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教育消费支出差异也在逐步扩大。家庭教育支出与负担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北京市八个城区和郊区部分中小学生家庭年收入和教育支出的调查发现,北京市居民家庭教育支出数额较大,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也较高;初中生家庭教育支出和教育负担普遍高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负担;低收入组家庭教育负担远高于高收入组家庭;居民家庭年收入、家庭教育支出以及教育负担不均衡程度均很高。建议政府尽快实施和完善低收入家庭义务教育资助制度,同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校际教育水平差异,促进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即将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年国内10个贫困县4939户家庭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本视角探析贫困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对子女受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比文化资本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随着子女受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增大;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文化资本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在子女受基础教育各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教育承受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户和父母教育观念等对子女就读小学阶段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贫困家庭在子女就读小学阶段时额外增加的校外教育支出,使其家庭教育承受度和教育期望均明显降低;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初中阶段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大显著性因素,但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家庭、父母教育观念和父母教育期望这四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时期,仅有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在我国全面脱贫之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教育机会的力度,而学生家长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以切实降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例(教育负担率)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及占消费支出比例的省际差异变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与有关指标的相关性、城镇居民家庭教育负担率与有关指标的相关性、城镇居民家庭教育负担率与恩格尔系数等消费结构指标的相关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东中西区域差异及区域内省际差异的变化、城镇居民家庭教育负担率的东中西区域差异及区域内省际差异的变化,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城市家庭教育支出:一个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家庭教育支出研究可以按照食品支出、日常开支、孩子教育及相关生活支出、特殊开支等项目进行分析。通过一个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案例,分析了一个城市居民家庭2003-2007年的教育支出及占家庭开支的比例,并对照案例家庭所在城市的家庭开支统计资料,分析了案例家庭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状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对中国11个城市2000多位大、中、小学生家庭的教育投入情况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学校教育投入和学校外教育投入的现状和特点;通过计算负担率、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和运用判别分析计量方法,揭示出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负担过重、教育投入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过高、相当多的个人家庭存在着教育投入过度等特征.最后,提出了采取有区别的策略降低个人家庭教育投入的总体水平,引导个人家庭教育投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改革教育管理和教育经费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日益受到关注的家庭教育支出不平等这一议题,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1个城市发放的城镇居民教育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分教育阶段、分收入水平的家庭教育支出分布情况.本文发现:1、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的校内教育支出明显高于义务教育阶段,校外教育支出则表现出相反的模式;2、校外教育支出的不平等性远高于校内教育支出,是造成家庭教育总支出不平等的主要原因;3、高中阶段是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主要阶段,小学阶段则是家庭校外教育支出不平等现象最为严重的阶段.根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公布的数字,我国家庭教育的支出,90年代初平均水平仅为1%。这里的家庭教育支出是指狭义的家庭教育纯支出,不包括家庭的文化娱乐支出。笔者的一项研究认为,在我国已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特别是满足了温饱以后,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应该达到的比例平均为3.8%,可能达到的上限为6%。探讨教育投资最终实现程度与制约家庭教育投资水平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为认识中国家庭的微观教育支出行为,本文首先构建了“卧品字”象限图,试图描述家庭权力资本在不同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体系中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模式;继而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地检验“卧品字”假设;实证结果并没有支持“卧品字”猜测,而是表明家庭权力资本与教育支出呈现“卧凸字”模式,即在政府主导教育资源配置的国民教育体系中,权力资本对家庭教育支出作用明显,但在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校外补习体系中作用不明显.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中国家庭教育资源配置和完善教育财政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能否对微观家庭部门的教育支出产生深刻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家庭教育支出也显著降低。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家庭和低收入、低社会资本、体制外以及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中,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更多地降低了社会弱势阶层的家庭教育支出。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不平等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在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的同时,引导底层家庭提高教育支出对我国教育扶贫、教育公平、共同富裕和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投入对于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将家庭教育投入分为教育期望、教育支出和教育参与三个维度,采用条件过程分析模型,探究家庭教育投入三个维度对子女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教育期望年限既可以直接影响子女的认知能力,又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支出和家庭教育参与对子女的认知能力产生间接影响,而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教育信心则在家庭教育期望年限影响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教育参与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家庭教育期望既对子女非认知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家庭教育参与产生间接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对子女的非认知能力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尼系数连续12年超过0.4警戒线,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对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公正与稳定都提出了挑战。提高公共教育支出是解决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要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提高公共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12.
