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之年。我国当前的教育扶贫政策表现出价值取向更加公平正义、覆盖领域愈加全面、扶持对象更为精准聚焦、体系构建不断立体延拓、工作机制融合多元主体等特点。针对"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多维贫困突出等问题,考虑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我国应制定常规化、制度化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实施综合性教育扶贫措施,建构教育扶贫共同体,开展教育扶贫政策评估,强化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衔接。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贫困的关系研究脱胎于经济与文化视角的反贫困理论.教育与反贫困研究的历史奠定了教育扶贫的基本思想,指出了教育与贫困在市场结构、人口素质、文化资本、社会政策等四大要素上的关联.我国教育精准扶贫还存在资源配置难优化、数字鸿沟难弥合、贫困文化传递难阻断、扶贫治理模式难转变等突出问题.结合历史研究中的四大要素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框架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开掘了新路径,二是为弥合贫富人口数字鸿沟开辟了新渠道,三是为消除贫困亚文化复制功能创造了新方法,四是为转变教育扶贫治理方式注入新力量.运用"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具体路径包括:"互联网+"改革教育供给,优化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互联网+"激活信息红利,弥合贫富人口数字鸿沟;"互联网+"提升文化资本,消除贫困亚文化的复制功能;"互联网+"促进多元参与,转变教育扶贫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与脱贫攻坚时期产业扶贫政策聚焦于精准扶贫不同,后扶贫时代关注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治理,强调贫困人口的多维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产业扶贫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当前,我国产业扶贫面临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缺失、产业发展路径僵化、扶贫福利不足等多重制约。从可持续治理来看,产业扶贫的优化路径应从建立特色产业培育机制、构建扶智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扶贫利益共同体等方面探寻,以期在未来持续发挥扶贫产业的现实价值,形成区域经济增长和个体持续增收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将逐步实现常规化、制度化发展。因教育扶贫是拔除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所以探索教育扶贫长效机制成为后扶贫时代的必然选择。纵观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变迁,我国扶贫开发战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致贫原因和贫困对象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扶贫机制。从建立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精准识别机制,以人的发展为终极价值的驱动机制,以统筹多元主体参与为促进的协同机制,以有效行政调控为杠杆的问责机制着手,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扶贫机制体系,以期实现教育扶贫机制的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教育扶贫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教育扶贫在消除贫困中的战略治本之作用。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教育扶贫观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新时代的集中呈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扶贫理论与扶贫实践发展的历史结论,是习近平对教育与贫困关系深刻把握的实践成果。从核心要义来看,习近平教育扶贫观是以教育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以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内源式脱贫致富之路。从实践路径来看,习近平教育扶贫观提供了一条接续消除相对贫困、稳步走向共同富裕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6.
全面脱贫时间节点的到来为教育扶贫开启了新的思维起点,向教育扶贫提出了过程性挑战。基于后扶贫时代贫困现象的主要特征,教育扶贫质量的可持续提升有赖于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教育扶贫、扶智与扶志、农村教育贫困与城市教育贫困、扶贫主体与贫困主体、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等关系。后扶贫时代的教育扶贫应诉诸多维关系视域的系统化行动,在扶贫实践中需进一步凸显教育发展的功能建设、精神扶贫的价值指向,关注特殊贫困人群的主体特征、倾听教育贫困者的主体诉求,探索国际教育扶贫经验的在地化实践,推动实现我国教育扶贫经验的国际社会贡献力。  相似文献   

7.
