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网络游戏中蕴含着多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模式或方法,文章就网络游戏的功能特征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比较,由此构建了一种融合网络游戏功能的学习型网络游戏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为未来教育游戏的设计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游戏发展迅猛,在吸引网民参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针对当代教育中建构主义理论盛行,而在实践中的应用却相对滞后的现状,对网络游戏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网络游戏能够强烈吸引玩家的主要原因,将网络游戏的成功经验应用于建构主义的教育实践中,为寻求新的更加实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构建出对学习者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新型教育平台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教育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充分发挥这把双刃剑的教育功能是当代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知识载体和认知工具,其教育功能体现在使玩家进行探索性学习,并在游戏中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进而提出教育与知识类网络游戏的开发和在远程教育中引入网络游戏两种新途径来实现网络游戏教育功能,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对青少年的共同引导来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网络游戏动机、网络游戏行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与社会资本、网络游戏中的性别和族群议题、网络游戏情感等方面,梳理和分析了国外学者近年来有关MMORPG的研究成果。分析发现,国外学界对MMORPG的研究,具有议题广泛但焦点相对集中、多元方法综合运用、理论导向的研究趋向凸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22,(1):68-78
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关注。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摆脱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促使其更加健康地学习、成长和发展。以L村为例,运用抗逆力理论分析框架和个案研究法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现状,借鉴孔普弗(Kumpfer)的"环境-个体互动"抗逆力模型分析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五种风险因素和六种保护因素。同时将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相结合,运用鲁特(Rutter)的环境-个体策略模型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重构,促使其摆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正确应对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6.
内疚是指个体感觉自己违反社会规范并且应该为之负责时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一些学者对学习、工作、消费和人际交往中的内疚情绪进行了研究,但对网络游戏中内疚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访谈法考察了网络游戏玩家内疚,具体涉及网络游戏内疚的原因和反应。结果发现:(1)网络游戏玩家内疚形成的原因包括危害健康、干扰学习、影响人际关系、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和损害网游队友利益;(2)网络游戏玩家内疚的反应包括修正、补偿、合理化和逃避。本研究的结果拓展了人们对不同情景中内疚的认识,丰富了人们对享乐性行为内疚原因和反应的认识,为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游戏消费的实践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发挥网络游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健全网络游戏立法、创新网络游戏管理制度和机制,发挥部门分工协作、联合执法的优势,提高网络游戏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和政府部门执法水平;要加大政府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游戏开发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强网络游戏玩家法律意识培养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健康的网络游戏竞技活动,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网络游戏时间,矫正"网络游戏瘾",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游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网络游戏的定义出发,引出网络游戏的教育功能。对网络游戏应用于教育教学优势进一步分析之后,指出了网络游戏应用于教育时应处理好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9.
网络游戏与体验式网络课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网络游戏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游戏的体验式网络课程设计理念。基于网络游戏的体验式网络课程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使网络课程的学习成为学习者的一种身心愉悦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0.
网络游戏的教育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网络游戏的特点出发,讨论了网络游戏的本质,从网络游戏是生活、是学习资源两个方面论述了网络游戏应用于教学的可能性,并从网络游戏的交互性、挑战性、竞争性等方面论证了网络游戏对教育具有的积极意义,最后讨论了"轻游戏"这一网络游戏应用于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生活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学校教学对网络游戏"深沟壁垒"的思路、方法与意义都值得怀疑与反思。其实,网络游戏与学校教学在模拟社会、交往互动、个人成长等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在吸引兴趣、寻找身份认同、持续激励、任务设计、可视化评价、合作与竞争等方面,亦能带给学校教学许多有益的启示。将网络游戏的精华运用于学校教学之中,实施一种与未来人类网络生存方式相适应的"网络游戏化教学",让学生沉溺"学习",比用苦闷的教育把学生"关"在学校里要有益得多。  相似文献   

12.
虚拟学习社区与网络游戏有许多相似之处,虚拟学习社区如果能成功借鉴网络游戏的优点,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将会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迷恋网络游戏是导致某些中职学生无心学习、学校管理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网络游戏、中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找原因,并提出几点帮助学生戒除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学习受挫且喜欢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为访谈对象,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发现,网络游戏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不存在绝对相关性,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主要源于逃避现实学业压力、寻求成就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网络游戏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游戏玩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网络游戏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教育对策的研究,便于让广大学生接受网络游戏的正面影响,消除不利影响,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网络游戏引发的社会问题出发,指出人们对网络游戏存在偏见.在探究了网络游戏的特点后,认为网络游戏可以成为一种效率很高的学习手段,设计一款好的教育网络游戏能够成为素质教育极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将网络游戏融入到网络教育中来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玩网络游戏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心态以及内容。学习与游戏是对立统一的,应辩证看待玩网络游戏的益处与坏处,利用网络游戏开展多层面的教育活动来解决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严建国 《考试周刊》2013,(98):35-35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巨大的吸引力。家长、老师大多排斥网络游戏,想尽办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网络游戏有如此大的魅力,自有其复杂的原因。语文教师应探究网络游戏内在规律性的东西,研究网络游戏与课堂教学的相通之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游戏精神,合理采用游戏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虚拟学习社区与网络游戏有许多相似之处,虚拟学习社区如果能成功借鉴网络游戏的优点,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将会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刘勇 《现代企业教育》2008,1(2):159-160
尽管网络游戏引起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但它对青少年的成长大有裨益,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有益补充。文章从网络游戏的特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入手对网络游戏的教育功能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