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一种现实的环境中学会基本的道德意识,引发道德体验,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那么,怎样上好《品德与生活》课呢?  相似文献   

2.
郭莉 《教师》2010,(28):105-105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优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如何定位《品德与生活》课中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者结合实践谈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情感教育关键期.把握儿童情感教育关键期,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是低年级品德教育的关键.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把握儿童情感教育关键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笔者通过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实践,归纳了三方面策略:以儿童生活层面为依托,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活动为载体,由外化向内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学会求知,学会发现,学会做人,从而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多种能力,既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呢?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提出:“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广泛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活动中灵活利用.”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行为,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显然,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显著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善于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生活过程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右。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该课程通过与儿童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直接经验,并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正是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的更新,不仅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培养了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基本的道德意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尽可能让他们在课堂内外学习更多的知识,步入实践的乐园,品德与行为也得到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冯硕万 《教师》2013,(21):56-56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型、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课标也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12.
<正>品德课程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公民道德教育当然是品德课程中不容忽视的。儿童的生活更是课程的基础。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一、在班级生活中渗透把品德课程教学与班级生活、班级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等的公民道德意识。如教学《小学生活开始啦》《游戏欢乐多》时,课间班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日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融合了思品、社会、劳动等多项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了学生的体验与要求,不像以前上思品课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思想教育,而注意帮助学生解决的是一些比较迷茫和困惑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品德与生活》敦  相似文献   

14.
课改背景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客观地发现和认识生活,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儿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体验性课程。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必须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让儿童在体验中拥抱生活,要在活动中升华品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为学生的道德形成之路奠定基础.所以要想上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我们就应该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在生活中找品德,引导学生以生活为课堂,让课堂真正回归生活,为孩子们的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6.
课标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养成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和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宝贵资源。"那么,如何根植儿童生活,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教学实效呢?下面,我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游去》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韩忠幸 《广西教育》2011,(7):20+34-20,3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举例学生分析"几乎成为一种模式,学生缺少思考和自我内化。这样的课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养成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必须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郭莉 《教师》2010,(25)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优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如何定位<品德与生活>课中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者结合实践谈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胡敏 《新疆教育》2012,(16):177-178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事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