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邱昊 《今传媒》2011,19(1):153-154
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生态环境的嬗变,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秉承"质疑"和"批判性思考"的媒介素养教育核心理念的同时,媒介素养的内涵和教育实践正在由批判思考转为"赋权",即倡导一种参与式的公民行动,由此来促成当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和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关联性思考来探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策略,从而给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融合全面渗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当下,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再一次显现出了其存在和设立的必要性、紧迫性。一方面,新媒体对受众的激活使得传统受众由媒介的单一受众转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媒介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社会文化全面变革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利弊影响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智、辩证地分析。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下的必要性出发,考察分析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与媒介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总结出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难点及其成因,并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行的策略方法,完成从主体出发再回归到主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日本媒介素养教育“社会行动者网络”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传播问题的凸显催生了新的教育内容——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在阐述日本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之着力点——"社会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基础上,指出日本媒介素养教育中"社会行动者网络"的模式构建、构建力量与特点,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本土化的"四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相关成果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证调研、不同媒介环境下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和途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交叉互动等四个方面进行评述,文章探讨了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家庭、学校与社会个体都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分析新媒介环境下社会公众参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探寻解决之道,对促进媒介素养教育良性社会化,提升全民媒介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兴起,大众传播范式转换,给媒介素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大学生群体主动参与媒介活动,以传播主体的姿态活跃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如何分析、理解、甄别信息,如何利用媒介自我发展,协作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当下媒介素养教育遇到的新现象、新问题。本文以安徽高校大学生为对象,用实证研究方法,调查安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米莉 《今传媒》2009,(12):120-122
媒介素养教育开始于英国。1933年,两位英国学者在其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首次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技术垄断》一书中,媒介环境学派学者尼尔·波兹曼提出了"技术垄断",认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技术垄断文化"的时代,由此带来了信息的失控、泛滥、委琐化、泡沫化,唯科学主义盛行和文化流失。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中国社会也已出现"技术垄断"倾向,在这种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探索新的路径。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垄断思想出发,落脚于技术垄断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杨静  鲁雷  王肖楠 《新闻传播》2015,(2):32-33,35
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分析当下的媒介环境对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加强舆论引导、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文化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等措施来改善媒介环境,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工程,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它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园文化研究,构建“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二)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程体系.(三)增强校园学术文化气氛,构建媒介素质教育的载体.(四)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切实规范大学生媒介素养行为.  相似文献   

11.
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必须明确该群体的特殊性。新媒体环境既为当前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议题和要求,同时也为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空间。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关注将赋予其全新的视角——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殊性,探析基于微信平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2.
我国媒介素养研究先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卜卫在给浙江传媒学院媒介素养研究所的专稿中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受众的权利和行使权利的能力(民主社会的公民),促进公平表达和信息公平流动,……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个人解放的过程,不能造成新的文化压迫。①这里的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介传播技术和媒介文化迅速发展,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利用传播媒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阐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就更好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媒介环境中,传统媒介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传统似乎难以发挥重要作用,以至于构建在传统媒介环境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难以获得研究者所期待的显著效果。基于这一背景,针对数字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主体研究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困境,本文试图从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媒介素养教育主体充分享有"传播权利"入手,通过对数字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主体传播权利的再思考,提出道德伦理与传播权利二者之间的平衡作为数字环境中媒介素养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5.
媒介素养的含义 "媒介素养"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导致的流行文化给传统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冲击.英国学者FR·利维斯和D·汤普森以文学批评家的敏锐,观察到了这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在1933年发表的<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①  相似文献   

16.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树立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的理念,重新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媒介素养"出自英文"media literature",中文的表达意义包括传媒素养、媒体素养、媒介认知能力、媒介识读能力等。[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的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传播环境日益复杂。[2]美欧等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他们普遍认为:批判性的媒体解读能力的获得乃是个人与国民在学习如何应付具有诱惑力的文化环境时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学会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在传媒生态系统考察视阈下,在生态系统内部政府组织、媒介机构和社会受众三者开展"融通性、协同性、互补性"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路径和模式。分析了基于传媒生态系统的物流扩张与范式建构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目标导向、运行机制、模式建构等方面的特色,以期为传媒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新的内容要素和渠道资源,也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9.
李薇 《新闻界》2012,(9):33-36
新媒介环境下,媒介传播模式的改变对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都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广告素养作为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高校和社会所重视。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大学生对手机和网络的使用,了解大学生的广告素养能力;并通过大学生对广告素养教育的需求调查,为高校在新媒介环境下开展广告素养教育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玲 《现代传播》2005,(6):119-121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场全球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开始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向全世界蔓延。世界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兴起,给传统教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媒介环境下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素养,无疑是这场运动赋予中国教育界的重大使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毫无疑问,在发展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学术界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一、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解读由于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件舶来之品,因此对其基本概念做出适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