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赋予了课程以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这种以人的生命为本位的人文主义发展观影响着人们的价值意识和教育行为模式.语文教育体现着对生命的感受、情怀和创造力,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命教育 :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现在 ,我们无疑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和领域 ,促进和提高了人的生活的便利性和生命的成就感 ,为改善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的幸福创造了保证条件 ;同时也使“人”在追逐财富的聚敛、技术的运用和权力空间的争夺等强大利益面前萎缩了 ,被忽视了。当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科学知识时 ,这些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 ,会象征着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但是 ,获得了这些 ,是否就意味着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呢 ?在工业技术时代 ,现代教育本…  相似文献   

3.
生命意义和自我生命意义含义相似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二者具有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生命意义既是一种生活的过程和积极的生存状态,也是人主动追求的结果,其主动性和相对性主要体现在自我生命意义中.个体只有在正确的理论导向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寻找到自我的生命意义.生命意义之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应对社会压力的心理能量,可以使大学生明确其人生价值,也有助于大学生精神的健康发展.面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生活无意义感问题,应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Frankl意义治疗理论的三个价值群以及积极心理学的乐观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积极启发大学生去主动追寻自我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道德"概念的词源及其演变过程表明,道德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并且为了人们美好的生活而存在。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其真正内涵是人性中的卓越性和品格,它是人不断超越现实与自然生命的基本依凭和价值向度,是人的生命之必需。道德教育作为引导个体使其成为有道德之人、使生命趋向真善美的教育,表达的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一种价值诉求,因而生命价值成为道德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生命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礼赞     
我们知道,生的尽头是死。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有的人虽然活着,但他却没有了生的价值与意义。因此,生命,应该体现出的是一种永恒的价值与意义。对于活在当下的人来说,  相似文献   

6.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教学是对生活世界的一种体验,而体验本身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思想的表达,它与人和人性无法分离.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生成的动态过程,体现着教育的动态生成之美.教学与美学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教育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审美教学手段,通过丰富而具有情感的英语语言材料,师生共同感受世界之多彩,感悟生命之绚丽.教育美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使语言在艺术化的基础上展现了人性之美,生命之美,体现了教学是生命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生活,让人懂得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让每一位求知者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实践;让人在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中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教育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纯真、充满智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人的生命展现及发展的过程。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生活的本质和最终之意。教育作为人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从属于生活的,而在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生活较之教育则更具有原生性的意义。生活本身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世界是教育的背景视域,是人最根本的生长家园;生活对生命的新起航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重视生活的教育意义能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联系生活,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人、发展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绿色不仅是大自然的生命本色,也是人们保护、向往、追求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意识体现,是人生命精神的外显。《纲要》中指出:幼儿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园遵循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与生活的"二重变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教育原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是一个美妙的字眼 ,它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人的生活是一种不同于动物的存在方式。动物是在其求生本能的驱使下习惯性或一贯性地存活着 ,动物的生存虽具有“进化”意义却鲜有“发展”意义。人是在意义世界中 ,或是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发展性地成长着、完善着。生存同样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但人却总是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 ,不断地摆脱和超越自然生命、个体生命对人的框限 ,积极地追求更为丰富、更加完美、更加符合人的理想的生活样式。生活这个概念表明人们存在的样式抑…  相似文献   

11.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因此,教育应成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应通过引导人的生命建构去实现,因而,真正的教育应是一种直面人的生命,体现生命关怀,焕发着生命意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育作为教育,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学新生活.学生的课堂生活涉及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交往中的道德生活.历史教学也应当从学生生活涉及的三大领域来创建课堂生活,真正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本文侧重讨论历史教学的课堂生活的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茜 《教师》2014,(26):7-7
正理想的激励作用是指理想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激发、鼓励的作用,它体现在:理想能激发人努力改变现状、创造新的生活的信心和决心;理想也能鼓励人冷静执着地面对失败与压力,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拼搏;理想还能帮助人勇敢坚强地战胜失败和挫折。1.激发人改变现状理想是我们生命中潜藏的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激发起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并把这种向往转化为追求它们的行动。为了实现理想,我们甚至愿意放弃  相似文献   

14.
<正>【理论背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意义疗法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人都有探索自己生命意义的需要和驱力,都有选择生活态度的自由,而且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意义,任何时候的生活都具有价值。有三种活动可以让人获得生命的价值:从创造性的工作中实现“创造性价值”;在爱的体验、和真善美事物的接触中实现“经验性价值”;即便身处困境,也可以在态度的选择上体现其“态度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生命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雪 《教育导刊》2002,(5):8-11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6.
杰克·伦敦曲折坎坷的生活经历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并把这一意志贯穿到他的许多作品主题中.他"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这些人常处于一种危机、灾难之中,在经历一番磨难之后,最终赢得了生命的尊严.这些人物形象正是杰克·伦敦自身强者意识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17.
情趣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高雅的情趣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低俗的情趣体现了人们甘于生活的堕落。音乐就属于高雅情趣的一种。通过上音乐课,可以让人们喜欢上音乐,培养自己具有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一个喜欢音乐的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气质是高雅的,与没有音乐细胞的人比较起来当然更让人喜欢。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音乐是提高气质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即使是在满足其自然性欲望时,满足的方式通常也具有不同于动物的满足方式的社会性或社会性色彩,人的生活行为除了常常有意向性和意志性体现之外,还常常有动物所不具有的趣味性体现。欲望、需要和表象的产生及呈现与人的生命存在具有同一关系,而作为人的欲望、需要的高级心理表征一精神性表征的趣味和表象的产生及呈现不但与人的生命存在具有同一关系,而且对人的生命存在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趣味的生发是随时随处都有可能的,正是日常生活丰富多彩而意义无限的种种形态成了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之源。  相似文献   

19.
谭静 《文教资料》2008,(30):129-131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认为"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真正的"生活基地".从生命哲学的视野来看,"体验"在语文课程中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之一."体验"在语文课程中既有工具性价值,也有目的性价值.两种价值是和谐一致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培养具有主体性、良好个性和丰富精神世界的"人"为旨归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71):27-28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充分说明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但这些年在校园中却屡屡出现许多学生无视生命,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异常现象。作者针对部分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现状,论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和可行性,从文本阅读、课堂讨论、作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内涵,尊重和敬畏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追求更高境界的生活,活出生命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