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对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SINPD)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以智力资本影响为分析视角,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得到包括智力资本在内的影响SINPD的五个主因素: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SINPD的管理、企业间信任与承诺.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识别出企业的关系资本、SINPD的管理、企业间信任与承诺是SINPD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不仅能够推动SINPD在我国的研究,而且对企业有效实施SINPD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志伟  陈莹  吴宜真 《科研管理》2013,34(11):69-77
本文通过建立中介模型,实证分析了联盟企业间关系公平性对关系承诺的影响,并探讨了企业间信任的中介作用。论文以江苏230家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量表收集数据,并使用层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间合作关系中存在着关系公平性对关系承诺的影响路径。其中,分配公平性直接促进企业间情感承诺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才能信任对情感承诺产生间接影响;程序公平性主要通过才能信任这一中介变量对情感承诺实施正向影响;互动公平性可以降低企业间的计算承诺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企业间的仁善信任水平,间接对计算承诺产生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间信任是促进知识转移和创新的重要因素。双元创新反应了企业平衡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能力。但企业间信任是否能够带来更多的企业双元创新,尚有待证实。本文基于湖北省60个高新技术产业群内的115家企业信息,探讨了企业间信任与双元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间信任并不能显著影响双元创新,只有在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较多的冗余资源和充足的人力资本条件下,企业间信任对双元创新才会显示出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FO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筠  刘伟  李随成 《科研管理》2011,32(1):35-44
    摘要:以我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企业社会资本是否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维社会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企业间合作、产学研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认知维社会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认知维社会资本通过企业间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企业间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企业间合作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旭梅  陈伟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65-1874
 以供应链企业间知识交易为视角,构建了信任、关系承诺、知识交易与合作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256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对关系承诺、知识交易与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承诺对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对知识交易的影响并不显著;知识交易对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告诉企业管理者,不仅要重视供应链企业间高水平信任与关系承诺的建立,而且要通过加强知识交易以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与转移,从而实现供应链合作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服务公民采纳模型及实证研究/FO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骁  季绍波  仲秋雁 《科研管理》2011,32(1):129-136
    摘要:提高公民对电子政务服务的采纳意向是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探查我国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向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了电子政务服务公民采纳模型,并通过问卷方式采集了630个有效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优势和相容性、自我效能在三个服务层次上对公民采纳意向均有显著影响;认知度、对政府的信任和感知信任分别在基本信息、信息交流、事务处理服务层上对公民的采纳意向产生显著影响。(2)感知信任的三个前因分别为:对互联网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间关系的不稳定严重削弱创新输出。本文研究技术创新网络惯例不同维度通过信任对关系稳定的影响,并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对290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技术创新网络中,合作创新行为默契正向影响关系稳定,适度的创新网络规范共识促进了企业间的关系稳定;合作创新行为默契有利于情感信任的提高,创新网络规范共识有利于信任水平的提高;信任在技术创新网络惯例与关系稳定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展军  江旭 《科学学研究》2011,29(2):257-267
 研究企业家导向对企业从关键合作企业处知识获取的影响,并关注企业间社会资本的三个具体维度——网络连接、关系信任和共享愿景——对企业家导向和企业间知识获取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利用122家企业样本数据,采用多阶段线性回归法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导向倒U影响企业间知识获取;企业间网络连接、关系信任和共享愿景均以这样的方式分别调节企业家导向与企业间知识获取之间的倒U关系:相比于低水平时,高水平的网络连接、关系信任以及共享愿景使不同水平的企业家导向均更有利于企业间知识获取,并且高水平的企业家导向比低水平和中等水平的企业家导向更有利于企业间知识获取。  相似文献   

9.
谭维佳 《科研管理》2021,42(12):29-35
    产业集群在加剧企业间竞争的同时,也会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合作可以带来生产、交易、营销、创新等综合成本的降低,进而提升企业甚至产业集群整体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内部的竞合关系是产业集群的核心价值,也是产业集群间竞争优于企业间竞争的根本所在。但是信息不对称、产业发展阶段、外部竞争环境等因素,都影响着企业合作与否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方面,由于知识的客观溢出以及“学习竞赛”带来的机会主义风险存在,市场自发的合作信任往往是不足或者缺失的,这就需要依靠市场和政府以外,第三方机构——产业集群促进机构的中介作用。是产业集群促进机构的理想选择。本文以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促进机构的角色为例,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方法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间竞合战略选择做研究。研究发现:科研机构/大学作为产业集群的促进机构,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培育过程中可以在提高异质化程度、建立信任机制、支持创新活动方面挥发直接作用或者中介功能。进而,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识别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影响因素是提高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管理效率的关键.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影响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的关键因素,并以此建立了影响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效果的理论模型.以174例制造业供应链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间合作关系、产品技术知识壁垒、激励机制完善程度对供应链产品创新协同效应和产品创新绩效均产生显著影响,而企业间创新资源强度、企业间相容水平和协同产品创新平台对供应链产品创新协同效应存在显著影响,但对产品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Robert K. Perrons   《Research Policy》2009,38(8):1300-1312
A small group of companies including Intel, Microsoft, and Cisco have used “platform leadership” with great effect as a means for driving innovation and accelerating market growth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industries. Prior research in this area emphasizes that trus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success of this strategy. However, many of the categorizations of trust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tend to ignore or undervalue the fact that trust and power are often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and that the coercion of weaker partners is sometimes misdiagnosed as collaboration. In this paper, I use case study data focusing on Intel's shift from ceramic/wire-bonded packaging to organic/C4 packaging to characteri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l and its suppliers, and to determine if these links are based on power in addition to trust.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Intel's platform leadership strategy is built on a balance of both trust and a relatively benevolent form of power that is exemplified by the company's “open kimono” principle, through which Intel insists that suppliers share detailed financial data and highly proprietary technical information to achieve mutually advantageous objectives. By explaining more completely the nature of these inter-firm linkages, this paper usefully exte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platform leadership is maintained by Intel, and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showing how trust and power can be used simultaneously within an inter-firm relationship in a way that benefits all of the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2.
