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高校与政府关系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委托代理理论为改善高校与政府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切入点,笔者从高校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入手,阐述了制约高校办学质量的问题及原因,探索了改善高校与政府关系的三个路径。  相似文献   

2.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一个契约,政府和高校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为更好地履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契约,政府需要汲取激励契约理论中的有益思想,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配套政策制定,尤其是资金管理和拨款政策上,综合采取多种激励契约形式,有效激励高校和高校校长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探索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效率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不同的看法,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高等教育管理中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及政府如何建立对高等学校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用来分析任何存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社会现象。在高等教育运行体系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这些关系是高等教育经营理论的扩展。本文着重分析了政府与高校、高校与院系、院系与教师等几个主要的委托代理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高校职称评定与业绩奖励机制对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的影响,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解释"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成因,探讨高校业绩奖励政策与职称评定政策之间的关系,建议:高校业绩奖励政策与职称评定政策需要合理配合,两种激励机制应该呈反向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委托-代理关系"的理论视角出发发现,现行校长负责制的主要问题在于,既未能有效解决校长的激励问题,又未能有效解决对校长权力的约束问题.校长负责制的变革方向应是,在强化对校长激励机制的同时,建构出一种对校长权力的中介性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法人地位的确立,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正在从传统的内部行政关系转变为外部行政关系,新公共管理思想和第三部门理论的兴起呼唤着政府公共权力的重构和教育分权。本文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对政府与高校新型关系营造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并试图构建出高校自治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校长负责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长负责制曾为学校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但因缺乏严密的监督机制,致使校长机会主义行事,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本文指出了校长负责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应用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要从制度上健全校长负责制,内外兼修,加强法制、激励机制、监督制度的建设,培养真正的职业教育家。  相似文献   

9.
政府与公立高校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论证了政府与公立高校经营之间的委托之理关系:公立高校财产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是产生委托代理关系的根本原因;政府与高校经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高校经营成为代理人,政府成为委托人;政府与高校经营交易的合约不能完备,使政府成为委托人,高校经营成为代理;政府与高校经营的目标不一致,高校经营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产生了代理问题。本还对高校组织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长群体作为我国主要的人力资本生产部门的人力资本,在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分析高校校长人力资本的构成与特征将有助于理顺政府与高校校长之间的产权关系,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校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这并非一个实然命题。大学校长的理念与大学理念之间并不直通。大学校长的特征及其作用使其与政府官员十分不同,因而任职条件也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obvious, yet often neglected, places wher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can take place is student government. Here, a university president and a student body president tell the story of their unusual collaboration, which brought concepts from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to the university and, in particular, into student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长期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遴选标准客观务实,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不同大学的发展特色提出不同的标准。遴选程序完全由学校董事会负责运作和管理,体现了较强的公开性与竞争性。中国大学要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机制,在角色定位理念的重构、遴选指标体系的构成以及遴选程序的设置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才能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以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战略家型校长的出现,是大学推行战略管理的呼唤。大学战略管理的成败,关键在于领导者尤其是大学校长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能否实现从传统角色到战略家型校长的角色转变,是否具备战略家型校长的素质能力。战略家型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能在于能否凝练办学理念、做出有效的战略决策、组建战略团队、推进战略评估和反馈等。当前我国应从制度上入手构建战略家型大学校长的培养与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长治校的基本结构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外部结构主要指影响大学校长治校的内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大学的状态(即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内部结构主要是指大学校长作为个体有效治校的构成,包括治校思想(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和治校艺术(领导艺术),它们之间相互共同作用于运行中的大学以及大学存在的当时环境。  相似文献   

16.
历代大学校长一脉相传,都属于有较高"级别"的"朝廷命官"。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大学虽然未设专门的校长,但代行校长之职的官员已具有一定的级别。西晋专设国子祭酒后,其级别总体上呈现由高向低的趋势:西晋、东晋和南朝为正三品,隋唐为从三品;唐代以后各朝国子祭酒,除元代为从三品外,宋、明、清诸代皆为从四品。历代大学校长级别是由大学政治地位决定的。唐代以后,大学校长级别的不断下降,是科举时代大学政治地位不断下降趋势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培养机制,致使大部分合作效果不佳、时效不长。为保证合作各方的利益,可以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人单位"五位一体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以保障联合培养长期有效进行。具体而言,是建立政府的激励机制、高校的衔接机制、企业的资源条件保障机制、科研的创新机制、学生的动力机制,以及合作的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成长之路主要得益于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水平的师资起点以及其坚持的"研究引导型"教学理念。其治理结构突出表现为符合国情校情的三个特点,即最高权力机关及其职责的法定性和民主性、行政架构的科学高效性和委员会辅助治理结构的学术导向性。在校长管理机制方面,对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同等看重,并通过法规、大学理事会和决策辅助委员会对校长权力的合理行使进行保障和监督。  相似文献   

19.
付佳 《煤炭高等教育》2013,(1):47-50,55
中国近代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校长在任职年限、出任年龄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而大学校长的任职年限和出任年龄又影响到大学的发展。通过对该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官员式的任期"养"不出真正的大学校长;高等教育行政化导致大学校长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教育理想成为"空中楼阁";大学校长的任用应切实体现师生诉求;大学校长任职应打破"衙门化"的论资排辈,倡导"年轻化"。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之核心,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完善。本文在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完善建议,即完善董事会的成员结构、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理顺校长与董事长关系并明确校长职责、完善董事的任职资格制度、完善校长的任职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