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讲过:“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数学教学就是思维活动的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蹈更重要.”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研究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本文就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徐振国 《物理教师》2004,25(9):9-12
我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不会提出问题.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问’,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现在,国家新制订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在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研究性课题中都把“学会提出问题”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因此,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应江 《考试周刊》2013,(76):138-138
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们在教学中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领悟能力.是基础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作者认为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设计课堂问题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教师获得教学反馈、调控教学手段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明确每一个提问的目的.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才能使课堂的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设计问题呢?笔者以化学课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物理课程标准》指山:“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山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是最重要的物理学习活动.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而。因此这也必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点。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杨丙庆 《考试周刊》2012,(77):157-15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课堂提问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适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想学习,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受激反馈、教师再作反应的一个互动过程.好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自身的《等腰三角形》教学案例就如阿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简要分析.内容切合教学实际,想必对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云 《学周刊C版》2014,(2):79-79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发展的体现.是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曹仲娟 《考试周刊》2009,(34):180-180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以及所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物理教学可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要培养这些能力,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就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立体几何教学中,怎样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猜想能力,这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笔者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教学进行了尝试,觉得很有意义,现将其教学过程(略去了详细的教学细节)介绍于下,敬请同行批评指正.一、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那种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应用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本节课一开始,教师提出问题有一块木料(如图1),已知棱BC平行于面A’C’,要…  相似文献   

13.
李敬 《学周刊C版》2014,(5):78-79
物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科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物理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能够使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针对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往往是围绕大量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中的“问题串”分为三个方面:教师的问题串——学生的活动串——师生间的反馈串,为了课堂教学能顺利达到预定目标,教师设计问题串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设计问题串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关键.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问题串呢?下面笔者就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教学片断来谈谈有效问题串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的之一.应用题是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层面.现行教材特别增添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的内容,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增加和更新.下面,本人就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问题意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望。那么.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去强化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问题教学中注重学生养成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使他们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对此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创新源于问题,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或理论中发现了问题,进而引发人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显著特点.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也更重要.笔者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改进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调查我院的口语教学现状开始,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尊重语言教学规律.创设课内外口语练习环境。尽量使学生英语学习过程活动化.活动过程交际化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成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穿行,积极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