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倡导者塞利格曼第一次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并纳入资本的范畴,极大地开阔了研究者的视野。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复杂严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就业的关系日益受人关注。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西3所高校大四学生共1300人,通过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测量,结果表明,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上得分更高,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就业机会大学生在事务型心理资本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事务型心理资本对其就业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可根据事务型心理资本维度设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干预的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机会,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心理资本是个人积极就业心态和夯实就业能力的内在推动力量。本文通过对475名"90后"大学生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在学习层次、学习成绩、学生干部、实习经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存量对其就业过程以及就业结果皆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大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资本提升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面对这转折点,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诸多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枢纽和桥梁.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从"新"开始,全"程"服务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活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形成成熟的就业心理,迈出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正逐渐失去原有的光环,加之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以一种怎样的心理去面对就业成为值得调查和分析的问题。本文结合大学生心理调查情况,对如何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重重困难,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所以就造成了毕业生过多与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矛盾局面,从而导致一些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种种心理误区。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分析其不良的就业心态产生的原因,以及大学生如何调试自己的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6.
耿刚 《文教资料》2009,(5):210-21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从"精英"向"大众化"转变,但随之而来的也包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等问题凸显,这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然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并且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也变得复杂多样,尤其是农村大学生.他们是特殊的一类群体,他们的就业心理更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这类特殊群体就业心理的分析,查找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为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提升女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应对就业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心理压力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女大学生自身主观消极方面的.挖掘女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潜能,提升其心理资本,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是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切实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实现女大学生就业"自救"的最终落脚点和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当前大学生因就业困境而引发的就业心理危机日益凸显,成为了高校和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文章从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就业心理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度归因,并提出了社会为毕业生减压是前提,学校有效进行就业心理疏导是途径,毕业生自身心理调适是根本,家庭宽容对待就业现状是保障的全方位干预调适预警体系作为应对之策,通过调动毕业生周围的所有因素激发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和恢复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化"被动"为"主动",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转"危"为"机",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心理“四化”辅导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心理问题,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四化"辅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认识就业误区,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合理就业。  相似文献   

10.
"双性化人格"概念的提出,是一种可培养、最健康的心理模式,对提升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女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与成就动机有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高校应在"双性化人格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女生就业心理辅导,突出就业心理调适;鼓励女生在与异性竞争、合作中进行学习异性的性格优势。同时,高校应通过开设女性教育课程、举办成功女性讲坛等方式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家庭、婚恋观来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是青年毕业生队伍中的主力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作用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对"90后"大学生存在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从优化就业外在环境、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加强个体认知引导和加强心理调适能力训练四个方面有效缓解"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运用自制问卷,对昭通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心理总体上是客观积极的,但也存在着职业选择单一以及面对就业"性别门槛"的自卑的心理倾向,且本科学生与专科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回顾了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资本研究视角,同时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心理资本的干预和开发模型,以便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一个主要障碍,而就业能力不足与心理资本的欠缺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缺乏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择业、求职、就业均会受到消极影响。为了开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高校应构建基于"全人教育"的校园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帮助大学生设立有效目标,丰富大学生的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15.
康颖  朱枫 《文教资料》2007,(30):189-190
近几年,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加剧、就业周期延长、就业质量逐年下降,致使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心理危机。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了就业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建立"学校—班级—公寓"的"三位一体"的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党团组织将干预进行到公寓"的服务体系的干预对策,形成高师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新模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从众心理和矛盾心理。并对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大学自身因素进行挖掘,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肖朵 《快乐阅读》2011,(10):35-36
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较重的心理压力。应该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从思想上端正大学生就业心理,做好就业心理准备,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8.
随机抽选42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的心理资本与就业质量,分析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质量的相关性,评估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质量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心理资本高的大学生,普遍就业质量越高;心理资本中的自信、韧性等指标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水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为高校高度注重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累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稳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与调整的研究,有利于寻找适当的方法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心理压力.文章重点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偏差以及大学生如何来调整就业心理,从而为即将择业、就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较重的心理压力。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从思想上端正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大学生正确释放就业压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早日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