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电影成为不可忽视的跨文化交际手段之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这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是影响外国观众接受中国电影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文化要素翻译是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以徐克执导的《狄仁杰》系列电影中法译字幕为对比语料,分析译者在翻译中国电影的文化要素时所采取的策略,以期为中国电影外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电影作为一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文化传播形式,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这种特殊的文化交流需借助电影字幕的力量来实现。因此,优秀的电影字幕不仅要让观众明白电影的内容,还需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本文选取2021年上映的英文动画电影《夏日友晴天》为研究对象,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其英文字幕的翻译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具体实例展示译者如何运用音译、意译、增译等翻译策略将原字幕中的人名、称谓以及词句进行合理翻译,使其更符合儿童观众的期待视界。  相似文献   

3.
石兰 《海外英语》2012,(18):168-170
喜剧类影片字幕翻译常面临归化与异化之争,直译与意译之争,尤其是近年来的网络热词争议,应从一个新视角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接受美学认为,字幕翻译应以观众的审美为核心,译者应充分实现与源文作者及观众的视域融合,发挥译者主体性。目的论不仅强调目的性,还主张连贯性与忠实性,即应注意译文语境和译者主体性应有"度"。二者结合研究可得出喜剧字幕翻译应遵循简洁、连贯性与期待视域并重以及译者主体性与忠实性结合的策略。并以引起译界讨论热潮的喜剧《黑衣人3》的字幕翻译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赵蕙 《文教资料》2010,(10):57-58
电影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它对各国之间的电影文化交流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本文指出电影字幕翻译必须根据电影字幕翻译口语化、口型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大众化的特点,以译语观众为中心.着重强调电影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启发译者使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决定字幕最终呈现的样子,以及影响整部电影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电影语言和字幕语言的特点入手,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景语境概念,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指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电影字幕译者要参照由电影画面组成的情景语境对原语进行缩减,使观众尽可能获得与原语观众对等的观影效果。  相似文献   

6.
字幕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在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转换问题必须引起译者的高度重视.有效而生动的字幕翻译有助于观众了解和感受英文电影中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笔者通过对大量优秀汉译字幕的研究,总结出若干处理英汉字幕翻译中跨文化因素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影视字幕的形式和文本制约使字幕翻译有别于普通文学、科技翻译,在限制译者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再创造空间。强调读者和文本中心地位的接受理论对字幕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张弛有一定的解释力。字幕译者应时刻注意把握观众的期待视野,而不能以字幕的限制性为由随意扩大自身张力。  相似文献   

8.
谢锦芳 《考试周刊》2009,(24):34-36
字幕翻译既具有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字幕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此外,字幕翻译还受观众的接受程度和文化因素的制约。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电影字幕的译者必须充分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并且采取的策略必须以观众为中心,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减少文化差距。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电影字幕,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媒介,译者应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叛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但是,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发挥有得有失,一方面可能对观众的期待视野做出正确预期,达到视域融合的最佳状态,使译作更加出彩;另一方面可能受到电影的特殊性和审美距离的影响,不为观众所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只有既保证创造性的发挥,又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其译作才能真正被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刘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135+137-135,137
电影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渠道和形式,字幕翻译是沟通影片和观众的桥梁.近年来,我国电影字幕翻译逐渐呈现出大众化、娱乐化、本土亿的发展趋势,“接地气”的翻译蹿红荧幕.“接地气”的翻译能否忠实地传达影片的内容与特点,能否延续影片的经其性,仍需译者与观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领域。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老友记》字幕的翻译,分析如何在字幕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使译入语观众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同时了解译语国社会文化生活,并且研究能够传递等值效果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播交流的国际化背景下,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不仅影响信息传播的流量和走向,更是沟通文化的桥梁。为了确保对外宣传的传播效果,翻译工作者要坚持以传播文化和传达信息为己任,发挥传播者在信息选择、观点表达、流量控制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兼顾受者的文化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把受众"可接受性"置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余洋 《海外英语》2012,(3):160-162
哥特式电影不仅仅渲染恐怖和神秘色彩,它有着对社会和复杂人性深度的剖析与思考,其表现力往往要超越一般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学习角度来看,尤其对于字幕翻译者或者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挑战和促进。分析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归纳了哥特式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并将经典影片《小岛惊魂》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关联理论对该类型影片字幕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为了实现跨文化影片预期的交际效果,字幕翻译应该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指导,呈现给观众最佳的关联效果,搭建哥特式影片与观众心理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如何使影视字幕翻译能够顺利地被目标语观众接受,以期达到与原语观众类似的观看效果;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图像的制约,在影视字幕翻译中要大量使用缩略法。缩减法在翻译中可分为三种:压缩性意译(reductive paraphrasing)、简化(simplification)和删除(deletion)。  相似文献   

15.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翻译行为。根据不同的影视风格,译者应该始终以目的语观众为核心,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肖申克的救赎》的字幕翻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译者通过恰到好处的增译、减译和归化策略,对这部影片的字幕进行了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视角下的华语古装片英文字幕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装大片是近年来华语电影市场的主流影片,这类影片相当重视海外发行,因此影片英文字幕的优劣至关重要。文章从目的论角度探讨影响此类影片英文字幕翻译活动的两个因素:导演的拍摄意图和观众的观看预期。  相似文献   

17.
张晓娟 《海外英语》2012,(4):172-174
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将最佳关联原则作为字幕翻译的根据和评价标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译者的责任是在体会源文意图和评估观众认知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字幕信息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翻译,使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该文以电影《阿凡达》的汉译字幕为例对此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电影,是一种具有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的文化形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英语影视的进入推动了我国影视翻译的发展。本文对字幕翻译做了简要的概述,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对电影《饥饿游戏》中的经典片段的字幕翻译进行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功能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认为不能过分强调目的论,应当考虑篇际和篇内连贯以及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作者认为电影片名是操作型文本,要实现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目的,译者可以把电影汉语译名的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感染功能看作翻译纲要,这可以给译者直接明确的指导。同时,译者在翻译时应当以目标语对象(中国观众)为中心,尽量到考虑到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心理预期和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翻译文本根据其具体的内容、题材、体裁以及译入语受众群等等的不同,对于翻译的忠诚度要求也会有所不同,而且不能只是简单地分为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的本质也决定了它与非文学翻译或专业翻译的区别。以文学翻译为对象,探究译者在翻译中如何把握、平衡和抉择并实践对原文本的"忠诚",有助于揭开长久以来蒙在译者脸上不公的"背叛"的黑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