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美学是以建筑为研究对象的艺术美学分支,作为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城市综合体具有美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往以城市综合体为对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商业角度,而忽视了城市综合体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文章从城市综合体各功能分区及分区之间联系入手,结合建筑美学的艺术审美角度,对城市综合体所折射出的艺术美作深入剖析,从审美的角度揭示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意义和发展中不应忽视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越 《陕西教育》2009,(11):120-120
本文从城市综合体建筑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基本特点并归纳了形态空间的类型和组成.综合体建筑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是创造良好购物空间环境的关键.综合体建筑从功能组织和设计上体现了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创造了集约化、合理化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庞大的商业综合体、超级摩天大厦以及立体化交通枢纽急剧增多,城市空间的复杂性日趋凸显,建设和完善具有城市意蕴的标识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极其必要的。文章结合目前中国城市空间环境标识规划的现状,以研究标识规划中的基本视点为视角,阐述将标识与环境进行系统性规划整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互联网+城市商业综合体”正创造着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新格局.传统城市商业综合体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整合化等新的市场特征,通过“互联网+”创新技术的导入,传统城市商业综合体可以从商铺定位、产品设计、营销、支付方式、售后和其它配套领域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时代,空间成为消费的对象,城市的休闲气质与休闲旅游空间的生产密切相关。在阐述消费时代城市空间特征和消费特征基础上,探讨了城市休闲旅游空间的生产途径。认为城市要建设旅游综合体,使景区观光和社区休闲完美结合;建设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城市名片;多向度休闲体验空间设计,构建城市空间的休闲气质;拓展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空间,塑造更具活力的城市休闲气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地方性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 ,高层综合体建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了高层综合体建筑的交通功能组织 ,并对其交通设计作了概念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均已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在当今城市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等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城市地下空间的优越性逐渐展现出来:扩大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改善城市环境.当城市地下空间不再单纯局限于人防功能时,人们对其景观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对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以期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交通经济带是一种依托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的独特空间地域综合体,它是融合了人口、产业、城镇、物流、信息的空间地域综合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交通经济带得到了迅速发展.建设交通经济带是推动福建海西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心规划中高层综合体建筑的交通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高层综合体建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了高层综合体建筑的交通功能组织,并对其交通设计作了概念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目前商业步行街户外环境设计同质化严重、网络电商对实体空间消费行为产生冲击而导致步行街走上衰退道路等问题,本文论述了消费者实体空间消费行为与商业步行街户外环境设计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强调了商业步行街户外空间设计时应遵循商业规律、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消费行为对步行街设计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合肥实际案例,提出调研分析方法,为以后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宁夏教育》2009,(11):40-41
上海世博会永久性标志建筑之——上海世博轴的主体结构建成。世博轴是一个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跨越4条城市道路,联系5个街区,是世博园区内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连接着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和演艺中心。世博轴包括地上及地下综合体,由二层地下空间、地面层、10米高架平台、屋顶索膜结构及阳光谷结构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生产用地与生态用地矛盾尖锐,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城市土地资源制约下,建设单一绿地城市空间粗放利用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城市街头公园利用率,展开城市街头公园复合功能设计是形式所趋,文章从土地利用最佳使用原则出发,归类其特征;以公园复合功能典型特点为依据,组织设计;以合肥庐阳区森景公园景观规划为实例,在城市土地利用最佳使用原则下对城市街头公园复合功能设计研究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13.
1.开放的功能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即功能性。这种功能的满足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种持续性的动态满足。现代商业步行街环境“在布局形态上,从商业干道发展到全封闭或半封闭的步行街,从自发形成的商业街坊发展到多功能岛式步行商业街,从单一平面的商业购物环境发展到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立体化巨型商业综合体,从地面型步行区发展到第二层平面系统的步行天桥商业和地下商业街…”(引自《国外城市中心区商业区与步行街》第1页),这一发展过程揭示了这样的三个功能设计上的基本原则,即多向发展、多功能转换和立体的步行…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的日趋复杂,使人们对公共环境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实现导向信息无障碍识别,帮助人们在陌生环境中自如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公园是城市空间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无障碍导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具体分析公园导向信息无障碍识别与设计的基本要素、环境文化传达、人文关怀之间的关联。针对合肥逍遥津公园导向设计存在的识别问题,提出加强整体系统化,加强设计表现规范化、清晰化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户外广告与城市开放空间两者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空间、景观特征等要素出发,本着探索户外广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外环高速路内蜀山区、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经开区以及建设中滨湖新区的户外广告现状进行调查,对户外广告与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相协调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城市的户外广告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烘托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内涵.  相似文献   

16.
运用区位商和纳尔逊等城市职能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城市职能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2009—2018年安徽省金融、商业、房地产、交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工业、建筑业发展迅速,职能规模、职能强度不断增强。工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具体分析工业职能发现:2009—2018年安徽省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城市产业分工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针对将合肥打造成长三角西翼中心城市的区域政策导向.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盛果与中心城市发展的实践经验,运用宴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经济体量和城市特色,通过对合肥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潜在条件与增长潜力的研究,得出结论:合吧应优化空间布局,善用自身优势,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力,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全力建设长三角西翼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群圈化发展思路,分析大合肥在长江流域、皖江城市带以及合肥经济圈等不同层次空间定位,针对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城市空间蔓延、县域无序竞争等问题,研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对空间定位的支撑作用,分析构建“拉力”系统,设定城市有效服务边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张声远 《考试周刊》2010,(52):44-45
广场作为城市的智能空间,提供人们集散、交通、集会、仪式、游憩、商业买卖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广场,因为城市广场既是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又是城市整体形象及外貌的客观反映。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是人类向往的居住胜境。城市广场因为增加了水元素的内容,不但活跃了广场的气氛,而且丰富了广场的空间层次。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的变化,对其沿线商业的分布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广济南路站点周边商业变迁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轨道交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推动作用,期望对城市未来轨道交通的建设、商业空间的营造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将两者共同发展为城市的商业综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