Using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implementing conditions of China’s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published by the stat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the budget educational public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th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for China’s basic education and analyze its balanced development condition. As the research shows, China’s basic education is undergoing a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due to diversified factors,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as follows: firstly, the budget educational public expenditure presents a four-tiered appearance of the strong, the less strong, the less weak and the weak, which lead to a great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opposing extremes; secondly,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s still confronted with great difficulties; thirdly, the general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is loaded with the crisis of unbala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balanced development policy framework of the basic education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benefit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educational input. In addition,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clearly stipulate the criterion of the government’s educational allocation and to support the disadvantaged area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education.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ducation Research, 2005:9  相似文献   

13.
以代表性消费者的跨期替代理论模型为基础,利用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宁夏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消费有挤出作用,且挤出作用逐渐变弱;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起初有挤入作用,95年—98年大幅度变为挤出;科教文卫支出对居民消费始终起挤入作用;行政管理费用对居民消费呈现先挤出后挤入的作用;其它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挤出作用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趋于零.研究结论为促进居民消费,合理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影响着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文章基于1995—2018年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数据和在校生数据,通过计算Gini系数和Theil指数测算了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公平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995—2018年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公平性总体上处于"比较公平"和"相对合理"水平,且整体上更加公平了;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大于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省际差异较大,公平程度较低;全国高中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有降低的趋势。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对本地教育财政投入激励不足。如何发挥地方人大的预决算审查监督职能、构建有效约束机制来提高地方政府教育支出水平,对我国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各地区推动预算监督法制化为制度背景,以1999—2017年间各省份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通过立法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如何影响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研究发现:(1)省级预算监督条例立法能够显著增加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使教育支出在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重平均上升约一个百分点,使地方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显著提高;(2)异质性分析显示预算监督条例立法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层面,并且在财政分权程度更高或地方主政官员缺乏中央工作经历的地区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推动财政监督法制化是构建现代教育财政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基础,强化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是确保地方教育支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教育经费不平等程度的研究文献并不多,本研究根据收入不平等的概念重新界定了教育经费不平等的概念,将其分为三类。依据此概念推导出生均教育经费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公式,并以近几年我国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统计、各省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计算出我国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不平等程度。从全国层面、省际层面及其与经济不平等关系三个角度进行论述,分析了我国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与地方经济水平、经济发展不平等程度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公共教育支出是各级政府机构用于教育的支出,是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公共教育支出分配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当前,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分配结构在其公共性方面逐渐趋于合理,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教育产品的公共支出仍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平,高等教育的生均支出指数仍然偏高。此外,我国高中阶段公共支出与其他阶段相比相对不足,不利于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结构的优化。促进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结构的合理化需要在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投入、巩固义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增加高中阶段的投入,积极促进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教育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国教育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教育资源错配、教育支出非均衡等问题。借助于2005-2017年财政性教育支出面板数据,运用教育基尼系数对支出的非均衡进行测算,并对其极化效应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教育基尼系数和极化效应在考察期内呈下降趋势,基尼系数的高低与人均生产总值、交通、产业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的平均教育支出倾向和边际教育支出倾向呈倒"U"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正逐步趋同,边际教育支出倾向下降更快;与东部和中部相比,西部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波动最大;与其他阶层相比,最低收入阶层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最高,但近几年下降幅度也最大。进一步研究表明,教育支出消费与投资的双重属性不平衡及影响消费和投资的要素运动,是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倾向变化的主要原因,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面对就业率下降等外部冲击时,其支出倾向下降的幅度更大,因而必须给予特别的补偿性政策。  相似文献   

20.
《Higher Education Policy》1997,10(3-4):275-289
The period 1979–1996 was one of radical change i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Initially change was mainly financial, expenditure was cut severely. In response the universities sought funds from elsewhere. By the mid-1980s expenditure cuts were supplemented by government initiatives to encourage universities and polytechnics to undertake research and consultancy contracts with industry and to seek private donations. Education Acts in 1988 and 1992 speeded the pace of change. Most larg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ere redesignated as universities with consequential changes to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Public funding mechanisms were established that encouraged expansion at marginal costs much lower than average costs. The results were dramatic. Between 1989 and 1994 enrollments increased by over 50% and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fell by 30%. Financial power shifted from providers to consumers and proxy consumers. Universities began to contract out non-core activ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se changes and considers their significance for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rit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