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练习过程中的技能难度负荷是影响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运用运动技能难度负荷的理论,采用实验测试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投篮练习难度负荷的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情况下符合适宜技能难度要求的投篮练习点和练习要求。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投篮训练 个人投篮训练是自信心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投篮练习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巩固提高投篮命中率。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志 《体育教学》2005,(5):53-53
在中学生篮球队训练中距离投篮练习时,以往多是以单一的定点投篮为主,忽略了投篮队员的移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时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有些队员跑动太少,有的就是站在原地等球,不注意移动,更不贴近实战。为了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达到实战效果,我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一种较好的结合实战的投篮练习方法——移动投篮“五星”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等对田径业余训练运动员的爆发力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小负荷力量练习与徒手练习不能很好地发展爆发力;中负荷练习能产生较强爆发力;大负荷练习后立刻进行几次轻负荷练习,再加上徒手练习。所产生的爆发力效果远远比中小负荷或单一的徒手练习大得多。  相似文献   

5.
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投篮的次数有密切的关系,对墙投准练习能有效地提高投篮的次数,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律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姚利 《体育教学》2003,(1):54-54
单手肩上投篮是一种基本的投篮方法,亦是投篮技术教学的重点。在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出现肘关节外展的错误动作,而且,这一错误动作一旦形成错误动力定型,则会直接影响正确投篮动作的掌握。目前,在各类教科书中,纠正肘关节外展的方法是,借助于外部条件限制,让学生的手臂靠近墙壁做徒手或持球的投篮模仿练习。然而,这种方法由于受练习条件的制约,无法与实际投篮练习紧密结合,学生不能在实际投篮练习中纠正错误动作,体会正确的动作要领。因此,运用这一方法纠正肘关节外展的错误动作,其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本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实验法、测量法、数据统计法,对学习篮球单手肩上技术采用对墙投准练习进行研究,探索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为篮球教学与训练提供科学有效的练习手段。通过对我院两个年级篮球选修班学生32课时的对照实验与研究,我们认为对墙投准练习能有效地提高投篮的次数,及时纠正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有效的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自律性,对提高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惩罚性”投篮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投篮训练过程中达不到教练员预定的投篮指标而被处罚的一种练习方法。这里所谈的“罚”,是指采用增加跑、跳、耐久力或规定某种动作的练习次数作为“惩罚”手段的。下面谈谈这种训练法的优点、方法与手段。一、优点1.“惩罚性”训练所选择的每个练习都有命中率要求,它既能使运动员的思想集中,又能调动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因此,不但利于投篮命中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培养运动  相似文献   

9.
一.球类 1篮球 如:双手胸前传接球、传反弹球——让学生面对墙进行重复传球、接球练习,提高课堂练习密度(如图1)。其二为使学生能正确和准确掌握传球方向,传球到位,可在墙上不同高度处作标记进行练习。单手肩上投篮:传统教学中让学生2人一组相距站相互对投,然后再到篮下进行投篮练习。但发觉学生在掌握投篮用力和出手弧线上还是有缺陷,通过练习墙,让学生站于距墙约1~1.5m的位置,并在墙上的投篮点画线进行练习,能较好改进动作(如图2)。  相似文献   

10.
<正>一、进攻练习1.5个点定点投篮练习练习目的:提高投篮命中率,提高外围投篮命中率,进一步扩大对手的防守区域,减轻内线的压力。练习方法:设置5个投篮位置,每个定点投10次篮。2名队员1组,练习队员投篮,辅助队员抢篮板传球,计时计数,练习队员完成后,与辅助队员交换角色继续练习(图1)。  相似文献   

11.
个人练习 单手投篮练习 持球成“端盘子”们的姿势,站在自己可以正确投篮的距离点上。初学者在开始时保持在高篮筐约5英尺(约1.5米)方圆内做练习。请注意:先从适当的距离开始练习,以后才能以正确又轻松的投篮方式打击你的对手。等到近距离的投射驾轻就熟后,再向后退两步(见图一、二、三)。 坐射练习 这又是另一种练习出手动作的方式。在篮筐正前方约两米远的位置放置一张椅子,练习单手投篮。因为坐在椅子上的关系,你必须“被迫”完全伸展手臂和要求手腕下压的动作。假如球的抛物线太平或在出手的技巧上有任何缺陷,你的球就无…  相似文献   

