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测量法、问卷调查等方法从2012年参加体质测试的1 600名辽宁师范大学学生中随机抽样选取800人,将其中血压出现异常状况的275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血压出现异常大学生的体重指数情况、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等。发现在随机抽样选取的800人中,血压异常的总检出率为34.4%。血压出现异常状况的大学生同时出现体重指数超出健康体重范围的情况,且实际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不足。这些大学生虽然对体育锻炼行为态度积极,但行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民办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对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即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他们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强度、场地及内容的选择上进行分析,清晰呈现出民办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特点。  相似文献   

3.
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大有益处的,然而能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者依然是少数。我们曾经做过一项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只有约10%的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大部分学生(约60%...  相似文献   

4.
采用量表和自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随机抽查的788名高职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并将心理问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特征与心理健康学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学生与心理问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时间、选择强度、主观感觉和坚持性等因子的差异是全方位、极为显著的,对这种情况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对普通高校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我校(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参加运动队训练的男大学生和普通男大学生这两个不同层面的群体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进一步探讨如何采取更好的体育锻炼手段来促进普通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取SCL-90量表等工具,对我校参加运动队训练的男大学生和普通在校男大学生共480人进行测试和调查。结果:( 1)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普通男大学生;(2)参加集体项目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参加个人项目的男大学生。结论:长时间,多种类型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的各种课程的开设,虽注意了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却忽略了对学生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也比较欠缺,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也比较差,更没有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文献资料法来研究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现有课外锻炼制度的满意状况、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制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等,结果显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满意率为52.2%,基本满意率为94.2%。  相似文献   

8.
绪言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所谓动机,就是引起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主观愿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就是引起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主观愿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一种身体活动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参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一所农村中学216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讨论和分析,了解学生节假日锻炼情况,希望能对促进学生节假日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参考。调查对象:铜山区何桥镇中心中学九年级1-4班,共计216人;调查内容:节假日你认为需要参加体育锻炼吗?你参加过哪些体育锻炼项目?平均每天安排多少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你是否是有计划的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0.
对沈阳市10所中学的500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动机、形式、项目、场所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娱乐、磨练意志、劳逸结合、爱好体育、结交朋友,健康娱乐是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学校操场和社区空地;球类和跑步是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以和朋友一起锻炼为主。没时间、无兴趣、无器材、无场地是影响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也对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着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生  吴健 《体育学刊》2008,15(3):67-70
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因素中,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学历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相关.来自农村乡镇家庭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优于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而对于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而言,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要明显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于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对全国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不合在校学生)在2007年里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就此次调查的主要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自我国政府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经过10余年的努力,全国城乡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所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逐步提高.居民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呈现多样化特点,使得体育锻炼的针对性和健身效果得到加强;居民主要选择附近的公共体育场所参加体育锻炼,初步显现了近年来群众身边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的成效,大大方便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中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有:1)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激增,使得大部分人由于忙于工作而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2)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3)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仍以自发性为主,一些活动不能吸引更多居民更持久地参加,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降低了锻炼的针对性和效果;4)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用品等实物消费为主;5)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依然存在,其中,城乡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状况,对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在四川成都、自贡、广元三市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2.1%的四川省城乡居民在2007年参加过体育锻炼,且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3.7%(含在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项目以健身走和跑步为主,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选择的项目明显不同;同时,省内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所增强,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人数比例最多,但有近70%的人在体育锻炼中没有接受过科学指导;而没有时间、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是目前省内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阻碍;城镇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等调查指标上都高于乡村,城乡差异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4.
对6所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对本市6所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采取积极对策和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教师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人口预测和增长曲线拟合方法,利用2018年国家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对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规模和结构等状况进行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总规模将持续增长,预测到"十四五"末期将增长至8471万人,到2035年达到1.9亿人,2050年达到2.6亿人。未来一段时期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将进一步老化,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将快速增长,对锻炼场地、专业组织和指导人员的需求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万群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9):105-106,110
通过访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信阳市部分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以及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等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得出学生实际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少,学校对学生体质状况不重视,开展体育活动单一,场地器材严重不足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学校、政府应加大在体育方面的师资投入和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规划,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法规政策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教育和对教师观念改变的教育,有利于学校的更好的适应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磊  樊宗山 《体育世界》2013,(10):105-106,59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高职生对体育锻炼持有积极态度,也有强烈的锻炼动机,但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频度、强度均较低,锻炼时间较短,学生对体育设施满意度一般,课余锻炼组织形式丰富,但措施不得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滨州市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应用《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调查市民的体育锻炼情况。在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后,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市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不经常锻炼的市民心理健康状况;小强度不太紧张的运动项目、每天锻炼1次、每次锻炼31-59min对促进心理健康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青海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和安排,2008年3月1日至4月30日在青海省范围内。对2007年全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锻炼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国家有关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锻炼方法、参加项目、锻炼时间、负影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