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让孩子有一颗崇尚美的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语文教材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诚如罗丹所言:"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看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总目标与内容的第一条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借助教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如能较好地把握文本中的美育点,从不同角度挖掘其所蕴含的美育价值,便能借孩子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相似文献   

2.
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内涵意义的阐述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行之有效埘渗透美育?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3.
樊蓉 《广西教育》2022,(10):78-81
本文认为语文教学应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语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美趣导学”教学策略:一是以美入趣,引导学生发现美;二是以美唤趣,让学生感受美;三是以美促趣,指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黄辉 《学苑教育》2012,(16):39-3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教学目的之一,美育在语文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兼顾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载体,是人类感情与美的沉淀。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美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深度研读教材,提炼课文中的美育精华,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让语文以"美"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在"美"的氛围下,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从“美育”的定义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美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蕴含的美,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师亟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抓住“求美”欲望渗透美的教育山东李燕,郭正洪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优秀文学作品属于语言的艺术,它是渗透美育的好教材。教学这些内容,我抓住学生的“求美”欲望,把美的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式与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是美的世界,语文教育是美的事业。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从而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美育放在重要位置,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从整体去把握,透过语言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小学语文也是紧密联系存一起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语文教材除了所具有的艺术美外,形式美、自然美和社会美都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内涵,生活是美的源泉,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语文教学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用美的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的心灵鸡汤。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特别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本和课堂等美感资源,使学生回归真正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成为美育的沃土,使语文课堂充满美感、情感,使学生在“美”的沐浴下,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满足学生对于基本认知的需要,更要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学的魅力,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精彩。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步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理解文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里的美育资源,通过营造氛围、创造情境、激发想象、分析形象等,引领大家来发现和欣赏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享受语文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陶冶性情、提升人格,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升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美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其实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含“美”的文章,如描写景色美的,描写人物心灵美的,还有描写物体形态美的……可谓“美”不胜收.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注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这就是说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审美知识和审美方法,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课文是不可多得的进行美育的好教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应让学生在具体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了解西沙美,发现西沙美,感受西沙美.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由此可见,按照美的规律来精心设计审美活动,让课堂教学充满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描绘大自然,记叙现实生活,刻画人物形象,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涵,牢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去认识美,体会美,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一、创设意境,让学生在文章的诗情画意中感知自然美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  相似文献   

17.
<正>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和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语文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除了文学作品教材所具有的艺术美外,教师本身的言谈举止也是向学生传递美的活教材,同时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也是流淌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的音符。因此,挖掘教材,创设美的意境;树立形象,给予美的感染;注重交流,潜移美的喜悦,是奏响我们语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到领会事物美或艺术美的方法,产生美的感觉或体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美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心灵美等内容,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  相似文献   

19.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使学生变得高尚,在思想感情方面得以健康发展。语文教学在美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包含着美育,美育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美育人,以美怡情,培养学生高尚美好的情操,是语文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教材,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  相似文献   

20.
“以美育人,育人以美, 育美的人”是美育的通俗解释。形象性是美育的显特点,形象化的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本从美育的形象性入手,对小学语教学中,教师发挥的美、教材中蕴含的美、学生“潜伏”的美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