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农村人才需求结构与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应根据本省农村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来调整和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模式,确立为"三农"服务的培养目标;推进与科技园区对接,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实践技能;结合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实际,搞好专业建设;合理定位,设立各级各类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农村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建设关系到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更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建设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今后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理念的一体化、课程的一体化、机构的一体化及制度的一体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背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特点,宜将农村职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农民-工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创业型-新型农民",服务现代农业,同时为农村社区民众提供终身教育服务.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多元性与层级性、发展性与前瞻性、相对性与同一性、主体性与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景英 《教育科学》2008,24(1):75-77
农村义务教育应当培养受教育者具有普通文化知识基础,更应当培养其具有职业知识技能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两类知识基础,是农村义务教育性质所决定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农村义务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着眼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我国农民教育需求呈现属地化特征符合社区教育发展方向。现有农村教育基础和农民教育愿望为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创造重要机遇。基于农村妇女地位、角色和职能深刻变化的客观实际,需要发展社区教育并以培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长技艺"农村新主妇为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各方面条件制约,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陷入困境.为解决发展出路问题,地方政府要认真落实农职教政策法规;职业学校应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创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政府提供中介服务、城乡职校联合办学,以出口拉动入口,增加农村职校的吸引力;基地建设与"双师型"师资培养并重,加强农村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胡锦涛"两个趋向"论断的指导下,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发展现代农业;而发展现代农业,则需要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为使传统的农民成为新型农民,就要发展农村教育、重新构建农村大教育体系,促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尽快地转化为人力资本,从而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做到: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树立城乡"大职教"理念;大力培养农村职教"双师型"教师,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保障;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自身体制机制的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服务于"三农"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自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战略以来,我国整个农村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各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四化"为切入点,结合当前我国新农村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高校农村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探讨"新四化"背景下农村技术型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赵向华 《成人教育》2012,32(9):85-87
目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教育应根据人的发展规律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但是,培养"臣民"或"人民"的传统东方式社区教育,以及培养"市民"或"公民"的现代西方式社区教育,都有其无法克服的巨大弊端。我们应跳出这两种极端化取向,设想一种旨在培养现代"公众"的新型公社教育,从而克服农村社区教育的尴尬境遇,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省淮安市农村成人教育水平的调查分析表明,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的发展主体———农民整体素质低下,受教育水平不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将成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这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探讨的是伦理哲学;治国平天下探讨的是政治哲学。从宋代的吕氏乡约到朱熹的增损乡约以及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再到现代梁漱溟用儒家的"孝""仁""诚信"教化民众的乡村建设思想,都是儒学在乡村中的创新性发展和转化,这种具有乡土特质的乡村儒学,让儒家精神内化于民众之中,促进了农村公民道德的重建。同样在现代农村治理中,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侧重村干部的榜样性和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村干部要用儒家文化的为人为官和治国安邦理念来修身养性树官德,民众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用孝道伦理秩序营造纯朴民风。  相似文献   

13.
也论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敏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15-19
文章在充分分析了乡村旅游及生态旅游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旅游提出的背景,探讨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最终为乡村生态旅游这个新概念给出了笔者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育必须以农为本.农村教育的伦理诉求应主要的体现在它的功能和价值取向上,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全面落后的现实,促进农村社会现代化,是农村教育最根本的伦理诉求.农村教育改造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改造,必须彻底消除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化农村教育的为农性;必须彻底改变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现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最终目标;必须加快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彻底改变教育与农村社会相隔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层面。明确农村社会的主体和对象是农村治理的基本问题,对农村社会分层结构的分析目的在于把握结构变迁中各阶层的社会需求特征,调动各阶层参与农村治理的方式和途径,使农村社会达到良治,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建设法治社会;使国家各方面制度科学有效运行。因此,将农村社会分层与现代乡村治理结合起来,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民对社会性资源的占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由此带来阶层分化,给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我们新时期开展农村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演变表明,农村社会各阶层和谐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调整农村阶层利益格局,淡化阶层边界、控制阶层贫富分化,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当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发展的双重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创新型农民,拓展农民视野,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等五方面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易平 《教育教学论坛》2020,(19):113-114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教育是关键。推进乡村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生命教育,服务乡村建设;让乡村人民享受优质的教育,培养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关爱乡村,为服务乡村振兴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20,(1):41-45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核和灵魂所在。新时代加快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也遭遇了许多问题,如农村传统孝道日渐式微、迷信活动封建思想沉碴泛起、价值观扭曲攀比奢靡之风盛行、农村治理失效人际关系松散、农民主体意识淡薄进取精神缺乏。造成农村乡风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发展观念错位、自治组织功能弱化、乡风文明长效机制缺乏等。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治理,需要强化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大村镇自治组织的培育力度、发挥行政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不正乡风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结合其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从而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能够积累较多的经济资源,进而促进旅游基础设施与软环境的建设,协同品牌效益的外部性使得乡村旅游的服务提升,客源增加,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