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课堂公平是指学生在课堂起始、课堂过程、课堂结果方面能被公平地对待。即,学生具有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能够公平地使用课堂资源,能够公平地获得课堂评价。然而,在现实情况中课堂公平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学生未获得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学生未能公平地使用课堂资源;学生未能获得公平的课堂评价。实现课堂公平首先要重修公平公正的课堂结构,赋予每个学生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实现课堂起点的公平;其次,要合理、公平分配课堂资源,做到课堂过程公平;最后,要注重课堂评价的公平性,做到课堂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对话的动态过程。课堂中,教师用慧眼观察课堂、用慧心领悟课堂,运用智慧的理答调适课堂的温度、掘进课堂的深度,拓宽课堂的宽度,变“冷漠”的课堂为“温暖”的课堂,变“平面”的课堂为“立体”的课堂,变“狭窄”的课堂为“宽阔”的课堂,让有限的课堂彰显无限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课堂     
课堂可以是春光烂漫,课堂也可以是冬色黯淡。课堂可能会燕子呢喃,课堂也可能会噤若寒蝉。课堂时常充满欢乐,课堂有时却令人沮丧。课堂能成为精神家园,课堂也能成为思想樊篱。课堂每一个音符都是教师谱写,我们要让和谐成为课堂的乐章。课堂$江西吉安市教研室@刘武德~~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要求现代的课堂应是:情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多媒体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总之,我认为现在的课堂应该是"互动和谐,丰富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课堂,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什么是课堂,恐怕深入思考的人并不多。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课堂,变成了与教堂、监狱相似的群集之地,评价之处,权力场所?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离理想的课堂还有多远?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我们必须冷眼观察课堂种种怪现象,追根求源,遵循教育规律,重建理想之课堂:儿童课堂,生活课堂,成长课堂,智慧课堂,恢复课堂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王艳艳 《学语文》2014,(5):28-29
如何让课堂真正高效,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的课堂、生本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里主动发展、获得成功、享受愉悦,是每个老师不懈的追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尝试夯实课堂实力,激活课堂活力,挖掘课堂情力,提升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7.
张玉芬 《现代教育科学》2012,(12):173-174,107
本文由教研活动中的一堂课,引发了对当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如下思考:生动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互动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主动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快乐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课堂需要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已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只有明确课堂氛围的含义,理解课堂氛围的意义,掌握和谐课堂氛围的基本特征及其营造的策略,才能有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构建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解除课堂话语霸权,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个性飞扬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高中英语课堂,愉快的课堂活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词汇需要识记,更多的句型需要背诵,更多的语法需要分辨运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在为高考而准备,课业变得越来越沉重,课堂变得越来越枯燥。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阵地,英语的学习只有抓住课堂的45分钟,激活课堂的愉悦因子,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气氛是激活课堂的前奏课堂气氛的渲染是激活课堂的前奏。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高效课堂的必备。研究发现,学生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浙江工业大学72名不同专业学生设计调查问卷,研究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现象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因子个数,方法更具有科学性。通过对载荷阵进行因子旋转,建立因子模型,得到四个动机影响因素公因子:综合性动机因子、工作及环境动机因子、监督管理因子、成绩因子。参考弗洛伊德理论得出动机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内在动机不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出现了“浙江现象”。本文从浙江人的重商传统、务实精神、开放意识等方面,对浙江经济或“浙江现象”进行文化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浙商研究中心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浙商研究中心温商研究所并举办了以“温商如何突破约束和跨越障碍”为主题的“浙商研究月度论坛”。在此次论坛上,浙江与温州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媒体提出了不少对浙商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归纳了在现阶段温商如何突破约束和跨越障碍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14.
"科教兴国"是为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政府无不重视。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当让步于优先发展经济这个使命时,地方高等教育事业也有发展滞后的时候。研究聚焦于我国部分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剖析与其经济地位并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提出走向"科教强省"的策略建议。研究从政府支持、师资管理和学生服务的三大层面及其九个角度,深入思考科教实力短板的原因,并给出解决策略。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其高等教育现状,并向全国释放经济和科教的双重动能。  相似文献   

15.
体现新时代浙江人内在精神的浙江精神或浙江人精神,与深远悠久的浙东学术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是浙东学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浙江精神中,“讲求实效”是价值的直接目标;“勇于创新”是价值的实现手段;“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价值的精神实质,是实现价值的动力源。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主导性意识形态的比较,分析了浙东学术文化价值取向,并论证了浙东学术文化与浙江精神的契合点,指出:“先行者继续先行”应以浙江精神为动力,浙江精神须以浙东学术来涵养。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新的精神动力,推进浙江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浙商崛起于近代,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近代浙商占据区位优势。经世致用的浙江文化,是近代浙商崛起的文化背景。西方的冲击,为近代浙商的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短短20多年,浙江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个体私营为主的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第一发动机,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浙江精神”,得益于浙江各级地方政府的“无为”和“有为”。但在浙江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遭遇到了一系列的“瓶颈”,正经历“成长的烦恼”。为此,从企业方面看,要牢牢构筑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从政府和社会方面看,要提供良好服务,注重环境的营造,实现浙江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域精神与高校校园精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在构建和谐新浙江的进程中,浙江精神是培育浙江高校校园精神的总前提;培育浙江高校校园精神是传承和弘扬浙江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浙江精神与培育大学精神以及两者的统一对浙江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浙江省特殊教育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初步展开阶段;“文革”结束后至今,是快速发展阶段。经过60年的发展,浙江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促进了残疾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历史经验是: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经济社会发展是基础,制定政策法规是保障,加大投入是关键,统整特殊教育发展与残疾儿童权益保护是深层动力。当然,浙江省的特殊教育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高等职业教育与浙江当地经济发展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高职教育应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变化与人才需求相契合。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高职教育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专业结构,以在浙江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也是浙江高职教育不断成熟与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