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作为校外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有数据显示,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仍有超过一半的小学生参加周末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有超过90%的小学生在寒暑假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虽然大多数家长保持理性选择,对学生参加该类培训持肯定态度,但目前还存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家长的功利行为偏离真正培训目的以及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足等亟需解决的问题,需在转变教育观念、丰富学校非学科类学习服务以及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以此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据了解,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天津市已制定30余项指导意见、实施方案、配套制度.截至2021年12月20日,天津市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为92.17%,线上机构压减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完成"营转非"工作.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实施后,非学科类培训快速升温,出现了超时间、超任务、超兴趣、超能力的过度培训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学校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指向出现了错位。学生是培训的直接利益者,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学校都是间接利益者。其中,家长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校外培训机构是重要利益相关者,学校是边缘利益相关者。四者之间形成了利益闭环链,是学生培训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培训需求、规范培训行为,调整利益指向、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和形成学习型利益共同体,是防止非学科类培训过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时朱俊杰 《教育》2022,(9):21-23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诸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备受关注。对我国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中小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泛精确匹配法(CEM)解决内生性偏误,研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减”背景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参与人数略有下降,中小学生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时间和费用基本保持稳定;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够显著改善小学生的抑郁情绪,但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作用不显著;参加校外非学科类培训对小学生抑郁、状态焦虑和积极情绪的影响在城市与农村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学生间均存在组间异质性;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参与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在城乡、留守与非留守的组间异质性。相关建议为:应理性看待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让中小学生的教育更多回归学校和家庭;丰富学校课后活动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加强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治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报》刊载史玲文章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在满足学生音体美等方面的学习需求上有积极意义,但当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收退费问题,即部分培训机构存在趁机涨价、倾销课时、收费高、退费难等问题;二是隐形变异培训问题,即有的机构以"素质培训""思维训练""成长中心"等之名,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  相似文献   

7.
“双减”是近期教育治理的焦点议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则是“双减”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仍是政治代表和家国责任的前提下,人民需要政府“有为”,治理无序的校外培训市场。有为政府的指引下重构的有效市场侧重于供给侧改革,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导向,重构的校外培训或服务的市场是公益而不是逐利的市场;第二,探索教育市场服务单位从家庭到学校的转变,通过学校购买服务,以学校为桥梁组织再分配教育资源则有助于缓解现有竞争压力,保障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三,分类分阶段参与供给,改变现有校外培训市场以面向家庭的学科类培训一家独大的局面,鼓励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大力培育家长学校、素质教育以及面向学校的课后托管类校外培训市场,鼓励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朝后基础教育阶段转型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培训市场。在政府的指导和指引下,校外培训最终形成一个细分领域、细分对象、细分阶段、准入有序的培训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实行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到2021年年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文章分析了大幅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之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四方面问题,即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后的规范经营问题,如何治理隐形学科类培训问题,如何形成学校教育提质增效的长效机制问题和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以实现"双减"确定的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为"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特别是要求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变更为非营利性质,严禁资本化运作,一律不得上市融资、接受上市公司投资或收购,禁止外资进入该行业等,令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同时,有关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规定,也让部分中小学教师产生些许疑虑.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培训行为明显规范。同时,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也面临财务危机加重、合同纠纷攀升、就业难题凸显、转型发展困难、变异培训增多等衍生风险。为此建议:(1)协调部门行动,全面强化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治理;(2)健全审批制度,切实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工作;(3)采取综合措施,力促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4)维护群众利益,深入做好现有机构费用清欠和员工稳岗工作;(5)做好维稳工作,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治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展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轮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基于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在2017年和2019年采集的家庭入户追踪调查数据,对2017-2019年中小学生家庭校外学科类补习和兴趣类培训的参与率和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校外培训的参与率的描述统计显示,2019年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和兴趣班的参与率下降,城乡家庭之间、高低收入和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家庭之间差距有所扩大;对家庭教育支出和校外培训支出的分析显示,2019年生均家庭教育总支出较2017年下降,但家庭校外补习和兴趣班平均支出上升;学科类的校外补习主要受到升学需求的影响,而校外兴趣班则没有明显的升学需求驱动,也没有受到校外治理行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阻断了资本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操弄。近年来,资本在教育领域的大举扩张,在公立学校的国民教育体系之外,数量庞大的教育培训机构以及私立学校正在构建另一个"教育体系"。这个另类的"影子"教育体系严重恶化了教育生态,加剧了教育内卷,更扭曲了教育宗旨。《意见》的出台阻断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之路。为了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为规范我省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河南省教育厅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强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其中,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提出"十严禁":1.严禁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开展学科类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市的征求意见稿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这一条文。这种规定不仅是对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规范,也是对学龄前儿童的保护,彰显出极大的人文关怀和政策善意。体育类校外培训炙手可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学科类培训行业带来极大阵痛,很多学科类校外培训被叫停,遭遇前所未有的冰点,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体育类校外培训却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5.
《青海教育》2023,(3):24-25
<正>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双减”工作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省域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压减,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逐步规范。为进一步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切实有效维护您和孩子的合法权益,防止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退费难”“非法机构开展培训”等事件发生,做到校外培训监管工作全范围覆盖、全流程监管,教育部建立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是“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一款配套软件,该APP属于公益性、全免费的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6.
在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服务的分类准入中,国家逐渐强化了对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这两类培训服务供给主体的准入监管。目前,培训机构准入的行政审批模式日臻成熟,从业人员准入的粗放型市场竞争模式逐步解构。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服务准入制度在分类管理的同时需要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当前准入制度在价值原则和目标定位等主观取向上兼顾了系统的不同需要,但在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客观规范上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缺失。在准入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中,应当强化准入规范的法律依据、系统设计个人从业准入制度、细化分类准入的规则系统并创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准入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写在前面的话: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再次进入新阶段。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市“双减”专班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扎实开展“双减”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天津注重抓好校外义务教育培训机构风险防控、数量压减、合规转型以及规范办学等工作,努力做到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同步推进、同向发力、全面过硬。据了解,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天津市已制定30余项指导意见、实施方案、配套制度。截至2021年12月20日,天津市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为92.17%,线上机构压减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完成“营转非”工作。  相似文献   

18.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教育体制优化的有效切入口。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我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减力度大,有证机构积极转型,无证机构完全停止培训行为,实现了中央“双减”文件“大大压减”的目标,扭转了校外培训过多过滥的局面。治理效果显著: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资本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校内课后服务供给常态化开展,助力实现减负提质;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业压力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面临教育资源流失、违规行为较多、家长焦虑不减等诸多挑战。为了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治理而非单一压减,需要完善协同治理制度,逐步让市场发挥作用;对校外培训机构不能一刀切,需正视其积极作用;重视学生与家庭的实际需求,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借助校外培训机构的技术优势与产品优势,助力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双减”督导工作的政策,经历了系统部署、明确要求,聚焦校内、全面监督,突出重点、双管齐下三个阶段。目前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督导存在校内、校外教育督导工作失衡,区域实践层面重监督轻指导等问题。解决校外培训机构教育督导存在的问题,要遵循导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培训,关于"辅导员和辅导员工作"的研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辅导员学"成为一门新兴科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下的"辅导员学",应步入到一个依托专门学科、专门队伍、专门专业的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