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ISM法对高中人教版新旧必修化学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提取知识要素、确定要素间的形成关系绘制形成关系图、建立邻接矩阵并计算可达矩阵。绘制知识要素的层级关系图,为教材的分析提供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知识要素的选择、起始要素、最高要素、要素间的形成关系与教材编排体系四个方面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并对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ISM法(解释结构模型)经过修正和实践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分析教材结构的科学方法。运用ISM法对中国沪教版和英国CCM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概率”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抽取知识要素、确定要素间关系和邻接矩阵、绘制要素层级分布图,对教材的逻辑顺序从起始要素安排、知识要素选取、各要素间关系和最高要素安排四个方面的异同点进行梳理和对比。基于研究结果对教材编写提出知识要素的选取注重知识的深度和联系性;知识结构的编排重视内在逻辑紧密和整体化;知识要素的价值取向加强与跨学科内容融合的建议。对教师教学提出基于知识要素的呈现特点把握教学重难点;基于知识结构的编排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基于知识编排的顺序统筹规划教学序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ISM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基于ISM法的原理和流程,以中学化学教材的“化学反应类型”核心概念为例,通过抽提概念要素、梳理要素关系、建立目标矩阵以及确定概念层级,构建逻辑清晰、整合有序的层级有向图,为教材分析提供可行的新思路,并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推动ISM法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4.
围绕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貌”专题,通过提取教材知识要素、建立直接关系矩阵、建立知识要素层级分布图,探讨ISM法在教材内容表层结构分析中的作用,并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注重综合思维培养、渗透空间尺度思维、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的教材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了中美日3国高中主流教材中“动量部分”的要素关系,绘制了有向层级结构图,并对3版教材的要素、层级、逻辑关系等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了3版教材要素编排的异同和特色,以期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构解释模型(ISM)是一种系统分析法,将其运用于教材分析的主要功能在于将复杂零散的知识简洁化,它的核心在于将教材中各概念之间复杂、凌乱的关系整理成清晰的、多级阶梯的结构形式。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教材分析的实例研究,阐述了ISM方法如何指导实践,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旨在为中学化学教师应用该模型进行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者提取了中美各两套教材“电磁感应”部分的主要内容要素,并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法)分析其层次结构。在完成人教版教材和其他三本教材的层次结构图绘制工作的基础上,对四本教材该部分的层次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帮助目前正在使用人教版教材的一线教师充分吸收其他三本教材在知识建构方面的优点,提高教师对“电磁感应”部分教材内容结构的创新建构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量子论部分变化明显,准确分析教材知识结构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关键步骤。运用ISM法分析比较新旧人教版教材量子论部分的知识结构,研究表明:两版教材知识要素的选取大体相同,新教材广度有所下降,要素更加精练;两版教材起始要素相同,新教材必修课本量子论部分是新教材选择性必修课本量子论部分的简述精华版;两版教材结点要素差异大,新教材难度下降,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粒子的波动性”的形成关系有明显变化,新教材更尊重客观史实。  相似文献   

9.
牛忠 《考试周刊》2013,(29):187-188
<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这是目前全国中小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个系统工程,为什么呢?课堂教学效率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我们一般谈课堂教学有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由这四大要素可以构成六种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  相似文献   

10.
许锦平 《教育》2014,(9):49
正和谐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学的目的。一般说来,教学过程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这就是教师、学生、教材、方法。这四个要素的相互配合,构成了六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这六种关系只有处于和谐状态,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更好地体现和谐条件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为了有效反映和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  相似文献   

12.
苗峰 《教师》2011,(1):69-69
教材是为了有效反映和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  相似文献   

13.
<正>了解了教材的构成要素后,教师要学会科学分析和把握这些要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有人说,对教材的使用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趴在教材下教学,即离开教材就寸步难行,教学设计完全是教材和教师用书的翻版;第二种境界是捧着教材教学,即能够较好地驾驭教材,对教师用书有所取舍,对与教材有关的资源有一定涉猎;第三种境界是站在教材上教学,即占有较多本学  相似文献   

14.
张芸 《教师》2023,(25):36-38
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可以促使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文章作者以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在简述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的含义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可以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找出单元教学方向,并避免直白引入语文要素或将其过度拆解为零散的知识碎片的问题,最后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分层设计教学活动、研判单元教学成果、组织学生迁移运用等策略推动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实践证明,理性探索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要点和策略可以辅助教师用好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一种定性系统,在教材分析中,系统的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思想,ISM可有效地实现教材的结构化和序列化。在介绍教材分析的基本思想上,以中学物理中的具体实例为依据,分析了ISM法在教材分析中的具体过程.以期通过此法得出一系列的教学序列,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实现有效地支援。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学实际在教师思路中的预演,在此过程中重视学生、课标、教材、教师、教研组等五个要素,并侧重于研究五要素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与规律的建构,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统编版语文教材使用以来,许多一线教师对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落实语文要素方向不明、路径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恐慌"心理。其实,如果说统编版语文教材是一份藏宝图的话,那么,编者在图中早已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根据单元导读、阅读提示、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线索和支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们就可以泰然处之了。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只能针对学生群体进行一般性的考虑和设计,教师需要在使用教材时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加工和组织。下面就谈谈提高教材练习使用效率的几条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科教学涉及课程较多,课程之间存在约束关系,先修课程需要提前学完才能进行后续学习。这种约束关系跟生产线平衡中的紧前关系类似,可以利用线平衡中常用的RPW方法制定课程的开设顺序和学期分配。本文首先论述了RPW的方法及实现步骤,然后通过实例介绍了RPW方法在本科教学计划制定中的应用流程,最后跟ISM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PW方法从应用的方便性和程序的可实现性方面都优于ISM方法,可以在教学计划制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教材作为知识、方法和情感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课标版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同时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对教材也提出了诸多的不同看法。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鼓励教师充分而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起激活,形成富有创新、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的教学设计。因此,新课程的教学也是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的过程,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一、确定创新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物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它规定了物理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