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陆丹 《教师》2009,(24)
从1998年起,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高校毛入学率从1999年的10.5%.上升到2008年的23.3%;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跨越精英教育的门槛,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2.
浅析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我国高校连续扩招 ,招生人数急剧增加 ,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仅普通高校每年就有近30万人的增长 ,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大步迈进。普通高校的这种连续扩招 ,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大程度地冲击和影响着成人高等教育 ,而近几年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情况从数字上看也呈上升趋势 ,1998年全国成人高校本、专科招生共计 10 0 .14万人 ,1999年 12 0 .6 0万人 ,2 0 0 0年 15 6 .15万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的这种扩招 ,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质量问题的担心。质量问题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不扩招也有质量问题 ,扩招以后 …  相似文献   

3.
从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山西省高等教育以乘风破浪之势,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200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15%,历史性地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但山西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1  在 1999年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中央提出了到 2 0 10年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15 %的目标 ,然而 ,经过几年的高校扩招 ,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已大大加快 .由此人们预计 ,我国大学学龄青年入学率将在 2 0 0 5年以前达到 15 %以上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需求的变化决定供给的变化 ,相对于过去传统的或者说是精英化的高等教育来说 ,不期而至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其发展趋势具有一些新的规律和特点 ,而这些新的规律和特点归根结底是由于教育需求的变化所决定的 ,因此 ,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 ,就不能不研究这种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高校大扩招",即1999年至2005年的高校招生,之所以连续七年保持高递增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实现"大众化教育"的目标。2020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目标是40%。以1998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9.8%为基点,以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108.36万人为基点,从1999年到2020年,笔者设想的"高校招生年递增率"是10%。常态化的扩招,是平缓推进的扩招,既没有停滞、徘徊、低速前进的状态,也没有"大跃进"的状态,更没有大起大落的状态。我国常态化的扩招,应该是长期保持5%至10%之间的递增率的扩招。"高校大扩招"是一场跨世纪的高等教育"大跃进"。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山西省高等教育以乘风破浪之势,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200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15%,历史性地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但山西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教育迈进,另一方面由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也不例外.1999年启动的高校扩招进程迅速将中国的高等教育推入大众化的轨道,到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4.5%.[1]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将要达到40%.高等教育的扩张顺应了社会发展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乃大势所趋.但是,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也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形成巨大压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就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 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至1997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共608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达272.5万人,占全部高等教育在校生的44.8%,已近半壁河山。面向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特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按国际通常的标准,大众化阶段的最低限是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15%。我国的情况是,1997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了7.6%,而根据国家确定的发展目标,200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将提高到11%左右,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则要达到15%,即实现高等教育大  相似文献   

9.
李琳 《文教资料》2013,(8):96-97
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加速扩大,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长到2011年的26.9%,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后大众化"阶段。本文从大学的三大职能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科学定位;完善高校科研制度;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提高高校社会服务水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郭群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67-169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人口的15%至50%,即标志这个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进入到大众型,它代表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1999年的高校扩招,迈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第一步,不仅在教育界,而且在全社会都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就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职高专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如何保证与提高高职高专教育质量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问题,本分析了影响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从根本上保证与提高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知识精英是引领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精英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坚持实施精英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分类指导是高校实施精英教育的必要前提,并阐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承担精英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德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德国的学位制度,讨论了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特色,探讨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作用,并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following section is devoted to financial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As mentioned earlier, the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1985 decision was mainly one of decentralization, granting universities more autonomy in their administration and finance. The two aspects, which should have gone hand in hand, did not see parallel developments. The general shortage of funding (apart from the very necessary recurrent expenditures such as salaries) made administrative autonomy almost a burden. The autonomy was further hampered by the political incident in 1989 when the experiment of the "President Accountability System," as symbolic of party-administration separation, practically came to a halt. The autonomy notion, however, did give rise to numerous innovations in resource mobilization that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echnical/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on a much larger scale. By the mid-1980s, mos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virtually relied on all kinds of joint ventures and external services to cover their nonrecurrent costs and staff benefits. As readers will see, the documents in this section are mainly on the financial implications of all kinds of unprecedented funding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实际行使主体是政府和高校,且两个角色在很多领域都相互冲突。发行高等教育券不仅是高等教育财政配置的有效方式,还是整合各利益相关者意志、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权在政府学校间合理分配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而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等级结构和部门结构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要走结构多样化之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要调整与优化结构,使高等教育全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职教育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我国高等教育数量上的稀缺,更弥合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带来的重大弊端,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Higher Education     
We attempt to prove the hypothesis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 phenomenon of propitious selection may arise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When talented university entrants favor applying to branded universities, the latter are able to automatically build up a positive reputation without having to actu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educational process. We have performed an econometric modeling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n a set of data that were obtained from a survey of Moscow university freshmen to show that high school graduates with high scores on the Unified State Exam (USE) really are oriented toward branded universities and that these prospective students believe that obtaining a prestigious degree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entering any particular profession. Entrants lack comple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t any given university. The analysis of university ranking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completely solve this information asymmetry since they contain signal distortions introduced by their ranking methodology. These rankings primarily prioritize the research activity of faculty members, and they ignore their teaching performance and work with students. Therefore, often universities design their policies in such a way as to privilege the criteria that are used in rankings, and they focus on improving precisely these indicator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 considerations. As a result, branded universities are able to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conven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not by actually providing higher quality educational services, but by selecting the best applicants and benefiting from the powerful peer effect of having these students study together. In this way, these universities can produce excellent graduates that ensure their positive reputation in the eyes of employ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ir brand value by raising their position in the rankings.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社会化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高等教育中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成分:“精英式”教育模式,大一统的管理格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弊端,通过改革来逐步实现教育社会化、大众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形成国内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共同面对社会、公平参与竞争的格局,实现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质量观与优质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过渡的过程中,大众质量观、全面质量观和评估质量观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迈过大众化的门槛以后,发展优质高等教育成为各级各类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过程,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现在和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