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邵天松 《语文知识》2014,(12):10-11
在当代语文生活中,网络渐渐成为新兴的、有生命力的词语得以迅速流行的重要推手。首先,网络的迅速发展,催生出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而作为语言诸要素与社会文化互动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大量的网络新词。其次,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使得这些网络新词能够迅速传播,从网络词语开始陧慢地进入到全民词语中。在考察这些网络新词的来源时,我们发现在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中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即选取一个旧有词语,灌注新的意义,借助网络的传播,使之成为一个网络新词。  相似文献   

2.
徐蕾 《华章》2013,(32)
网络新词是互联网及其对应的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一种随着时事更新变化的崭新语言形式,是语言文化的进步。本文试图分析了网络新词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形式,借用形态学中英语构词方法,复合法、缩合法、杜撰法及翻译中的意译法来浅析网络新词的翻译,旨在帮助了解网络新词文化的同时,尽量减少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必要的误解或交流障碍,使网络新词既能够在目标语种找到对等的翻译,又不失原语特色。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词新语言简意赅、生动幽默,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将其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利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但由于教材缺乏纲领性文件引导,教师观念和教学理念落后等原因,加之网络新词新语缺乏规范、稳定性不强的局限性,对外汉语中的网络新词新语教学仍然不成体系和规模。因此,在网络新词新语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合适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课型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网络已经得到了普及,它渗透到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目前,英语也受到网络的影响,产生出以往没有的诸多新的网络热词,这种构词法和翻译技巧已经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因此,本文对网络英语新词进行探讨,分析了网络英语新词的构词法和翻译技巧,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英文网络新词涌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新词很鲜活,极其富有生命力。网络新词的造词亦遵循中英文的造词理据和构词规律,而且能够反映出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文章以2011年—2020年中英文网络新词为语料库,以社会语言学为研究视角,在众多构词法中,选取复合法、词缀法和类比法三种方法对中英文新词加以整理、归类和分析,指出中英文网络新词构词方法的异同。通过对近十年中英文网络新词进行对比研究,为后续新词的研究角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活的变迁必定会反映在语言中。笔者收集、分析了2008年来的网络新词,并与往年网络词语作了比较。阐述2008年网络新词传播时间更快,效果更强的特点;根据现代网络发展情况,剖析新词受众范围越来越大的原因;并从这些新词的字词特点出发,发掘其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鼓励大家以积极的态度关注新词新语。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新词新语应运而生。网络新词新语一旦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会很快传播开来。模因论是一种在达尔文自然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于解释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从模因论的角度分类,网络新词新语可以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类;网络新词新语模因的传播周期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在传播过程中,有一些模因脱颖而出,广泛流传,进而成为强势模因,这便是网络新词新语中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8.
黄小凤 《海外英语》2012,(5):272-273
网络的流行与普及为中英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而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为了交流的便利和需要,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一眼看上去多少有些奇怪,但再读一遍就会明白其所表达的意思,如"酱紫啊""闪""FQ﹙愤青﹚"等等。该文通过观察最近流行的网络新词,发现其构词规律,得出其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并指出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便读者能够对其有更深的了解,能够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发展促使了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其中大量中国英语的产生和应用使得网络语言充满了趣味性和流行性,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网络英语新词的构词法,并结合实际,对这些新词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新词每年都层出不穷。传播速度之快,使用范围之广,令其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入网络新词。本文着眼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网络新词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并据此尝试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网络新词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发展把人们带入了网络无所不在而又不可或缺的时代,没有了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库,人们也将失去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而网络语言正是人们徜徉这个浩瀚世界的航船。随着国内外交流的不断加强,许多新词汇诞生并通过网络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归纳了网络上新词汇的特征,说明了熟悉网络语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从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的制造和软件的创制,到网络的运行与信息传播活动,最后再到网络的终端,不仅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而且整个过程的主体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计算机网络在创造新的传播交流平台的同时,还深深地影响到网络终端主体的心理状态、思想观念和实际行为。因此,计算机网络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是现实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目前“互联网+”计划与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之间的融合还严重滞后,亟待健全和完善。