袁利平 《教育科学》2021,37(2):14-21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贫是后扶贫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基本方略.教育缓解相对贫困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能力的关键所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更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支撑.在后扶贫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缓解相对贫困的指南针,"造血式"精准扶贫是缓解相对贫困的主渠道,健全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是缓解相对贫困的支撑点,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缓解相对贫困的突破口,实现教育公平正义是缓解相对贫困的归宿地.教育缓解相对贫困在制度安排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理念,培育贫困人口坚定的制度自觉,健全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制度,优化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制度,进而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完善教育扶贫顶层设计,提高教育贫困治理实效,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王瑜  叶雨欣 《中学教育》2019,16(2):10-17
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贫困内涵,并以此形成四种不同的教育扶贫政策逻辑,即注重弱势补偿原则的教育物质扶贫、遵循公正平等观念的教育权利扶贫、突显均衡共享理念的教育资源扶贫、强调个体发展本位的教育能力扶贫。以四个贫困内涵为起点对部分典型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政策价值与逻辑的探讨,或有助于促进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刚开始针对物质上的扶贫,在物质扶贫卓有成效的同时,贫困大学生在精神上也存在贫困表现,主要存在思想意识上、心理活动上、道德修养上"缺钙",那么如何"补钙"呢?就要在解剖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归因上,创新精神扶贫新路径;优化周边环境,正确认知精神贫困问题;采取"他助"和"自助"相结合的脱贫方式;做好"成人"和"成才"的扶志教育,彻底改变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困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工作的发展逻辑、成人教育扶贫的资源供给逻辑和成人教育与扶贫的耦合共生逻辑,并介绍了我国成人教育扶贫的历史演进脉络。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精准扶贫的战略逻辑,文章提出了以下嬗变路径:改革贫困人口入学门槛制度,构建精准组织路径;完善成人教育助学体系创新,驱动精准资助路径;优化成人教育实践培养方式,创新精准培养路径;瞄准成人教育就业关键导向,协作精准就业路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训资源整合联动。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被忽视,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和粗放问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则突出体现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达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不协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衔接不畅,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仍存在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实行重点攻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扶贫对象和贫困类别认定的精准性,构建以经济帮扶为主要手段,融合诚信教育、心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生命教育为一体的长效帮扶机制,实现贫困生认定程序、帮扶理念、返贫预警机制三个优化,建立精准扶贫数据库、提升贫困生内生动力和长期跟踪反馈机制以预防返贫。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理论从"扶贫对象"扶贫方式"与"扶贫内容"三个维度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重大调整,即"漫灌式"粗放帮扶向"滴灌式"精准帮扶发展、"输血式"外向帮扶向"造血式"内生自扶发展、"经济性"物质减贫向"观念化"精神脱贫发展.这对于指导中国当前打好扶贫攻坚最后一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扶贫开发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青海海东地区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和工作力度,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今后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进一步搞好海东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机理及脱贫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贫困县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与难点,精神贫困已经成为制约深度贫困县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以陕西省丹凤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统计,梳理集中性贫困区域农户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分析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原因,从学理上探究精神扶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扶志、扶智、扶职和扶质四个维度提出深度贫困县精神扶贫的路径选择,为解决集中性区域深度贫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视域下职业教育扶贫方式对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具有重要价值意蕴。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忽视贫困人口的理性选择、缺乏对贫困人口的文化关照等问题。以人为本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扶贫要以尊重贫困人口理性选择为基础,强化职业指导;以贫困人口精神扶贫为核心,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以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为关键,培养其职业核心能力;以满足贫困人口需求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扶贫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身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开展图书下乡进村活动,是文化扶贫最直接的形式;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共享信息资源、远程教育及终身教育服务是文化扶贫的一种主要形式;还可以通过与政府和基层文化教育单位合作,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点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作为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其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评价内容是当地贫困群众的满意度。通过对扶贫成效群众满意度指标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扶贫行为、群众感知、农户生存状况、农户家庭属性以及群众满意度五个维度的考核指标体系,应用偏最小二乘PLS路径模型对武陵山片区溆浦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扶贫成效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五个潜变量对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成效满意度起直接作用,在扶贫成效满意度的间接影响因素分析中,除农户家庭属性潜变量对扶贫成效满意度不具有间接影响以外,其余均有影响。环境设施建设改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众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扶贫成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城市贫困越来越成为困扰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负面效应日益凸现,并显示出愈益严重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贫困人群的概念和范围进行科学的厘清和定义。怎样缓解以至最终消除城市贫困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回避不了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