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贵州喀斯特腹心区域生态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黔南州、黔西南州是我国喀斯特腹心地区.该区域不仅生态脆弱且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目前仍然存在着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重任务.而当前关于喀斯特腹心地区生态扶贫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本文从喀斯特腹心地区的生态现状及扶贫特殊性出发,在总结以往扶贫对策成效的基础上提出适应该地区的生态扶贫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南农村贫困地区大多属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十分脆弱,基于环境保护的生态移民尝试有一定成效,但单向度的政策设计往往着眼于眼前利益的调节,忽视了移民的长远发展。教育生态移民充分考虑移民的心理特征和现实诉求,将问题的解决着眼于下一代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行政策设计,通过家庭成员分层式教育移民、企业对家庭接收式移民、村组整体搬迁式移民的多重设计,多途径探讨涵盖西南农村贫困地区移民的中国梦实现的环境修复与构建移民发展的和谐生态。  相似文献   

3.
毕节试验区是西部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度重叠的代表之一,也是贵州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绿色减贫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而推行的一种减贫理念.新形势下,绿色发展引领脱贫攻坚是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将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探析绿色减贫对策,不仅是符合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主题的,也是今后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太行山区受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双重压力的影响而成为典型的贫困地区,如何依托生态经济型产业群的构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一地区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在该地区构建绿色林果产业群、绿色杂粮产业群、生态畜牧产业群、生态旅游产业群、特种资源开发产业群。对于促进当地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类似地区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部是国家社会经济落后区域,是国家贫困县相对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环境最脆弱、生态破坏最严重的区域。本文通过分析西部贫困的特征,认为当前的贫困主要是生态贫困,而且不同地区,贫困诱因不同,扶贫方式单一。针对贫困地区的不同环境特点,建议通过生态移民、生态建设,加大扶贫模式等对策解决生态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的两难选择。作为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重庆市万州区而言,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更具有紧迫性和挑战性。万州区既是国家级贫困城市、重庆市"一圈两翼"中"渝东北翼"的中心城市,又是三峡库区的腹心城市,一方面,发展地区经济,摆脱贫困,实现区域经济的腾飞,是万州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长江水资源环境和沿江水土资源、植物资源等,又是万州区必然的历史使命。用万州区2002—2011年的相关数据来分析万州社会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的关系,既能掌握和理解万州地区生产总值与工业三废之间的关系,又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为万州这样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也能进一步的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类似地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问题往往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需要"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创新扶贫思路和方法,让生态保护成为精准脱贫的新动力。在分析贫困地区生态保护扶贫现实依据的基础上,以新晃侗族自治县为例,提出基于生态保护的精准脱贫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贫困地区的落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贫困地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地域贫困、民族贫困、生态贫困3种类型.贫困地区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文化教育发展滞后,精神贫困严重;市场竞争致使贫困地区边缘化;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设施等相对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实现贫困地区率先发展的主要对策是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贫困区域整体发展;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投入机制;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建立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和农村社保相结合的多层次扶贫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贫困与生态破坏同时并存是西部许多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显著特征,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扩大种植面积,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为了把消除贫困、强区富民与生态的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建立贫困地区的生态经济模式,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以脱贫致富为目标,建立生态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湘西北喀斯特山地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五种模式和相应的对策 .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前发展背景下,基本公共服务是扶贫开发的重要衡量标准、为挟贫开发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以及二者的目标存在一致性等联动关系。但当前贫困县贫困现状及挟贫开发方式和效果具有自身局限性.对基本公共服务有重要影响;贫困县应基于自身在促进扶贫开发和基本公共服务过程中的特殊定位,从选择地区扶贫方式、完善其基本公共服务、整合基本公共服务与扶贫开发等方面的确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从对南疆三地州特困地区的投入和所产生效益的角度出发,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分析了目前这些地区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构建南疆三地州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和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贫困生数量的增长,相应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在重视解决贫困生物质贫困的同时,更应关注这一群体日渐凸显的“精神贫困”问题。通过对贫困生“精神贫困”这一现象进行探讨,着重分析其表现、危害、成因及精神“扶贫”的途径,为全面构建和谐校园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丰裕中的贫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刚 《教学与研究》2005,12(12):30-35
本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无论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还是就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都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的趋势:在经济增长的推动下,当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经济发展、福利水平提高的同时,另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的贫困状况不但没有好转,甚至更加恶化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原本是为了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却成了导致新的贫困产生的原因。这一趋势作用的结果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贫富鸿沟日益相对、有时甚至绝对地加剧了。这种丰裕中的贫困是在过去世界贫困的历史上从来都不曾发生过的现象,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反贫减贫、构建和谐社会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贫困成因是多方面的,资源禀赋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人力资源不足、价值观念落后等都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而城乡割裂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所有原因中的主导因素,如果能够放开户籍制度,促进劳动要素的流通和转移,赋予贫困地区农民以更多的发展的机会和权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根本动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农村扶贫政策及其实施效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梳理学者关于我国的贫困特征、扶贫模式、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理论研究的不足制约了研究质量,关于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价值取向的研究是扶贫政策研究的薄弱环节,如何在农村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中体现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使公共政策的价值理念更好的引导农村扶贫工作,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致力于消除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贫困仍然存在,返贫困现象还相当严重。由于制度的缺失与缺陷,农村还存在因病返贫、因教返贫、因灾返贫、因育返贫和因失返贫等问题。要缓解直至消除农村贫困和返贫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十堰市农村致贫因素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堰地处秦巴贫困带,所辖五县一市均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经过长期扶贫开发,十堰市农村贫困落后面貌有了明显改善,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等一些传统致贫因素得到有效缓解。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致贫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十堰市农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七种类型:生存环境致贫型、工程影响致贫型、自然灾害致贫型、市场风险致贫型、文化智力低致贫型、病残致贫型、因教致贫型。解决十堰的贫困问题,必须从十堰实际出发,依据当前致贫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扎实有效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9.
贫困高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获学校贫困补助的学生57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52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理表和自编教师评价问卷对贫困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为高中贫困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贫困生SCL-90量表测量的总分、躯体化水平、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各因子分显高于非贫困生;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贫困生普遍得分低于非贫困生;3)贫困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结论:1)高中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关注;2)应提高贫困学生对社会支持的感受性和对支持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点面结合,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对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其他院校贫困生,女生、文科专业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某种一致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丧失等。维护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应从多渠道"扶贫帮困",减少因经济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问题;矫正贫困生对社会现象的错误认识,端正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现实;培养集体,营造氛围,融洽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