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主题式学习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里的主题可以是学科内容,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学习内容分为“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提出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来“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p.3)如课程标准专门把过程与方法列为历史学习目标之一,课堂学习过程理应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典型的学习过程展开。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课程标准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特别强调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学习就应该围绕某一具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展开。主题式学习就是根据课程…  相似文献   

2.
张静 《历史教学问题》2005,(4):109-110,69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各科一样,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与评价建议。在教学环节中究竟落实得如何?下面撷取几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就历史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进行探讨。一、课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案例案例一:“思想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教案)中称教学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思想教育”目标还是普遍现象。例如“学习…  相似文献   

3.
新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注重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生成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把握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历史教育的要求,因而我们必须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关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要点(略),理解课程标准所传递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益,体现历史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把握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应该说,这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也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学科是中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情感教育又是历史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以情感为中心,塑造学生完美“人格”——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一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并有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历史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除了能起到治国安邦的借鉴作用外,还具有情感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其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是如何把情感目标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真正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2001年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确立了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勾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框架,首次明确的设立了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与教学的另两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一起呈三足鼎立之势。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也都明确阐述了这一目标,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历史课程标准》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9.
王刚 《考试周刊》2012,(25):114-114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作者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现状、成因、加强方式和爱国主义的内涵等角度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方面。把握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初中历史教师制定并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仔细分析学情,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使之转化为学时目标;要有效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历史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情感体验;历史教师要善于对课堂中不同的声音进行合理的引导,并适时地加以升华,在情感冲撞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屈庆萍 《考试周刊》2012,(42):138-138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重视学生情感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本文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历史学科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方面的落实往往会引发以下两个现象:一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4.
华裕芳 《考试周刊》2010,(4):166-166
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教育属于人文教育。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形成三维目标,在知识、能力目标中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课程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突显现代化。新课程更加注重基础性,通过设计学习板块和学习主体的形式,重新构建中学历史课程体系,淘汰了大量"难、繁、旧"的知识点。以北师大版教材为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氛围,以触动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这里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我们说的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的目标落在实处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赋予历史教育的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而文化史内容中含有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十分重视文化史教学内容,它与旧教材的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克服了以往过于注重政治、军事领域内容的倾向,大量增加了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丰富了教材。在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共有44课内容,其中文化史内容占了12课,  相似文献   

18.
庞戈芳 《教学随笔》2009,(10):41-43
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够与家乡历史联结在一起,不但可开发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还可在兴趣中学习知识,这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同时乡土历史还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全El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崔凯 《吉林教育》2009,(6):73-73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20.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人生价值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同时历史对学生形成人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反思与学习,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寻找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初中历史对学生的今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