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体政府"理论强调建立治理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政府组织结构的合作型整合并追求社会治理的整体价值。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着部门间的行政分权与协同机制缺失,执行效果低下;信息共享机制失灵,针对性不强;政策价值取向分立,导向作用失效等不足。基于"整体政府"理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协同治理需要构建政策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破解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性障碍;构建就业市场的网络化治理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加强对政策运行的监督与评估,提升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探索“全员育人”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构建路径,以建立主体责任明晰、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协同工作机制,凝聚教师力量,开拓思路,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协同理念是应对跨界公共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技术工具和价值面向。在跨界公共问题的治理过程中,政府间纵向和横向合作是推动政策执行的重要机制,但在具体的施策实践中却往往受传统条块分割和职责同构的制约。长江流域具有跨域性,通过透视长江流域治理的政策过程,发现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环节分别存在政策要素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难题以及政策体系与政策效果之间的结构困局,具体表现为政策主体的多重性与模糊性、政策目标的复杂性与独立性、政策体系的执行分隔和反馈阻隔等政策运行困境。从长江流域生态治理的具体政策过程来看,以多元治理主体间协同来回应跨界公共治理难题需要明晰角色目标,优化政策设计,推动跨界治理方式的转型;强化协调沟通,打破结构障碍,形成互济合作的治理网络;提升政策协同生成能力,增进政策过程中的协同性,推进长江流域跨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谢宇 《成人教育》2022,42(1):39-45
依据协同治理理论,老年教育资源协同配置框架主要包括多主体参与、驱动力、协同行动力等三个核心要素。针对老年教育资源配置困境,我国未来应完善政策制度环境,激发多主体协同驱动力,聚合多元资源优势;强化政府领导力,构建协同治理制度;融合信息技术要素,提升多主体协同行动力,增强资源配置效能;规范资源开发标准,落实协同治理考核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老年教育资源“普惠公平、优质均衡”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建设要求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保障中承担更多责任.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转型的过程中,以政府干预为特征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在大学生就业需求、就业供给和就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其限度也逐渐显现.大学生就业政策调整旨在建构政府调控和引导大学生就业,政府与高校、社会和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的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价值理论,从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价值转化三个维度对中小学生减负政策进行评析。研究发现,政策实施面临复杂的价值困境,主要表现为价值选择冲突、价值认同度低、价值转化收效甚微。具体来看,一是政策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致使决策者的"质量观"、目标群体的"唯分数观"和学校与教师的"争排名观"产生冲突;二是"沉疴难治"的工作艰巨性和民众消极的"态度泛化"造成政策价值认同度低,催生合法性危机;三是政策目标的偏离或落空,致使政策价值转化收效甚微。为了摆脱减负政策的价值困境,必须推动模式突破、制度突破、观念突破,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全面推进考试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促使目标群体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河 《江苏高教》2012,(2):101-104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供给既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政策成本与政策品质是大学生就业政策有效供给的两个重要条件;成本过高的政策供给固然不是有效的供给,成本低廉但品质低劣的政策供给也是无效供给。要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有效供给,需要政府明晰自己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有限权力与能力;要提升政策供给主体的知识存量和政策供给技术水平;要优化大学生就业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途径;要研究和优化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陈峥 《河南教育》2009,(12):51-52
单向度的决策模式使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单纯突出了决策者和社会优势群体的地位,而忽视了就业机制对大学生、学校、家庭及用人单位等主体需要的回应性。重视多元化社会生活中各层次主体的需要,重视决策的公平和有效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已成为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政策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治理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优化高等教育治理,需要构建管、办、评多元利益主体动态调整的协同机制。依据国家治理的核心理念,构建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机制,应发挥政府在高等教育治理优化中的服务引导作用,强化大学在高等教育治理优化中的办学主体作用,保障社会在高等教育治理优化中的监督评价作用。政府的服务引导、大学的办学主体、社会的监督评价三者聚合起来,形成了"政府、高校、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与"服务引导、办学自主、监督评价"机制的统一,进而达到构建"职责分明、相互合作与及时调整"三者协同的高等教育协同治理机制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治理协同机制,既是当前政府治理能力较强而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的现实图景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包括协同治理主体、客体、程序、动力、目的等构成要素,其实现形态主要包括价值导向机制、主体培育机制、主体运行机制、协同保障机制、协同评价机制等。在我国语境下,构建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法治运行、公平正义、协商民主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政府正确制定就业政策是实现国家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在政策工具视角下进行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选取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一年间国家发布的46个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作为分析样本,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维度构建二维政策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我国后疫情时代就业政策存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过溢、需求型政策工具不足的问题,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育和保留环节有待加强。