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肉搜索”: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小释】什么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提问者提出问题,其他网民以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信息搜索工具,结合了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检索的优点.人肉搜索的信息搜集不同于现代计算机信息检索.对人肉搜索的概念、特征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对图书信息搜索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人肉搜索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困惑》中指出,人肉搜索就是指更多地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通俗点说,就是变枯燥乏味的个人电脑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性搜索,一旦有人提问,现实生活中的知情的网友便有可能将搜索对象的一切信息在网上罗列出来。人肉搜索尽管速度没有机器快,但信息的匹配和全面是机器是无法实现的。然而,天使和魔鬼也就是一线的距离。而人肉搜索在给信息传播带来贡献的同时,加入了很强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网络搜索是人们网络生活的日常行为方式之一,人肉搜索的出现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许多研究者从法律、道德以及传播的角度对人肉搜索做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和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角度来看,人肉搜索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的社会关系的演进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途径,不管是从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还是发展论意义来看,人肉搜索都表达了信息时代人类本质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状态下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热点综述】 “人肉搜索”的出现,把网络上传统的不见人、不闻声的信息搜索,转变成了人找人、人问人、人盯人、人挖人、人查人的互动查询和寻找拷问,人肉搜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将现实世界上费尽气力也找不到的答案和真相公布于众,并将其“道德定位”。2008年3月29日,郑州媒体报道,两名14岁女生在“保罗国际”店里剪发后,被要价1.2万元,两人借了十几个同学的生活费才交上这笔钱。新闻在网络上发布后:网友启动“人肉搜索”,公布出保罗国际的注册信息、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以及汽车牌照等,进而发展为到店门口聚集并打出标语等。如果人们一味地期待用互联网上“人肉搜索”的道德力量,来干预、维护并实现对社会不公的“正义讨伐”,  相似文献   

6.
一、人肉搜索的含义及其利弊之辨 “人肉搜索”是在现代信息科技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参与者以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引擎获取既成信息的方式,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定制,从而通过人丁信息汇聚的形式寻求答案,传递资讯,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一种搜索过程和搜索体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搜索技术在网民中受到追捧。这是一种快速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拥有广泛的参与主体,具有虚拟平等性,其初衷是助人为乐、还原真相、除恶扬善。虽然人肉搜索切实帮助许多老百姓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也惩罚了某些社会不良行为,然而在现有相关法律相对滞后的情况下,由于网络及人内搜索自身的特性,它也带来了侵犯隐私、网络群体暴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引起的社会评价争议是网络信息开放、言论自由与网络环境下公民私权利之保护的冲突与平衡,是社会中其他相互冲突的诸权利协调与博弈过程中的矛盾反映,暴露出中国网络隐私权、网络名誉权保护制度与互联网侵权救济制度的不足。互联网技术及日益发达的讨论性社区为人肉搜索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虚拟社会基础,法治框架所要提供的则是它所需要的法律基础。对人肉搜索进行价值分析将指引着人肉搜索法治维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马续东 《天中学刊》2011,26(1):38-40
在网络环境下作为信息搜寻方式的"人肉搜索",是公民行使表达自由与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人肉搜索"在客观上虽能产生对违法行为的震慑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诸如网络暴力、侵犯隐私权等消极问题。只有明确网络表达自由的特点及法律对网络表达自由的限制原则,方能给予"人肉搜索"恰当的法律地位与合适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网上使用频率高的新词语,其基本意义指网络上利用人工进行信息搜索的行为,早期在使用时一般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且搜索对象往往是假恶丑的,但现在也可用于搜索真善美的好人好事."人肉"最初仅指"人的肉",但今天已经具备了7种意义,各种意义往往通过隐喻或转喻互相有关联."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肉"本身语义内涵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符合新人类们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是一种人工搜索引擎,作为一种工具,其本身不能进行道德评价。但是,很多人肉搜索是网民在就某一事件或当事人进行道德评价。也就是说,人肉搜索已经成为人们道德评价的平台。网民可以用理性的道德评价对人肉搜索的事件进行判断.以避免人肉搜索走向网络暴力的极端。本文将用道德评价这一伦理学基本概念来探讨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现象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利用人海战术、依赖众人力量,在繁多信息中筛选相关信息的搜索方式。是一种区别于机械引擎搜索、伴随网络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特殊的社会互动形式。“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吸引大量人群、尤其是23—25岁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量网络“人肉搜索”案例入手,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利弊,从而得出对于“人肉搜索”的态度:少一分鲁莽,多一份冷静。  相似文献   

14.
析网络“人肉搜索”的监管和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共享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涉及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等多种社会因素。“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维护社会正义良知和异化为“网络暴政”的双重社会功能。从法治、德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以及实现网络与传统媒体互动等途径对“人肉搜索”进行监管和引导,对于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现象。但是由于未能区分事实层面的“人肉搜索”与规范意义上的“人肉搜索”,导致当前人们对“人肉搜索”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作为法律规制对象的应当是“人肉搜索”中的具体行为特别是搜索后行为而不是“人肉搜索”本身,将“人肉搜索”在立法上予以规定是一个伪命题。“人肉搜索”是否法律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司法问题,而不是立法问题。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完全可以解决“人肉搜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网络传播伦理的角度对近年来在网络上泛滥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在现实中信息不畅通,民众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缺乏有效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造成了人肉搜索的过热和偏轨,以致网络侵权行为屡屡出现。文章从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个人隐私通过网络智能搜索并予以曝光的行为。此行为对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对此行为置之不理,就可能会影响和谐网络的构建。有的"人肉搜索"是出于正义感,能够释放正能量,给予公众情感上的满足;但若是出于恶意攻击,可能就会对某个人、某个集体、某个群体,甚至整个国家的形象造成坏的影响,从而引发不和谐事件发生。"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怎样趋利避害,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8.
当人肉搜索突破道德涉及法律,人肉搜索行为就演变为网络侵权法律问题: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的直接法律问题;法律制裁与道德谴责的区别、人肉搜索的后续侵权行为、提供搜索论坛网站的法律责任间接法律问题。但人肉搜索侵权行为并不是抽象和不可捉摸的,只是披着网络外衣,与一般的侵权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人们经常在因特网中利用搜索引擎或其它方式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文章介绍了主要且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文字信息检索、图片信息检索、音乐信息检索、视频信息检索和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已成为最具争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搜索手段,其在法律层面上面临着多重否定评价。其中,网络服务提供者主体(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的角色尤为引人关注。文章提出在人肉搜索案件中的ISP承担注意义务是必要的,人肉搜索侵权中的ISP更适合适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此外,人肉搜索侵权是较为复杂的共同侵权案件,ISP在何种情形下作为共同加害人承担连带责任、单独责任、替代责任、补充责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