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冗余是语言中一种普遍而固有的特征,是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语言是信息的载体,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它的本质具有传播性。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译者如何适当调节原语中本属适度的冗余,使其适合目的语读者的信道容量,从而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完成,起到更好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2.
谢敏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6):59-60,105
翻译是通过原语和译语两个符号系统信息代码的转换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冗余成分是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将信息从隐含层面提到了显豁层面,保证了目的语信息接受者的信息量,使译者顺利完成翻译的任务。全文通过实例探讨了如何在英汉翻译中求得“冗余平衡”,实现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动态等值之问题。  相似文献   

3.
交际中信息的传递是在语境中实现的,离开了语境,符号就没有了意义,不能传递任何信息。翻译是译者把原语文本中的语码在其特定语境中传递的信息用译语语码准确地传递给译语文化中的读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无论是对原语的理解还是译语的产出,都离不开语境。本文就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语篇翻译角度来说,翻译是译者把负载着文化信息的原语篇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转换成目的语语篇的形式,从而完成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个交际过程涉及到原语作者、译者以及目的语读者。缺省是在交际过程中原语与目的语由于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原语信息的丧失以致产生解读的失败。因此,译者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尽量传递原语的信息,从而保存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不断作出选择与顺应的过程。政府工作报告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的议论文,是宣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种有效媒介。本文从交际语境顺应角度浅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汉英翻译中的冗余信息的处理,指出迁移性冗余是交际者顺应原文,从而最终成功传达原语信息的一种交际策略之一,是与交际语境相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余丽君 《考试周刊》2014,(60):19-20
语言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动态交际过程,传统的翻译标准不能满足翻译本质的要求。本文从关联性的角度讨论翻译的标准,即作为交际活动的翻译,对原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对语码的选择是关联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信息论是一种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它不仅研究信息的表达与转换,而且研究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信息的处理方式。本文将信息论与旅游材料翻译实践相结合,以喀什旅游资料为例,论证信息论中冗余信息理论对旅游资料中冗余信息翻译的实践指导作用,翻译中通过合理的翻译手段,调整变换源语中本属适度的冗余成分,使其适应目的语信息接收者的信道容量,保证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具象-抽象-具象:翻译的一个心理路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认知转换过程.首先,译者识别语码,解开语码中所包含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译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语码,得到的是语码所表达的具体的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然而,翻译是将这些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传达到另外一种语言去.由于原语和译入语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和认知系统,很多情况下都无法直接将原语中的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直接传达到译入语中.这时,就必须要有一个转换过程,就是要将原语的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抽象,使其概念化(conceptualized),再从译入语中寻找能够表达该概念的形象语言信息.这就是一个抽象和具体化(具象化)的过程.翻译不是翻译个别词语,而是在对整个语句或句群意义的抽象基础之上的重新表达.这个抽象的过程就是打破原语结构桎梏的一个过程,到了这一步,译者才有可能在译入语中施展自己的手脚,才有自由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王晓莉 《英语广场》2016,(12):29-30
奈达将香农的信息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冗余对等是"动态对等"的重要动态维度。要实现"动态对等",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翻译策略平衡译文的冗余信息与原文的冗余信息,使其能够适应目的语信息接受者的信道容量,保证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冗余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冗余信息是制约翻译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了交际效率.本文详细阐述了冗余概念和特点,并结合实例探讨了汉英旅游材料翻译中的冗余现象,指出英汉两种语言冗余度的不同.提出如何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对冗余信息进行处理,以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媛  刘艾云 《海外英语》2014,(9):283-284
Information redundanc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successful language communication.It makes the implications more obvious and clearly,which helps the receiver get enough information,making the interpreters complete the task successfully.However,if an interpreter just translates the Information redundancy without any adjustment in C-E interpretation,it will cause the overloads or loss of information which will affect a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ways to adjust Information redundancy in C-E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dynamic redundancy equivalence through practices and examples.  相似文献   

12.
冗余与信息的可预测性相关,它是信息传输过程的可预测或规约的信号,是语言的内在属性。任何语言都包含50%左右的冗余成分,这些可预测信息成分可排除噪音的干扰和解码疲劳,确保语内交际的成功。冗余表现为显性的语义冗余和隐性的文化冗余。由于语言的差异性,直接翻译会导致目的语的冗余成分过多或过少,不利于目的语读者解码。笔者以汉语经济新闻为例,探讨翻译应该尽量使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冗余相互匹配",达到预期交际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冗余”存在于法律英语中的各个层面.法律英语正因其独特的冗余现象,使得英文法律语言更加精确、严谨并专业化.然而,法律英语中的种种冗余现象导致译者在翻译中难以驾驭,容易出现冗余失衡.从“功能对等”出发,译者应该根据法律语言文本的风格内涵,在翻译中对源语言中的各种冗余现象进行适当的增补和删减,否则便可能出现冗余不足或冗余过...  相似文献   

14.
结合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冗余现象在交际中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指出它是与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语言使用者适当采用冗余信息策略能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翻译之难在于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现实的不同,由此而形成的文化具有其特殊性。不同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语言和行为,从而产生跨文化交际的隔阂及翻译的障碍。因此,在翻译中要做到文化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从英汉思维方式对各自的语言结构、时空取向及修辞手法三个方面的影响入手,阐述了在英汉互译中如何达到文化的等效。  相似文献   

16.
在旅游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和目的语与源语的语用等效,即提倡使用语用等值来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本文以语用等值的理论为框架,从跨文化的视角,选择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一个方面,即景点介绍语的翻译,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交际,而交际的过程是理解意义的过程。具体话语意义的理解总是依靠一定的语境,是其在一定语境下对话语的语用充实。语用充实体现了语言经济性和冗余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语际间的信息转换。本文依据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分析翻译中的欠额与超额现象,并从信息论的角度去探析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规避问题,即调整平衡源语的冗余度,从而使译语适应目的语信息接受者的信道容量,促使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