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建 《现代语文》2011,(11):55-5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又一次提出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里的“创新”和“实践”就是强调创造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创造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八五”期间,我校开始在学生中进行创造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几年来,按照儿童创造心理规律,通过全方位的教育策略,基本上形成了以早期开发创造力为宗旨,以培养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为重点,提高小学生创造素质,构建了小学创造教育的模式。实施小学创造教育的基本框架与作法:我校的创造教育可以简化为:一个目标,三条渠道,六个环境。一个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条渠道:1、通过学科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坚持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品质的训练。2、通过隐形课程,优化、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3、通过…  相似文献   

3.
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世纪”,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面对新时代的严峻挑战,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中,都明确提出把素质教育、创造性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可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何寓创造性教育于数学教学中?结合平时的数学教学,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而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是世界竞争愈加激烈的世纪,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当今我国教育特别强调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创造力。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必然力求去认识它、占有它。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或创造意识,这是中学生物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选择运用恰当有趣的课外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就高中生物…  相似文献   

6.
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讲过: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而现今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需要大批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并使其获得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一、诱发兴趣,想创造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一个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时,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因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庆友 《学周刊C版》2010,(7):164-165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作者就此谈了自己三方面的见地:狠抓“双基”教学.构造创新的知识基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发现和创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开展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迪和引导下,使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思考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美术课堂中,我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还不强烈那么,如何突破作品雷同的“瓶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依据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呢?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谈谈怎样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勤学好问喜欢探索的精神,并利用这种特点,激发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教学中的创新故事,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励学生从小立志成才,并教育学生小时侯学习有创造性,长大以后才会有创造发明,从而为以后开创性的工…  相似文献   

12.
许艳英 《湖南教育》2002,(21):37-37
创设情景,激发创新欲望。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在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就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猴妈妈有三个孩子,有一天,猴妈妈买来一个大烧饼,贪吃的小猴子看到了就急着想吃,猴妈妈说:“小猴子,你是想吃这个烧饼的还是?”小猴子连忙说:“我吃这个烧饼的。”猴妈妈…  相似文献   

13.
马爱霞 《甘肃教育》2009,(14):20-20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应该经常问一问:“谁有新的发现?”“哪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这样,把“求同”与“求异”统一起来,辩证地对待“同”与“异”,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观点,使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执著的追求中受到激发。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到底是什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的实际”,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中国急需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是一种为社会创造“新人”的活动。如何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人格,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们知道,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最宝贵的高品位素质,每一个正常人身上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创造潜力的开发要从基础教育开始,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下面就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谈一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学的终点行为是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改进物理教学,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活力,是每个物理教师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一创造教育教学过程的概念创造教育的教学过程乃是创造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既然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教育,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又涉及整个人格的完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创造教育教学过程的概念理解为一个形成健全的创造性人格的教育过程,它包括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传授活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的动机和意志等。这样理解概念的理论依据在于:1、我们既然要教会学生如何创造,那就不能简单地给学生奉送现成的真理,而必须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获得真理。因为,我们只有让学生通过探索学会…  相似文献   

18.
张晴  杨桂考 《考试周刊》2011,(7):204-20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在教学改革中应当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探索。 1 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 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使学生积极思考引伸发挥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达到“愤悱”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是发现向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它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大家都在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成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生思维品质的一些做法。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一种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觉得自己的见解能够受到同学的,特别是老师的重视。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