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古文学生命主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然而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不可能是孤立的,文学的生命主题,也有其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从先秦到唐代文学的生命主题经历了非理性生命现占主导地位,生存意识的自觉,追求人的生命价值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随着身心的发育发展而形成的,当孩童能对别人说出“我”时,其自我意识便已萌芽了。但作为人之精神意识,自我意识呈现出了由低到高的渐进式发展状态,直至形成反思和思辩的思维,自我意识才摆脱了纯粹个体意识(纯粹个体意识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意识,不是由实际存在的对立物对其否定的肯定而产生的自我意识),而进入较高级自我意识阶段。而写作不仅需要主体经历基本属于纯粹个体意识层面的情感体验,尤其需要属于非纯粹性自我意识层面的反思和思辩。从另一角度说,  相似文献   

3.
波伏瓦的《美国的形象》是一部问题小说,一部反映妇女问题,表现女权意识的问题小说,作品通过女主人公洛朗斯的眼睛,折射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职业女性与精神独立,家庭与婚姻、金钱与生命,儿童教育等,表现了一个中产阶级妇女充满疑惑到自我认证,从否定他人到自我肯定的主体意识觉醒,确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彭春丽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2):46-49,45
村上春树的小说近年来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其文学作品中呈现出诸如个人孤独意识、性解放意识和否定人生价值的世界观对读者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总趋势和具体道路的规律,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我们在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然而我们过去对否定Z否定规律还研究得不够深入。为此有七。要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有关问③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稿透彻。在大学哲学教科书中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世界的普遍规律只是通过举例证明.而没有用理论来加以论证。有些人根据许多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的三个阶段不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第二…  相似文献   

6.
哲学思维根本不同于实证思维。否定之否定是否具备辩证唯物论品格,无法且不应当用实证思维来分析,只应用哲学思维来探究。在哲学思维的视野内,事物发展无不是由矛盾潜在、经矛盾展开、到矛盾解决所构成的后者否定前者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品格,获得着生物繁衍领域的支持。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作为开放的系统,其动力在于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其肯定阶段毫无神秘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论品格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7.
否定转移是指位置上与一个词或短语放在一起的否定词,有时在意义上或逻辑上可转移到去否定另一个词或短语。通过总结英语否定转移的四种表达方式,即从一般否定转移到特指否定;从特指否定转移到一般否定;从一种特指否定转移到另一种特指否定;从否定主句谓语动词转移到否定从句谓语动词,来探讨其在汉语中的翻译,以期进一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自我否定意识重复太多和心理压力承受太久,便会产生一种不良的心态——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9.
论英汉翻译中的否定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英语否定句中,否定词和被否定成分可以分开,转移到其他地方,语义基本不变,而在汉语否定句中,否定词要直接放在被否定成分前面,如果被其他词分开,语义可能会改变,很多英语否句在翻译成汉语否定句时要进行否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一是开拓创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二是义利统一观念,不能片面强调一方而否定另一方;三是竞争与协作统一的观念,在竞争中加强协作;四是公平与效率统一的观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11.
学习反意疑问句要掌握3个基本要点,即否定形式必须缩写,主语必须是人称代词,结构为肯定+否定或否定+肯定.但应用到各种语态和句型中却有各种变化。反意疑问句,现将反意疑问句常见的考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文化对个体主体意识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对主体意识的生成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儒家文化中“学无止境”、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思想,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生成,道家文化中对神灵的否定及“贵身”的思想,凸现出个体生命意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家族本位主义、中庸之道思想,抑制了主体意识的生成,而道家文化推崇“地为”、“柔弱不争”等思想,阻遏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国内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对工人运动的态度经过了肯定到否定到肯定再否定这样一个曲折反复的演化过程,由于处在当时国际形势和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陈独秀产生了放弃工人阶级领导权的思想,最终导致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出现,成为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否定概念属于形式逻辑概念中的一种。对否定概念人们至今还存在着许多模糊、简单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应当从语言逻辑学的角度,以对否定概念的结构层次的分析为纲,对否定概念涉及到的自身的定义、概念的论域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英语在表达否定概念方面,从词汇到表达方式都和汉语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英汉思维方式及否定方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中对秋这一季节的表现,可以追寻其在表现现代作家生命情怀中所展示的多重意义,并且可寻究对于悲秋生命意识的表现之于传统文学的不同之点:其一,现代作家有着比古代文人更多、更丰富的对于秋天的感受;其二,现代作家超越了古人感秋悲己的个别性而忧国忧民;其三,现代作家从物我的类化联想到超越积习的多元思维;其四,现代作家由悲秋自然质的片面否定,转向对于其社会质的强调肯定。现代作家在悲秋传统主题的文学表现上,体现了反文化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否定词运用不恰当造成的语病,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1)误用三重否定作者本意是要用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但句中误用了三重否定.恰恰把意思说反了。如:x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作兴本来县要吉宁“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但句中用了“不”、“否认”、“不”三个否定词,结果变为否定了。辨析这类病句,可以参照数学上负数相乘的道理和计算方法。两个负数相乘得出正数,三个负数相乘则得出负数。修改的办法是,去掉一重否定,使它成为双重否定的句子。可改成两种说法:①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视读者接受的作家之一,鲁迅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所构筑的正是基于城市读书人的现代乡土中国的生存图景,而且面对这些读者,鲁迅的“启蒙主义”更接近于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启蒙。在鲁迅小说中普遍采用的“看/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小说模式,更贴合读者观察现实、审视自身的需要。不仅如此,鲁迅小说透过叙述者对人物的否定以及隐含作者对叙述者的否定的否定,也实现了对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接受。在“顾念读者”与“抒写自我”之间,鲁迅小说与五四时期一代人最深刻的焦虑与思索联结在一起,传达着那个时代所共有的情感标记与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19.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抹煞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应当反对的;但鼓吹儿童中心主义,否定教材的系统性,把教师的作用降低到“顾问”的地位也是错误的。“学生中心论”把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仆人”,这也是无视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主义精神的高度,分析了池莉作品中所凸现的三种女性意识:否定意识、经济意识、个性独立意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池莉走的是一条写实的女性主义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