Inter-firm social links are always helpful to establish mutual trust for further cooperation, and inter-firm knowledge exchange stress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in a technological field. This study first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networks that are constructed by different exchanged resources, and further explores how a firm’s embedded local cluster resources and the brokerages’ roles in different inter-firm networks shape a firm’s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technical knowledge field. To construct inter-firm networks, we survey all members in the Taiwan Fastener Industry Association, collecting 87 valid samples for a 67% response rate. We use QAP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 regression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networks, including social network (SN), information network (IN), and knowledge network (KN). We execute a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of cluster resources and cross-regional brokering roles in SN and IN for gaining a higher position in technical KN. The results first show that the ties in SN and IN help establish cooperative partnerships in exchanging technical knowledge. Second, local cluster resourc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riving firms to gain a higher position in KN. Third, to have a leading role in KN, the brokerage roles in IN seem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brokerages in SN. In particular, cross-regional brokerage roles (e.g., liaison) in IN strengthen their position in KN.  相似文献   

13.
洪勇  康宇航 《科研管理》2012,33(7):81-87
专利间的引用关系是研究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分析技术知识的流动提供了客观的测度依据。本研究以专利引文作为衡量技术溢出的途径,从当前特定技术领域内企业间技术溢出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内容和结果表达上入手,提出了专利互引、专利他引和专利自引3种专利引文形式在企业间技术溢出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创新性地引入可视化概念,构建了基于专利引文的企业间技术溢出研究框架与方法体系。并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对该领域组群层面和个体层面的企业间技术溢出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视化分析,以图为技术创新实践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李倩  王艳平  刘效广 《软科学》2009,23(12):108-112
通过对101家高新技术企业的2239名员工问卷调查,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高管信任程度越高,员工的离职倾向越低;组织承诺越高,员工的离职倾向越低,高管信任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通过组织承诺的部分中介作用来实现。该结果说明:高管信任对员工离职倾向具有重要影响,组织承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的不断演进,并伴随着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组织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战略价值的组织形式,是不同于市场和企业组织的网络治理形式,同时它也被视为一种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顾客要求,传统的企业组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企业间组织则是解决组织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有效战略之一。分析了企业组织间的信任机制,以及在信任的基础上,企业组织之间得以交流、学习、合作,最终达到企业组织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对企业高端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构建了在企业高端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SROE分析模型,采用因果树分析法找出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影响因素并从静态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SD)仿真模型,从动态角度对其进行弹性分析与灵敏度分析并观察关键影响因素对提升技术变迁能力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技术改进能力、R&D经费投入、城市化水平、团队协作等因素较其他因素来说重要程度高且对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短时期内,各因素内对技术变迁能力的提升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任的缺位是制约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探讨消费者信任的决定要素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意愿,对于指导业界制定正确的消费者信任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无网络购物经验消费者初始信任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与有网络购物经验消费者的持续信任形成和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分别建立了两类消费者的网络信任模型。基于B2C和C2C网站消费者的大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和相应的一系列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信任的形成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无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基于对卖家声誉、网站安全性和网站易用性等反映客体(卖家和网站)特征的因素的感知,判断是否应当信任卖家;有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则更依赖对商家响应能力和联系沟通水平等反映双方互动特征的因素的体验,判断是否应当继续信任卖家。(2)两类信任的作用机制相似。不论是网络初始信任还是网络持续信任,都决定了消费者的信息提供意愿和网上购物意愿,并且网上购物意愿与信息提供意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B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蓉 《未来与发展》2010,31(6):55-58
信任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在线公司本身、公司网站、消费者个体特征、电子商务环境等角度分析了B2C电子商务环境下信任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B2C电子商务信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