文航以“互联网+”与专业课程《钻井液与完井液》为例,探讨了在课程建设、课程设置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建立了“项目引导+智慧教育”,“互联网+现场案例分析”的教育新模式,积极推进科研促教学结合,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实现专业知识到双创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of the core ideas of an Open Source Educational Processes approach. Based in part on the practices of the Open Source communities of the late 20th and early 21st centuries such as the Linux community, along with the idea that human activity should be held as primary in human-Internet interactions, open source educational processes suggest that individuals will require new types of skills and self-efficaci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otential of their Internet activities. Education for these skills is at least in part dependent on development of curricula that recogniz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gency and goal driven, online communities. It is the communities which drive individual motivations to search for new problem solving possibilities, create well-functioning communities that are capable of organizing and differentiating distribute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act as inflection points in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recognizing that knowledge is not an object but an ongoing activity. These types of communities are currently relatively rare, especially for distributed populations who do share an initial stake in its goals. One of the few places many students might be able to experience these types of communities and build their Internet skills and self-efficacies are in consciously designed communities provided in traditional education contexts. 21st century education should move (quickly) towards embracing the new types of thinking and intelligence made possible by the Internet through open source educative processes influenced curricula.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民间话语权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平等性、兼容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使它以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开启民间话语权,打破了权力话语对媒体的垄断,为学回归民间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创造了数字化时代全新的学社会学。它通过对话平台、全民参与、宣泄逻辑和在场诗学模式,实现了学的广场狂欢和心灵对话,从本体上置换了学的生存形态,开辟了学的新民间时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为新冠疫情前和新冠疫情后两个主要阶段。新冠疫情前,教育信息化是以学校和课堂为主阵地,信息技术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境和工具。新冠疫情后,全社会和教育战线出现了顿悟般的觉醒,开始主动探寻网络空间和人工智能的潜能,教育信息化阵地从传统学校课堂发展到网络空间,信息技术从辅助工具转变为改革的核心动能。2020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全面展示了疫情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该文是作者对新趋势的引导和分析,文章全面梳理以互联网为支撑,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在破解我国教育矛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改革作用和典型创新案例。主要内容包括:“停课不停学”中的教育创新;智能技术助力教育评价;智能技术助力因材施教;智能技术助力在线教育过程监控;大数据技术助力区域教育治理创新。希望该文能够帮助读者系统了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整体进展和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而现代许多校园管理系统种类较多且管理混乱,各部门管理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存在协调性差、智能化低、使用不便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设计基于网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校园系统方案,智慧校园通过加入物联网技术升级改造原有数字化校园平台,将校园管理系统集合为一体,系统使用简单规范、各系统间协调性好、智能化程度高,对师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优秀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触角的不断延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新时代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高校数学建模活动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高校数学建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进行了探讨。指出应通过数学建模培训、竞赛,引导学生树立起“组网”“用网”和“入网”意识,让学生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能力体系,将个人的发展积极融入整个社会网络中去。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互联网思维”的培育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以"90后"特别是"95后"为主,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互联网改变了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拓展了大学生信息获取和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方式,给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辅导员要把握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规律、完善知识结构,掌握管理规律、打造能力结构,转变思想观念、培养"互联网精神",运用"互联网思维"界定言行外延线、创建网络服务新体系、提升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20.
在表现形式上中日两国的网络流行语都趋于缩略语;在情感表达时都倾向使用情绪比较强烈的或者夸张的描述,但中国的有更多引申含义,而日本的则没有;在内容来源上都多与经济现象相关而缺少对政治的关注,且与传统媒体密不可分;但中国的多是既有的语句通过网络赋予新意而重新流行开来,日本的来自网络自身的语句相对较多;中国的网络流行语更具有自我娱乐精神,而日本则更多关注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