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43例恶性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注药化疗的护理观察。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胸腔置管引流后,注入化疗药物,加强导管护理,注意临床观察。结果本组置管43例次,其中导管阻塞9例次(20.9%),导管滑脱3例次(6.9%),轻度穿刺点炎症4例次(9.3%),未见导管断裂,近期胸腔积液完全清除15例(34.8%),部分清除28例(65.1%)。结论加强对胸腔置管的护理及注意注药的方法是本组治疗的关键,此方法不良反应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治疗疗效佳,胸腔置管引流注入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36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置管,3例出现导管阻塞,经生理盐水冲管或尿激酶注入后再通,1例出现导管脱落重新置管,所有患者经置管3—26天胸水引流干净.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实用性强,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损伤小、病人易于接受、操作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1997.11月~1999.9月,我科为8例心包积液的患者应用锁骨下v导管做心包引流,引流效果良好,本文重点报告了应用锁骨下导管做心包引流比传统的心包引流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及在引流中护士进行心理护理、导管护理、病情观察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该对113例胸腔液患给予胸腔置管引流灌入匹服平治疗(B组),并与不抽胸水灌注匹服平(A组)及胸腔置管引流后灌注榄香烯乳(C组),其CR%分别为A组21.2%,B组47.6%,C组23.7%,B组与A组及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说明胸腔置管引流后灌注匹服平治疗恶性胸水能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其优越性受到临床好评.PICC导管使用的效果和寿命的长短与护理人员规范的操作及对并发症的预测及正确处理密切相关.我科对临床上21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其并发症多见并表现各异,正确预防和处理是延长应用PICC导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效果,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肿瘤患者1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留置PICC导管,以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62例,行预防护理干预,后者61例,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置管时间、置管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在预防肿瘤管着PICC导管相关感染方面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既能有效的降低置管感染率,也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置管效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钟美岚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4):83-83,117
目的:总结12例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12例右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2例右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及感染.结论:把握护理重点做好置管前、置管中及置管后护理,可以提高右颈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减少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0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PICC置管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12例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积极护理治疗后12例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经彩色超声检查血栓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行PICC化疗过程中血栓静脉炎的形成与中心静脉导管直接相关,也与疾病、药物治疗、患者活动度有关。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鼻腔非翟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在59例原发于鼻腔NHL IE期患者中,化疗+放疗33例。放疗+化疗8例,单纯化疗10例,单纯放疗8例,化疗方案为CHOP。结果:全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42.0%和38.5%,不同治疗方法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3943),但生存曲线显示,放化组优于其他组。临床分期显示,IE局限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84.2%、67.7%和62.0%,IE超腔组患者为50.0%、14.3%和14.3%,差异有显著性(P=0.0012)。首程化疗≥3个周期24例,首程放疗≥40G,16例,完全缓懈率(CR率)分别为25.0%和75.0%,差异无显著性(P=0.002)。首程化疗2,3~4,5~6个周期的CR率分别为10.5%、25.0%和25.0%,差异无显著性(P=0.48),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均以化放组为高(39.4%,15.2%),但差异无显著性(P=0.202,P=0.693)。结论:Ⅰ期鼻腔NHL患者首选放疗,以尽早达到局部控制.再根据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或国际预后指数(IPI)酌情给予更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王洪光  孙运芝  刘霞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4):105-105,124
目的:总结31例肝脾损伤经皮腹腔置管的观察与护理的经验.方法:有选择性的对31例肝脾损伤患者行经皮腹腔置管技术,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输血或输液的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情况,周围血循环状况,动态监测尿量的变化,跟踪监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注意腹腔引流情况,判断失血量及活动出血情况.结果:通过观察与护理,31例病人中有4例中转手术,其余27例均经引流后痊愈.结论:通过腹腔置管的观察与护理,能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进展,可使部分患者免于常规剖腹手术,减少了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非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癌痛护理在缓解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观察73例癌痛患者在采取护理措施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疼痛护理的止痛效果.结果 癌痛护理前Ⅰ °疼痛患者4例(5.5%);Ⅱ°疼痛64例(87.7%);Ⅲ°疼痛5例6.8%).在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完全缓解至无痛的60例(82.2%),部分缓解为10例(14%),无效3例(4%).结论 护理人员对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采取了综合性护理措施,使疼痛得到有效控制,能主动地配合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膀胱肾镜碎石术在小儿膀胱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小儿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儿年龄4~9(6.6±1.57)岁,膀胱结石直径1.3~3.7(2.6±0.92)cm;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建立经皮膀胱通道,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击碎膀胱结石,视术中情况留置尿管。结果:所有患儿均获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0~45(32.5±6.43)min。术后早期5例患儿因留置尿管感尿道疼痛,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所有患儿均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和结石复发。结论:经皮膀胱肾镜治疗小儿膀胱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可有效避免经尿道手术所致的术中技术风险、术后结石残留和尿道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体式教学在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级护理专业154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实验组(72名)和对照组(84名),实验组采取立体式教学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病案分析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护理教学中采取立体式教学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考试成绩的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取60例住院的COPD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95.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P<0.01),氧气分压明显升高(P<0.01).结论:COPD发病原因复杂,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心理指导、吸氧、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抽搐患者使用安定静脉推注后的护理.方法:20例抽搐患者用安定静脉推注后,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连接鼻导管吸氧.结果:抽搐症状短时间内全部得到缓解.结论:及时发现,早期处理.可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抽搐患者安全渡过疾病抽搐征象发作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例,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799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249株,检出率31.16%。首位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株,24.10%),其次鲍曼不动杆菌(55株,22.09%),第三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15.6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痰和咽拭子最常见,其次静脉血、静脉导管。洋葱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非发酵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耐药性强。因此治疗医院感染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的相关性及效果;方法:选择5个社区197名老年患者作为目标人群,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进行评定,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由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根据其病情制定干预计划,每月干预一次,登记1年来的复诊率及住院率,然后再次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复诊率(x2=25.239,P〈0.001)和住院率(x2=12.957,P〈0.001)都有明显差异,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特别是躯体功能维度改善最明显;结论:专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居家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22例前列腺电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减少,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缩短(7.2±0.8 d VS9.9 ±1.2 d,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患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术后康复,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