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科技出版企业在国际科技出版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呈现全球化、集团化、规模化等特征。英国科技出版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网络营销、出版技术创新等经验对我国科技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国科技出版产业应提高数字出版全球站位,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建立市场细分机制,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增强协同整合与技术创新能力,激发科技出版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2.
出版社的自我约束机制,是出版社为了保证正确地贯彻党的出版方针,使出版工作沿着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健康发展而建立的能够规范编辑、出版、发行等活动有秩序运行的机制。建立、健全这种机制,是出版社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出版社应该建立哪些自我约束机制呢?根据几年改革的实践、当前治理整顿的要求和出版社的现状,主要应当建立和健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效益评估机制。出版社的产品是图书,一旦投入消费就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效益有时是统一的,有时是矛盾的。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营性出版单位尽管在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明确国有文化产权权利主体层面完成了转企改制,但在国有文化产权制度改革、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以及促进出版企业内部市场化等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化.深化我国出版企业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包括健全出版企业文化产权制度,实现文化产权在经营过程中的清晰,以及文化产权多元化,构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具有行权能力的股东大会,以及具有文化特色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出版企业内部市场化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版企业制度改革历经五个阶段,经营性出版单位已全面完成转企改制的任务,但远没有达到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的要求,转制之后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的工作刚刚起步。文章以此为着眼点,从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明确国有文化产权权利主体、建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等角度阐述我国出版企业制度改革应遵循的逻辑程序,并指出了当前出版企业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出版制度创新与变迁的过程中,出版企业对原出版垄断格局下内部管理机制与经营方式的沿袭是明显的,出版集团或出版社对原有垄断管理路径的依赖会阻碍出版改革,必须打破对垄断路径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韩梅  胡博 《现代出版》2004,(2):18-21
为适应中国出版产业化潮流,中央已决定对出版体制进行重大改革,这场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化为目的的出版体制改革,必须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其中出版机制的创新包括出版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价格机制、市场退出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建立。本主要就出版企业建立破产退出机制的紧迫性和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出版企业破产退出机制的概念为适应中国出版产业化潮流,中央已决定对出版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即除人民出版社及部分党报、党刊保留原来的公益型事业单位体制外,其他所有出版单位都将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由此看出,这一重大改革旨在大力推动出版业尽快面向市场,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出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出版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一些出版社虽实行了转制改革,但由于还保留着带有明显计划经济色彩的事业型体制,一直进展迟缓。面对出版体制改革即将带来的巨大震动,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原有出版机制不再是改与…  相似文献   

8.
冷静设问:单一国有产权合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独资的产权格局,不仅使出版企业根本无法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也不利于出版企业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机制的形成,造成出版企业管理的非科学化,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单一的国有产权容易导致产业定位与产权结构的严重错位,使出版产业经营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严重牺牲了效率。某些改革其实并没有政策屏障,改革的进程之所以缓慢,完全是因为改革者目光短浅,或者缺乏进取心和斗志,或者害怕触及自己的既得利益,说白了,自己就是改革的障碍!出版业的改革,从来就没有用足用好政策。  相似文献   

9.
国有出版企业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如何加强对国有出版企业的监管,我认为应建立健全企业监督制约机制,其中的关键是必须强化并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科技期刊出版行业所面临的国际挑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进行管理与运营集约化的探索,以期在规模化、集团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更高效、更健康的组织机制。杂志社从部门分工、出版流程、复合出版、出版产业链及营销4个方面大力推进改革,形成崭新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思路。改革帮助杂志社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并实现了由传统内容出版向信息服务的转型。实践证明,集约化是大型出版企业深层改革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图书出版宏观调控机制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过分强调图书的商品性和出版社的企业性,对出版事业十分不利。从理论上搞清出版社及其产品——图书的性质。对改革图书出版宏观调控机制,以保证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书出版工作是将精神产品,通过编辑部门的组稿、审稿和加工,赋予其一种广泛传播的物质形式,发行后在读者中传播的工作。它是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它的发展,也是以不断积累和传播文化,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动力的。由此可见,图书出版工作的本质是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12.
出版企业是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治理是“对于管理的管理”.出版企业治理是指通过制度和机制的设计,规定出版活动运行的网络框架,使出版企业的管理活动在这个网络框架内发挥作用.要本着分类共同治理、内外共同治理、动态共同治理和效益兼顾的原则,构建出版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冲突协调机制,最终实现出版企业利益相关者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出版企业是一个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是一个崭新的和有生命力的组织创新模式.建设学习型出版企业是出版企业面对组织环境变迁所带来的挑战而进行的有力响应,是出版企业进行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消除组织短板效应和凝聚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路径.文化重塑是构建学习型出版企业的先导路径,主要包括塑造新型学习理念,建立共同愿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创新是构建学习型出版企业的基础路径,主要包括出版企业组织结构的再造和出版企业组织体制的民主化.机制建设是构建学习型出版企业的核心路径,主要包括运行机制、领导机制、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出版企业文档编辑与管理规范是档案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把有关出版文件档案经过编辑分类后,按照一定的规范归入相关档案的管理工作。出版企业的各类档案资料众多,把零碎分散的材料通过编辑归入档案,能够为出版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料,使这些资料不断增值,对于汇集出版企业的信息,发挥档案的效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规范出版文档的编辑与管理,也是出版企业完善自身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是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关键,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又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属于政府主导导向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目前处于集群形成阶段,具有基地内企业关联度低、基地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大于合作等特点.在推动数字出版基地成长和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应转变职能,培养数字出版基地自组织演化能力:一是培养数字出版基地组织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的能力,二是引导数字出版基地内的企业形成集体学习机制,三是引导数字出版基地形成企业创新的竞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出版企业的成长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出版企业是具有适应性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研究其成长动力问题,需运用系统的、非线性的、整体论的崭新思维模式来分析.我国出版企业的成长动力系统包括外生动力、内生动力和成长阻力三部分.而其成长动力系统作用于出版企业系统成长的关键机制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传统出版面临数字出版的挑战,本文就传统出版能否自我救赎和如何自我救赎展开探讨,指出传统出版企业必须关注做精内容、研究读者、采纳新技术等方面,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8.
出版机制改革是迎接WTO挑战的关键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苗萱 《编辑学报》2001,13(4):214-215
只有改革出版机制,才是迎接WTO挑战的关键。出版机制改革的前提是政府出版职能的剥离,基础是出版社内部机制的根本改革,而其中心问题是融资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建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出版企业是整个出版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问题。聂震宁就它所作的对策思索,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即既要有组织、机制、人力诸多环节的科学构建,又要有充实、优质的企业文化建设。他的意见较好地吸纳了一般企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了出版业的实际,现实感强,可行性强。关于近两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改革,他说得简略,却同样体现了一种理性的务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应从三个方面人手,加快改革步伐。首先,是出版体制的突破。出版业应走产业化引导的路子,出版社应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按照企业规律进行运作,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由发展。若干年后,待时机成熟,政府可以尝试出版社由审批制走向登记制,使出版体制真正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