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李吉林自1978年起我怀着对教育的赤诚,为促进儿童素质全面提高寻求一条有效途径,进行了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研究。上篇:情境教学一、探索过程作为情境教学的探索者,对它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2.
情境教学从1978年开始,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终于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九五”期间,我们又在“情境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验研究”。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以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借鉴心理学中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构建情境教育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介绍了“语文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发展的探索过程,论述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即从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利用角色效应和加强应用操作等方面,为儿童提供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生活的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促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奠基的关键时期。30年来,我不懈地追求儿童发展的规律,初步构建了以儿童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情境教育理论框架。情感,让我迈出情境教育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育主张,构建了情感与认知结合获得教学高效能的课程范式。在回顾整理情境教学的探索历程中,我概括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基础模式和基础原理,并对情境课程进行了网络构建。回顾情境教育理论构架的历程,我的爱与儿童的情的交融,构成了情境教育理论构架的内核。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  相似文献   

5.
著名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情境教学"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给中国教育改革涂上绚丽的色彩,它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促进了师生和谐发展。它是  相似文献   

6.
《今日教育》2011,(6):45-46
李吉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吉林,1938年5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名的儿童教育家,全国名语特级教师。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历经近30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其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理论创新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情境教育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 ,而情境教育正是把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作为促使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情境教育是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 ,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对作品刻画的人物 ,抒发的感情 ,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 ,从而化难为易 ,使之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情境教学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 ,感受时 ,管理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班集体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重要的心灵家园。著名教育家李吉林指出,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活动其中的教育环境。班集体生活所呈现的一个又一个情境是促进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是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在情境教育理念指导下,逐步探索出具有鲜明情境教育特色的班集体建设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成果档案成果名称: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主持人及主要成员:李吉林研究起止时间:1978年10月——至今二、成果简介情境教育通过30多年实践研究探索出:"择美构境,以境生情,以情启智,情感与认知结合,引导儿童在境中学、思、行、冶,促其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吸纳古代文论"意境说"的理论滋养,提炼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其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决定了儿童主动学、乐学的必然性。同时借鉴先进教育理论,使其既具本土文化特色,又富时代气息。情境教育从解决课堂实际问题入手,由语文到各科,最终  相似文献   

11.
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情境教学的多元化,情境教学的普遍性,使它呈现出发展的美好前景。在国际国内教育的不断变革,从科学化走向情感化、人文化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学顺乎自然地向情境教育拓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为探索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原理与操作体系。情境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  相似文献   

13.
著名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情境教学”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给中国教育改革涂上绚丽的色彩,它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促进了师生和谐发展。它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布设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因为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初期,通过情境教学,能增加数学课的人文气息,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应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水平而创设的,主要有:故事引导法、生活体验法、动手实践法、矛盾冲突法等多种手法。一、情境创设的原则1.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试图找到一种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教学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重要环节。前两年,我校引进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科研成果:诱思探究教学论。该理念特别强调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就高中政治课进行情境教学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初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中学生的良性发展,也有助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十年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召唤,促使众多的中国教育工作者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去寻求既能继承传统教育的精华,又具有未来特色的有效的提高人才素质的途径。我作为千百万跃跃欲试的改革者...  相似文献   

17.
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设计教学情境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情境的设计蕴涵了许多信息化、技术化的因素,而要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复杂的教学内容及对象特质中选择最优的教学情境因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必须探索和把握基本原则。我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设计教学情境至少应该遵循以下七个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首先是教师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在信息膨胀的社会里,教师可以拥有比学生多的信息资源的传统优势被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弱化。教师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角色,教…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育系列实验与研究从1978年开始至今历经30多年,由最初的语文学科的情境教学发展到涵盖儿童成长诸领域的情境教育,又具体落实到情境课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由于顺应儿童天性,突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从而构筑了富有独特优势的课程范式。情境教育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情境教育系列实验与研究从1978年开始至今历经30多年,由最初的语文学科的情境教学发展到涵盖儿童成长诸领域的情境教育,又具体落实到情境课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由于顺应儿童天性,突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从而构筑了富有独特优势的课程范式。情境教育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