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回归生活主流,本研究运用综合方法对一名进入幼儿园普通班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融合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结果证明融合教育在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改善其问题行为和情绪情感表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孤独症人士因年龄及症状程度呈现不同的特点,其教育安置面临不同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学龄前儿童的干预密度问题、学龄儿童的融合教育挑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向成年期过渡的困境。由于以上问题的特殊性,孤独症人士的教育安置与其他残障人士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也更为复杂。英国的孤独症教育安置政策与法案较为明确,为孤独症儿童、青少年和成年群体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支持。借鉴英国在孤独症教育安置政策制定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多团队介入和转衔期支持几个方面思考我国的孤独症教育安置政策,推进我国扶残、助残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往缺陷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特征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有关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的相关研究,并分析、探讨了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3-15岁的47名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构式观察法等对其生活自理、运动、感知与注意、语言、思维与想象、情绪、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研究,并与同年龄段的400名正常儿童、70名智力残疾儿童做比较。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儿童行为表现存在差异,特别是在社会交往行为、同一性行为和言语沟通三方面有显著差异,这一研究为诊断和教育训练提供了较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儿童特指那些在行为、言语交流和社会性交往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作为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情绪理解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社会交往和社会性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综合前人研究,系统介绍了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的新近研究成果,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学前教育阶段对孤独症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神经元代偿功能在此阶段通过各种有益刺激能够发挥其有效作用。然而,目前针对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适宜性策略研究仍较为少见,融合教育成效整体偏低。因此,为了更有效、持续地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基于一所幼儿园内8名不同程度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康复案例,总结了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适宜性策略:适宜性环境创设,“幼儿园—家庭—康复机构”同步干预,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这些策略为孤独症儿童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促进孤独症儿童的优势发展,提升他们的弱势能力,减少行为差异,增强社会适应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鉴性。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以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过对孤独症儿童功能性干预研究进行梳理,探讨丰富多样的功能性干预方法在干预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以及情绪认知障碍中的有效性,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最为困扰、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为解决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学校“进入难、参与少、支持弱”的现实困境,本研究借鉴已有的融合教育质量理论框架,立足北京市融合教育实践,以“能进入、深参与、强支持”为核心构建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框架,提出孤独症儿童优质融合教育一体化实践模式,即:多级一体化制度实现“能进入”,多层一体化课程实施促进“深参与”,多方一体化支持保障“强支持”。这一模式积极改善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切实解决了普通学校现实难题,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答案。  相似文献   

9.
重度孤独症儿童需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精细动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从而能基本自理和适应校园生活环境。作业治疗契合重度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教学需求和学习特点,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文章从基本概念、作业治疗实施准备、作业治疗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作业治疗进行阐述,以期丰富重度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重复刻板行为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研究发现,执行功能的核心子成分抑制控制能力、认知灵活性水平和工作记忆容量对重复刻板行为有显著影响。在现阶段,执行功能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大多仍集中在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两方面,缺少工作记忆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且执行功能的研究范式也存在争议。未来还需加强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儿童通过自我刺激行为满足自身感觉需求,获得感官舒适。高频率发生自我刺激行为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学习造成消极影响,也会阻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开展针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是学前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重视的课题之一。文章通过一名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探索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前阶段是孤独症儿童的最佳融合时机,将孤独症儿童安置于融合环境已成为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美国是较早推行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国家之一,具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本文梳理近三十年美国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安置的相关研究,总结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安置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孤独症儿童在学前融合环境中取得的教育成就与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阿斯珀格氏综合征作为儿童弥漫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与孤独症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类儿童智力正常或超常,甚至表现出一定的天才特质,应引起教育的重视和关注。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交往问题、言语和非言语的双向沟通困难、狭隘的兴趣爱好以及刻板重复固执的行为方式等,阿斯珀格氏综合征与孤独症和天才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研究和探讨这些区别和联系并关注他们在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和前景,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6名中断融合教育的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家长经历的心理变化,并透过心理变化深度反思和分析了孤独症儿童融合之路中断的原因.结果 发现,中断融合教育的孤独症儿童家长都经历了"选择与决策、抗争与合作、理想与期许、现实与无助、退让和妥协以及落寞与退出"6个心理发展阶段.研究进一步指出,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孤独症谱系儿童的典型特点之一是社会性发展障碍,目前国外有许多针对孤独症谱系儿童的社会交往干预方式,近几年也出现了视觉文本干预方式的研究,因此,需要对视觉文本干预方式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外文献的查询、整理和分析,发现各研究结果均显示出视觉文本干预能够增加儿童积极的沟通行为,社会交往也能够泛化到新的同伴、新的环境以及新的刺激当中。  相似文献   

16.
自1990年孤独症被列为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残疾类别之一以来,美国加大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的投入力度,开发若干种教学策略与课程方案,积极推进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提升专业人员的技能素质。然而,美国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仍在教育安置形式、专业人员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践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清楚地认识这些挑战,有助于我国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强冬冬 《教育》2022,(7):95-96
孤独症儿童一般社会认知弱,共同注意力发展慢,比较敏感,一点小小的变化就有可能使他们的心灵遭受重创,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园融合教育就是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个以普通儿童为参照群体,在普通儿童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影响下,发展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模仿能力,调动孤独症儿童的社会理解潜力,使孤独症儿童在情绪表达、社会行为、注意力和...  相似文献   

18.
交互式语言能力的表现包括发起互动、恰当地回应他人的互动行为、进行双向会话、维持互动等,是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技能。语言行为法作为应用行为分析的一个分支干预方法,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可以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交互式语言能力。文章以一名中重度孤独症儿童交互式语言能力的干预为例,探索提高中重度孤独症儿童交互式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究音乐治疗后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方法:对5名不同程度的孤独症儿童实施18次个别治疗和18次团体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被试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中的得分变化、治疗过程的观察记录以及家长和教师的访谈情况,来检验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改善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的成效.结果:经过三个月的音乐治疗,孤独症儿童在感觉、交往、语言、运动能力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结论: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有利于孤独症儿童在交往、语言和运动等方面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蔡旻 《广西教育》2014,(29):9-10
正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在婴幼儿时期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和行为刻板,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症。它是一种对儿童、家庭和社会影响重大的残障疾病。笔者在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过程中,发现许多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家长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分析,同时例举了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以期对家长及康复训练师提供帮助。一、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