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湖南省长沙市一位父亲来信说:我儿子11岁,学习成绩还行,就是听不得批评,犯了错还跟你顶嘴,气得我直想揍他。不知用什么办法才能使他心服口服。答:批评,是一种负强化。它可以使孩子认识到什么是不能做的,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但如果一发现孩子犯错就心急,一心急批评就容易过火,那孩子就越反感。所以,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方法,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下面几点建议供你参考。1.要尊重孩子,不要居高临下“。说,究竟怎么回事?“”我看你也改不了了,没出息的东西!”这样态度粗暴、言语尖刻,是最容易伤害孩子自尊的。另外,也不要当众令孩子认错道歉,…  相似文献   

2.
兰兰 《家庭教育》2014,(12):20-20
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犯错,也害怕犯错后父母的批评和责怪。父母们常说:“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但是不是真的不要紧?当自己的孩子做错事,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心平气和地面对呢?本期,我们就请浙江省金华市西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谈谈这个话题,看看他们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他们的错误的吧!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孩子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孩子犯错后家长千万不要揪住不放,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因此,有一句名言说得很好:上帝绝不会惩罚犯错误的孩子。然而,对于这个普通常识,许多家长却并不理会,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常常批评说:你怎么又做错了?前两天做错的事怎么还不记着?这些家长每每抓住孩子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需要表扬的,但这不意味着当孩子犯错时,就不给予批评。但是批评孩子时,如果一味地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那么往往事与愿违。批评孩子还是要讲究策略的,所以家长要学会一些批评孩子的技巧。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一是低声。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二是沉默。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  相似文献   

5.
现在人们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难道批评不可以“绿色”吗?回顾、反思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但由于年龄还小,缺乏意志力和自制力,他们往往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过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做老师的一不必要大惊小怪,二更不要大做文章。小学生需要更多的是赞赏,但也需要批评。关键是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教师是选择责难和声色俱厉的批评方式,还是选择启发和严而不厉的“绿色的批评”方式,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后者。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五种“绿色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6.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略显虚伪。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7.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让自己感到"头痛"的孩子.然而,作为教师,不要轻易地为这些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可以试着给孩子"找"一个犯错的理由.你会发现,在你的帮助下.这些孩子会慢慢地变得"可爱"起来.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帮他改正错误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帮他找一个犯错的理由呢?其实,给孩子"找"一个犯错的理由,并不是为孩子的错误开脱,更不是有意寻找老师或家长的所谓"不是".因为,只有帮孩子找到了犯错的理由,才能帮助他真正认识犯错的根源,进而使之逐步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8.
<正>上课时,我们时常会发现孩子们总是有意无意"扰乱"自己设计好的教学秩序,而我们的态度要么是一味地大声斥责,要么是充耳不闻。不能给学生一个圆满的答复,弄得孩子不知所措,影响了课程进展,在孩子心里留下了阴影。静下心来细想,觉得真对不住孩子,但事已过,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其实,在处理这些课堂问题时,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能摆正自己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对待。一、学会点拨、引导当学生犯错时,不管他是有意或无意,我们不能凶神恶煞地斥责,也不能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样学生会对你的形象大打折扣,甚  相似文献   

9.
批评的艺术     
正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家长在其犯错时就要批评。你知道如何批评孩子,在什么样的场合批评孩子,批评需要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孩子"挨批"后如何应对其情绪上的起伏吗?批评,是每个家长都该学会的一门艺术。批评要照顾面子,也要照顾"里子"事例一:"考虑孩子的面子,我不在外面批评她。"苏苏和妈妈受邀参加同班小朋友文文的  相似文献   

10.
奖励的学问     
奖励虽然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方法,但用不好也有副作用,因此应注意:一、奖励要注意方向性。奖励孩子一定要掌握好方向,不要为奖奖励。我们奖励孩子决不只因  相似文献   

11.
充足的爱。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妈妈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许多糟糕的开始都是由不敢坚持做自己开始的。但不要怕犯错,犯错永远都不是一件大事情。可有一件事情你要记住:学会用正确的方法面对自己的错。今天给你讲讲我抽烟的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亲爱的孩子。1983年,十九岁的那一年,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我们宿舍里有八个同班同学,其中有两个是瘾君子。他们有一个习惯,掏出香烟的时候总喜欢“打一圈”,也就是每个人都送一支。  相似文献   

13.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学生却总是无数次地重犯。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因为我们真诚的态度孩子并不领情,在孩子眼里那些泛泛的说教只不过是师生之间的“训话”.他们最多和老师也只有“是”或“不是”的简单交流.而且这些简单的“是”与“不是”的回答还是被迫的.所以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和孩子心与心的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父母亲教养态度的不当。管教孩子时,必须维持一贯的作风,贯彻原则不能动摇。如果孩子重复犯错,就应受批评,假如父母再次原谅了他,那如何使孩子学到教训、成龙成凤呢?当孩子有求于父母时,父母勉为其难地答应:“只允许这一次,下不为例。”或“好吧,好吧,但下次不准。”这种对孩子让步的情形,特别会使孩子变得任性。虽然父母说“只这一次”,但可能不久他们又会像这次一样,或者明天也会像今天这样,如此,想使孩子确实遵守规定的事,就比较困难了。因此,绝不能轻易让步于孩子。一般来说,父母所规定的事,孩子们很少…  相似文献   

15.
孩子和同伴交往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分享。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觉得自己的孩子“抠门儿”。而我们这些爱面子的家长往往会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勒令孩子:“把你的汽车给小伙伴玩一会儿,别那么小气。”当孩子用“生命”捍卫自己的玩具时,  相似文献   

16.
新好爸爸     
在子女心目中的好父亲,要能多分一些时间和孩子相处;不要在自己内心焦虑时骂人,即使盛怒时也不要出手打人;对子女不要有太高的期待,等待子女的成果时要有耐心,因为孩子不会一下子变好;孩子犯错时,不  相似文献   

17.
批评孩子时,不安有伤害他自尊的语言。批评孩子时,不要感情用事。批评孩子时,不要使用恐吓性的言语。批评孩子时,要直接明确,不要讽刺挖苦。批评孩子时,要学会先扬后抑。批评孩子时,要做到及时批评,当场处理。批评孩子时,不要跟孩子较真。批评孩子时,应该让孩子进行纵向(比过去)的比较而不是横向(比别人)的。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都期待他人的肯定和关注。孩子尤其如此,包括后进生。同时我也认为,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总会犯错。就像花木,总需要园丁修修剪剪,才能长得更加茁壮。所以作为教师,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要孩子一犯错就雷霆万钧;同时,不要期望教育“一步到位”,有时孩子同一个错误会反复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耐心。  相似文献   

19.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宽容的困惑     
正我们都知道,应该用宽容之心对待犯错的学生。可是,如果你面对的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偷窃学生,一次次宽容,却换来一次次失望,那么,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宽容下去?自从走上三尺讲台,前辈们嘱咐最多的就是要全身心地去爱孩子,用宽容的心对待孩子犯的错。从教十余年来,我一直牢记教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爱和宽容对待每一位孩子,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怕自己小小的失误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可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困惑,宽容,使孩子变本加厉,更让我手足无措。我们班的数学教师严老师,跟学生们打得一片火热,相处得非常融洽。因为有身孕,宿舍离教室也非常远,平时她喜欢叫我们班的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