12.
田径是比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及个人运动能力的运动,对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要求甚高。对短跑、跳跃及投掷类项目而言,负重力量练习在平时训练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构成力量练习的两大主要因素。如何选择负荷重量,根据重量确定完成次数和完成速度是负重力量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1.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的关系在负重力量练习过程中。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成负相关关系。换言之,就是当负荷重量增加时,练习的速度必然会降低;反之,当练习的负荷重量减少时,练习的速度就会随之提高。完成练习次数和负荷重量也称负相…  相似文献   

13.
1、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的关系在负重力量练习过程中动作速度和负荷重量成负相关关系。换言之,就是当负荷重量增加时,练习的速度必然会降低;反之,当练习的负荷重量减少时,练习的速度就会随之提高。完成练习次数和负荷重量也称负相关关系。采用相同的动作结构,负荷重量轻时一次性完成动作的次数会较多,而负荷重量增加时完成次数就会减少。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在篮球技术训练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比较”和“分析”作为一种方法施用于篮球(投篮)技术的训练实践,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检测可见:若要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篮球(投篮)技术,只有通过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对学生所学或所练技术动作进行比较——鉴别——分析,才可能使学生较快提高技术练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二传手情绪和反应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暗示套语是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普遍应用于放松训练中,本人根据自我暗示套语的积极作用和特殊功能,设想以一种其他方式应用于体育运动训练。由此,设计一套自我暗示套语应用于篮球投篮的训练当中,通过对篮球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初步探讨和研究,了解其效能。同时,也可为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及方法:对 10名学生随机抽样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 5名。测取实验前,两组投篮命中率平均指标:每次实验进行 20分钟的准备活动,然后两组在各自篮下三分投篮区按设计要求练习 10分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实验组…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耐力素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难点。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高耐力素质的“三步曲”,对提高初中生的耐力素质有较好的效果。   第一步 兴趣练习   尽量减少枯燥的耐力跑,通过多做趣味练习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耐力素质的目的。   练习一:在篮球场上跑动运球 (无论球技怎样,只要能不停的运动即可 ),可绕边线,或指定路线,或往返投篮,规定在 2- 3分钟内看谁跑的距离长或投篮次数最多,应注意学生开始因控制球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乱跑现象,甚至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每组练习最多不超过 3人,慢慢地增加人…  相似文献   

17.
<正>在篮球教学中,由于受到人数相对较多、场地器材又相对有限的限制,学生的练习次数往往较少,练习积极性不高。对此,笔者认为,通过改变组织、创设情景、增设条件等方式,可以提高篮球投篮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同时,在练习投篮的过程中,增加了各种形式的对抗,通过对抗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篮球教学的综合性和实战性。  相似文献   

18.
对近6次世界大赛上中国男篮所参加比赛的各项进攻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得分能力的各个指标数据均呈“波浪式”缓慢发展。其中场均得分的离散程度较大,总投篮次数、三分球投篮次数均呈上升趋势,而二分球投篮次数几乎停滞不前,且与世界强队差距甚大。投篮命中率呈现低水平起伏变化发展趋势,尤其是三分球命中率逐年降低.可见中国男篮“准”的特点已经失去。  相似文献   

19.
任课教师:嵇明海人数52人男28女24一、教学内容1)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和行进间双手或单手低手投篮。2)发展身体的各种练习,技巧;复习前后滚翻。二、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通过本课教、学、练的过程激发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学练本课内容。基本掌握篮球行进间投篮的动作技术及练习方法,并能了解技巧前后滚翻的练习方法。2)运动技能: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80%~85%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篮球行进间投篮动作技术。90%~95%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技巧前后滚翻…  相似文献   

20.
对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4强队之间的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场均得分、总投篮命中次数、总投篮次数、2分球投篮次数、3分球投中次数、防守篮板球和盖帽等指标上,都是前四强球队中最低的;中国男篮除在投篮次数上略高于其他队伍外,其他技术统计指标比其他球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