权,并且同意采用比较特殊的使用费支付方式;根据产品内容特点,选用合适的制作方式大幅度降低直接成本投入;灵活运用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开展市场营销,努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加市场份额,加速资金回笼.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数字有声书发展势不可挡,成为出版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Libro.fm联合美国的独立书店出售有声书,希望打造一个线上的数字有声书“独立书店”平台,帮助独立书店参与到数字有声书的市场竞争中.本文梳理了Libro.fm与独立书店的具体合作方式,探讨DRM free有声书运营策略的优势,并对平台的商业模式与推广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客户端为代表的网络平台成为用户最大的信息入口,传统的阅读方式让位于屏读.听书成为一种摆脱时间、空间限制,获取知识的便捷方式,有声书成为如同音乐一样的伴随品.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有声书起步早,市场规模庞大.我国的有声书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丰富了图书的版权形态、重绘了图书的市场版图、重构了图书的生产机制并重新定义了用户.在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巨无霸式的聚合音频平台、有声书平台与专业型有声书平台将共生并存,达到动态平衡,有声书在内容生产方面将走向专业、独立,盈利模式将更加多元,精准推送是黏住用户的重要手段,但精准、细分的类目建设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施勇勤  甘露 《出版科学》2018,26(2):96-100
采用案例分析方法,以有声书出版公司懒人听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对我国有声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有侧重地分析和总结懒人听书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从企业管理和版权管理两大方面对懒人听书的管理模式进行梳理分析,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角度对懒人听书的运营模式及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有声书盈利模式、运作管理模式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给全球出版业带来了巨大变化,近年来,有声书又以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性,开始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引领新的阅读潮流.本文旨在对德国有声书市场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描述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有声书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升级,"听书"模式日益受到人们欢迎,有声书也因此迅速成长为数字出版产业中最有潜力的业务领域之一.在美国,除了常见的商业零售和订阅模式,图书馆借阅模式凭借价格和服务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本文以美国图书馆数字资源经销商OverDrive为例,从它的产业链结构、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三大方面分析面向图书馆的有声书借阅模式,总结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图书馆的有声书运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姜泽玮 《出版科学》2021,29(5):31-40
以移动应用"微信读书""微信听书"为中心,围绕"内容""形态""场景""满足"四个角度,对移动新媒体有声书的用户使用现状进行量化与质化结合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声书传播的问题与发展进行讨论.目前移动新媒体有声书传播包含"AI语音—文字有声化""真人语音—口语传播"两种声音与表达形态的对位,用户对二者的使用基本相等;用户收听内容以文学类为首,整体"重文轻理",且内容大多与用户自身职业(专业)无关;夜晚的卧室与白天的家庭起居空间为主要传播场景,"时间管理满足""情感满足""身体满足""知识满足""经济满足"构成有声书用户主要的使用满足.总体来看,内容的有限性、场景的封闭性、传播的交互性和声音的艺术性是移动新媒体有声书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四个重要问题,有声书的发展能否迈入新时代,取决于实践对这四个问题的回应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传统有声书的内容载体、传播方式、营销途径,使其得到全新的发展.当前,有声书在我国正蓬勃发展,市场体系也日益完善.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书平台的升级换代、线上图书馆有声阅读建设的加快,有声书实现了“随时、随性、随地”阅读,其便捷性、趣味性特点不断凸显,深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我们将会迎来一场新时期的阅读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3.
王欢欢 《今传媒》2022,30(2):67-69
随着新媒体移动终端以及5G技术应用的蓬勃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其中有声书、电子书和传统的纸质图书成为文化传播的"三驾马车",特别是被称为"耳朵经济"的有声书成为出版业新的盈利增长点。本文以媒体融合背景下,有声书的发展现状为基础,对有声书转化为纸质图书的前提条件、编辑工作、后期营销等工作环节进行分析,探讨了有声书和纸质图书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20,(4):59-59
阅读可以有很多种样式,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被称为"耳朵经济"的有声书,三种形态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如今,有声书市场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有很大增长潜力。满足公众对优质、多样音频内容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编辑策划和内容创作能力,将是未来的发力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统计,2018年,我国有近三成人有听书习惯,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使有声书成为新的风口。  相似文献   

15.
杨颖 《编辑学刊》2024,(1):36-40
近几年,我国的出版行业在有声书业务探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一些出版社甚至做出了增量,实现了盈利。但是,不得不承认,这门产业在我国尚不成熟,不仅呈现散状式的发展态势,而且经济效益转化率低,要使之发展成为出版社的经济增长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章对有声书现状产生的原因及破解现状的方法提出了几点看法,或可供出版社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有声书自问世迄今已有近90年历史,在有声书的发源地美国,有声书的出版发展与录音技术和音频载体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有声书出版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形成了新的业态和发展趋势.我国有声书出版从美国有声书出版的发展历程中获取了有益的借鉴并正在形成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电子阅读的兴起,有声书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成熟和独立的媒介,是数字出版产品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巴诺网上书店作为巴诺集团在线销售领域的核心,其与实体店面相结合的"鼠标十水泥"的运作模式和准确快捷的物流配送体系已然成为业内诸多企业的经营模板,因而对其有声书平台的研究亦将为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发展现状@@巴诺网上书店的有声书销售平台始建于2009年4月,成立之初平台所提供的有声书总量共计一万余册,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新上架图书、畅销书以及各类经典书目.历经三年的发展,其有声书平台的现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  相似文献   

18.
王刘纯 《出版参考》2016,(11):13-14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出版产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一系列发展问题是出版社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作为教育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更加关注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教育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 数字教育市场发展迅猛,产业运营问题突出 与传统教育机构的教育方式相比,数字教育具有效率高、便捷(打破了时空限制,可碎片化学习)、教学资源丰富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再加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各类数字教育平台迅速兴起,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APP的研发投入、上线后的更新推广、用户黏度的提升,是传统出版社开发APP面临的困局.如何破除困局,把APP研发好、运营好,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成了出版社的一个课题和难题,笔者提出,一定时期内APP的运营不能单纯从经济效益来考量.文章以"译文的书"APP为例,分析了传统出版社研发APP的意义、困局,并提出未来发展期待.  相似文献   

20.
随着AI语音交互和声纹识别等智能技术的发展,AI有声书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人们传统认知上的局限,同时能够弥补真人有声书的不足。文章分析AI有声书相较于真人有声书的价值优势,基于媒介可供性视角提出AI有声书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平台和听众两个维度的信息生产,将听众与真人主播的互动转向听众与虚拟AI主播的互动,进而满足听众在信息生产和社交两方面的可供性需求。听觉文化复兴背景下,AI有声书完全取代真人有声书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