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被提到了文明的高度.是当代中国图书馆发展应该重视的问题.分析了当代中国图书馆生态文明发展的困惑,从图书馆生态文化、制度生态、建筑人文生态、网络语言文化新语境及生态道德教育五个方面构建了图书馆生态文明体系,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图书馆生态文明新理念;以<图书馆服务宣言>为契机,在图书馆服务中贯彻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倡导节俭合理的图书馆消费观念;在各种图书馆建设中提倡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是当代中国图书馆注重生态文明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稳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是导引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之维.论文在探讨图书馆与生态文明的依赖性、原则性的基础上,指出图书馆的生态文明主要包括图书馆生态文化、制度生态、建筑人文生态及网络语言的文化新语境四大维度,并逐一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是导引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之维。论文在探讨图书馆与生态文明的依赖性、原则性的基础上,指出图书馆的生态文明主要包括图书馆生态文化、制度生态、建筑人文生态及网络语言的文化新语境四大维度,并逐一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围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实践,图书馆可以发挥环境教育、信息服务和生态福利等特殊功能。探索建立图书馆环境教育、环境信息服务、生态服务体验三大系统,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市场手段、社会手段,形成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机制,对拓展生态文明愿景下图书馆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邓力群同志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两个文明建设都离不开图书馆事业,不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图书馆,高度的物质文明建设也需要图书馆.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好还是不好,都要影响两个文明建设.深入理解邓力群同志的讲话精神,搞清两个文明与图书馆的关系,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图书馆在国家整个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并发展图书馆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德育教育职能,丰富馆藏资源,举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活动,创建生态图书馆、美化育人环境,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乡村图书馆(室)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介绍了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并着重探讨了乡村图书馆(室)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认为乡村图书馆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最后从保证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文献责源、优化馆藏结构,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的对策。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新时代图书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图书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图书馆崇高责任和伟大使命,对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人文观照、生态建设的现实反思和图书馆自身独特的优势也非常必要。图书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倡导者、教育引领者、行动实践者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若干矛盾和困境。文章从实践出发对此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公共图书馆有责任和能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俄罗斯国家公共科技图书馆(RNPLSaT) 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已有二十多年时间,且参与形式多样,包括建设专门的生态网站、生态信息中心、生态文献信息资源,实施生态环保项目计划,开展生态信息服务、生态环保教育,带领图书馆界开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等。RNPLSaT 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启示包括:思想意识上重视参与,找准职能定位,探索创新参与形式与方法,强化与外界的联合、合作,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发挥现有生态环保图书馆的示范作用。表4。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是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在生态文明宣教方面具有资源丰富、受众面广、公信力高等优势,图书馆可通过网站、展会及馆舍建筑向公众宣传和示范生态环保的理念.文章对公共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图书馆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其研究方兴未艾,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态图书馆已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学术界对其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本文笔者提出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概念,从文化和社会角度论述了建设生态化图书馆的意义,从建筑、环境、人文角度对图书馆的生态化建设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村图书馆建设对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举足轻重.本文试图通过对四川省绵竹市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的情况调查,总结新形势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的经验,研究发展农村图书馆的对策及公共图书馆在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浅谈图书馆事业的地位及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图书馆事业在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以及发达国家图书馆法的发展情况和我国图书馆的立法概况 ,论述了要保障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 ,必需制定图书馆法 ,将图书馆的一切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馆事业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建立纵横联动的图书馆体系;促进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发展;推进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互鉴。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文化强国战略全面实施。面向未来,图书馆事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应主动适应开放、多元的信息服务竞争合作环境,重新思考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打造图书馆的核心优势,解答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包括:数字文明时代,守护多样态文明新发展;开放共享时代,打造信息服务新生态;美好生活时代,打造文化体验新空间。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5.
在俄文化部的规划和支持下,图书馆成立生态信息中心,建立生态网站、生态电子图书馆,培训图书馆员,举行全俄图书馆生态教育竞赛,开展多种形式的图书馆生态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反响,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我国图书馆可借鉴俄罗斯图书馆生态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参与生态教育宣传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尽责尽力.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16.
从四个方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的基本思想进行了阐述,指出《宣言》既总结了工业文明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神,又为信息文明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本原则,认为深入而细致地研究和思考《宣言》对于推进新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图书馆的生态效应将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从生态文明系统建设角度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系统建设的原则和可行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面向全面小康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6—2020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面临着独特的机遇、风险与挑战,“转型发展”是这一时期全球图书馆事业的主要特征。中国图书馆应当主动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式,科学确定发展方向,融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流,纳入国家重大规划视野。本文在职业认知调查、政策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2016—2020年图书馆的常态化趋势,提出图书馆事业常态化转型发展这一概念;研究全面小康对图书馆事业服务经济增长、国民素质提升、文化强国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分析图书馆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投资与预算、人口数量与结构、外部行业竞争、图书馆内部治理、人力资源与技术;凝练常态化发展模式特征:内涵式发展、均衡性发展、民生化发展、法制化发展和创新型发展。参考文献63。  相似文献   

19.
在"中部崛起"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规划建设的环境中,如何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图书馆事业均衡建设与发展,缩小江西城乡区域间的信息服务差距成为关键问题。笔者借鉴国内外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经验,结合国内发达地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图书馆合作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与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谈复合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混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图书馆事业在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发达国家图书馆法的发展情况和我国图书馆的立法概况,论述了要保障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需制定图书馆法,将图书馆的一切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