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末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在该会议上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为此,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小学校教育信息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在这次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  相似文献   

4.
2000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自2000年起,迈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学习等领域都发生了变革。2000年:吹响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号角 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会上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会议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中小学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2月 9日 ,山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太原举行 ,本次会议是为了传达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任务 ;总结交流近年来全省各地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 ;明确我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及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目标规划和主要任务 ;研究部署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政策措施和当前工作。省教育厅副厅长安焕晓同志作了题为“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 ,她首先介绍了当前全省中…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国家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  相似文献   

7.
2月 9日山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本次会议是为了传达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任务;总结交流近年来全省各地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明确该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及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目标规划和主要任务;研究部署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政策措施和当前工作。   省教育厅副厅长安焕晓同志作了题为《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她首先介绍了当前全省中小…  相似文献   

8.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蓉 《湖北教育》2007,(10):33-3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指出: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0月25日,国家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在该会议上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为此,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0月25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明确为两个:一是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力争在5年内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二是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1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仅有不足10%的中小学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联网的学校不足0.1%,也就是说,平均每121个学生才拥有1台计算机,计算机教育师生比例为7∶20000。2亿中小学生中,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在2001年起5至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2001年5月,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中提出: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列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到2005年,力争  相似文献   

1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为建设"省级区域性教育资源中心"启动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国家级工作规划科研课题.我省很多地区也加大了在教育信息化上的投入力度,大踏步向"信息技术教育强区"迈进.  相似文献   

1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00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同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全国掀起了在中小学普  相似文献   

15.
10月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会上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00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从1984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到1992年7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从1994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到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颁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此会议后,信息技术课如雨后春笋般在各所中学茁壮成长,发展到今天已有10余个年头,作为一门新学科,无成功经验可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本分、责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 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会议决定,从 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教育部陈至立 部长在会上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 陈至立说,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早 在1984年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体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枝术必修课,加速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使网络连通的中小学校师生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她还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