由此提出完善就业政策工具体系的全面性、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系统性、构建多方协同运作体系的动态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罗建河 《高教探索》2012,(5):130-133,139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合法性要求政策制定符合法定程序,政策内容不与既有法律条文冲突,主要包括政策主体的合法性、政策程序的合法性和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在政策主体、政策程序和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提升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合法性,需要从提升政策决策主体的合法权威和合格权威、提升政策程序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将政策内容限定在既有的法律规定和原则之内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学校、市场、社会等诸多主体走向协同治理的过程,蕴含着一种治理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凝聚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主体的力量。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价值信仰,为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所组成的有机治理集合。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有效构建,能够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同构和治理行为协同,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活动的有序、有力、有效运转。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学校的"主体性危机"、治理模式的"单中心主义"倾向、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点和共识不足以及行政文化"凝结"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以构建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为契机,推进理念变革,重塑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公共价值信仰;重塑政府职能,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转变;建立新型主体关系,实现行政共同体与学术共同体的协同共治;注重利益调节,实现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内驱力的最大"聚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政策就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政策自身局限性的影响、政策主体的影响、政策客体的影响和政策所处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偏差,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产生偏差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矫治对策,有助于政府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保证大学生就业政策正确执行、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基础教育教材为代表的教材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创与奠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更迭与酝酿、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与深化、新时代以来的转型与重构.教材政策演进逻辑整体上表现为:政策目标由"教材大国"向"教材强国"转化,政策主体由"一体集中"向"多元参与"融合,政策路径由"国定统一"向"多样创生"转变,政策内涵由"全面普及"向"高质优化"迈进.为推进教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未来教材政策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国家事权政策导向;注重全方位提质增效,创新教材管理体制机制;凝聚教材建设合力,实现政策主体协同联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教材数字形态变革.  相似文献   

16.
论当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与新政策环境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扩招政策实施十年来,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化.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可行的政策方针,对大学生多元化就业、创业之路进行有效引导与经验摸索,构建了政府、高校、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就业服务合作供给机制,积极创造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整体性制度环境,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的提供实践导向的就业服务,将就业服务延伸至大学生待业期,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大学生中弱势群体实现公平就业,以期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中的利益关系轨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调整变化中所反映出来的利益关系,经历了从"利益一元化"到"利益双重性",再到"利益多元化"的演变轨迹;公共政策目标取向的变化、利益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利益冲突的推动是其演变的主要原因.这种政策调整及相关的利益关系变化提醒我们,应以利益机制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以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大学生就业、以利益平衡机制确保大学生就业中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某普通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单位人才需求导向,在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基础上融入协同育人理念,构建大学生协同育人就业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等,进而帮助大学生就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基于对S市某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总体乐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自主化的新趋势;却也存在就业态度消极、社会责任感淡化、功利化特征日益明显等问题。建议立足S市的现实状况,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体系:营造健康就业氛围,夯实大学生就业基础;提升大学生就业意识,转变消极的就业态度;引导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融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避免功利主义的侵袭。通过发挥政府、学校、大学生和家庭四方主体的合力,帮助大学生树立与新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就业价值取向,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发挥大学生应有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学外部治理是实现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大学办学自主权、培育社会组织的政策红利下,大学外部治理主体越发多元。运用三螺旋理论,从治理主体角度展开考察了政府、大学、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的职责关系,系统地分析了大学外部治理多主体协同的建构方向与发展路径,对于促进大学外部治理多主体协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应从"厘清行动边界明确多元治理主体职责,确保协同治理有序""强化制度供给规范协同治理机制,增强协同治理能力""放权增能引导大学自治,提高协同治理水平""培育赋权积极引导,凝聚协同治理力量"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促进大学外部治理主体朝着多元协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